『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Locomotive of ITRI

植物工廠新浪潮 工研院號召成立「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

近年氣候變遷,農作物收穫量不穩定,帶來糧食危機的警訊,加上食物安全問題,「植物工廠」以可將農作物量產,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糧食生產,成為全球積極投入的新興產業。工研院號召晶元光電、億光電子、台灣肥料、屏東科技大學、台灣大學等20個以上產學研團體加入,總計87名以上會員代表出席,成立全國第一個「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整合材料端、設備端、系統及市場端,打造產學研界跨領域合作平台,奠定國內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基礎,開啟台灣投入植物工廠發展的先河。

「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也是工研院材化所所長蘇宗粲表示,臺灣現有的溫室工程技術,面臨植物生長監控、單位體積產量、產期調控、節能、病蟲害自動偵測與防災等技術問題,在發展植物工廠之際,也必須將這些問題納入,才能有效解決。因此,工研院將以跨領域整合的方式,將各單位的專業技術結合至植物工廠中,打造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像是單位可共同針對植物特性,開發適合植物生長的LED燈,並進行光照、光源的改良。

「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籌備處主任委員劉佳明表示,全球人口每年穩定成長,但地球溫室效應加劇造成可耕地面積大幅減少及農作物栽種不易等問題,如何解決糧食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植物工廠能以穩定量產方式生產作物,更有具低能耗、高生產效率、減省人力的特點,未來在面臨糧食短缺的壓力下,植物工廠的市場需求將遽增,全球正在起步階段,只有日本、美國、荷蘭等地開始發展,正是台灣開始發展植物工廠的良好契機!

劉佳明進一步指出,臺灣擁有優良的農業發展基礎,更具有資通、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實力,以產業群聚力量成立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將台灣的農業與科技能量加乘,將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未來可複製發展半導體科技產業的成功經驗,搭配跨領域合作平台,將快速縮短台灣在植物工廠摸索階段時程,迅速建立植物工廠產業鏈,讓台灣率先搶進全球市場。

植物工廠概念最先緣自於歐美設施栽培農業,目前已有日本、美國、荷蘭等國開始發展,預估2012年新建與維修市場將可達到美元720億產值。在荷蘭,溫室建築面積為11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溫室面積的1/4,荷蘭已將工業技術植入農業生產中,整合育種者、繁殖者、生產者、拍賣市場、出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構成組織堅實的價值鏈體系,集結價值鏈各階段最優勢的資源,進行蔬菜、鮮花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花卉。

「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目前有20個以上產學研團體組成,率先投入先進農業科技,整合農業科技、生物科技、光電科技、玻璃材料等跨領域能量,發展各領域的產業應用,快速建立共通性基礎技術及應用,以協助國內產業跨入新領域,共創植物工廠產業新商機。

技術辭典: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是指環境可以控制且可依照計畫允許全年無休的量產植物的場所,而量產植物需要兩大條件,第一是生長環境可以控制,第二是減少植物生長的逆境。如在溫室中的光量控制需要以遮蔭網遮掩過多的陽光,也需要以人工補光補足陽光的不足;當然也需要溫、濕度的調控,像這種允許全年穩態量產的設施就稱之為「植物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