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從Technology 到Dechnology的科技美學

文/羅弘旭

從天平最左端,理性的科技,到天平最右端,感性的美學,兩者,恰好在天平的兩個極點上,兩者之間該如何協調,才能共舞出一曲完美的華爾茲?這個疑惑,就在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上,得到完美的解答。




由經濟部技術處主導的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交出斐然成績,在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 設計獎,一共拿下六個獎項,但外界卻不知道,在這背後的磨合,遠超出你我的想像。

Dechnology是Design加上Technology的複合新字,意味著科技加上設計,但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在這場科技美學精品展上感慨的說,Dechnology這個字,真正的含意應該是Delete加上Technology:「如果科技研發者,沒有把自己既有的觀點和成見Delete掉,放下執著,那就不會激盪出真正的火花。」

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成立的目的,在於希望法人研發機構,能透過不同形式與設計師進行合作,例如與具有得獎經驗的明星設計團隊、充滿熱情的設計新創力人才進行專案合作,更透過IP的id次方競賽徵件刺激多元化創意,讓產品更具有市場賣相,

這項科專的用意,也是為了一改過去科技人只專注在技術研發本身,但有時一頭鑽入技術的盲點中,反而忽略了「如何讓技術貼近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技術和美學的摩擦 激盪出創意火花

主持這項計畫的工研院產服中心徐紹中主任透露,當設計與科技擦撞在一起的時候,就發現技術和消費者使用層面的不同角度,可以給出各種多樣化的奇想,科技美學精品展上受到參觀廠商圍觀,頻頻詢問是否可技轉或上市的設計產品「花火」,就是在這種思考中激盪出的火花!

花火的主要構成材料是光導薄膜,當初設計目的是藉由在塑膠表面導光,運用微光學技術植入LED光源,改變傳統只能在0.5mm以上的厚度才能植入光源的困難。

當技術開發者在展示技術時候,設計師不停的撓曲搓揉塑膠板,研究人員擔心的說:「不要讓薄膜裂開,」對技術研發者來說,讓光順利在薄膜中傳導才是這項技術的目的,但美學設計者卻好奇的發問:「那裂開會怎麼樣呢?」

在不完美中找到美學元素

裂開的結果就是光線無法順利傳導,簡單說就是光線會從裂縫中漏出!但就是這種逆向的使用,讓美學設計者看到:「為什麼我們不能人為創造具有美感的裂縫?!」

這種問答,就是設計師在找設計的元素,因此當設計師聽到「光會跑出來」的時候,就產生美感上的想像空間,可以用在更多非科技的產品上。

當雷射蝕刻在光導薄膜上刻劃出各種線條之後,加上塑膠薄膜柔軟可撓曲的特性,轉化為商品時候,就是可發光、溫馨柔美的蕾絲。

當燈光昏暗,夜宴展開時,細緻的蕾絲圖案在薄膜中發光,LED燈不再只是照明工具,成為另一種帶有溫暖與美感的裝置藝術。 白天的花火是美麗的印花裝飾;晚上的花火,在LED的透光下,為聚會增添溫暖。

透過美學的加持,這項技術不僅可依附在牆面、玻璃和曲面上,還能在表面進行任何繪圖與裝飾,可應用成桌墊、胸牌、夜光指示牌、廣告看板、櫥窗展示、居家情境裝飾及消費性娛樂產品上。

從衝突到接受 磨合得以相互認識

在絢爛的成績背後,卻是許多次衝突和磨合後才有的成績。

剛開始推動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時候,大多數的法人機構都不清楚這是什麼計畫,內部有設計單位的法人,更直接擺出:「這個我們早就有了」、「你們這些設計師不懂我們技術」的態度。工研院坦承,畢竟這是嘗試讓美學和科技的跨界合作:「法人機構有所疑慮也是正常反應!」

為了讓法人機構能瞭解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徐紹中親自帶隊拜訪各家法人機構,光是說明會就開了七八場,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也在科專首長會議上大力推動,才讓說明會得以順利舉行。

計畫推動,還需要第一線研發人員的配合,剛開始,摩擦比想像中大,科技人以科技詞彙解釋技術,設計師卻滿臉茫然,不知道為什麼要講這些研發語彙,科技者也覺得設計師很外行,根本無法配合,最嚴重時候,雙方各自拍桌子嗆聲。

衝突 得以淬煉出最完美的結果

但拍桌子也是溝通的過程,許多新點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激盪出來。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歐姆加熱技術,原來是一種電阻加熱技術,是利用電路學的歐姆定率 V=I R進行加熱,利用食品本身具有導電但非良導體的特性,藉通過電流產生電阻抗特性而生熱,使電能直接轉換成熱能,達到均勻且快速加熱之效果。

這樣的技術用語,對於第一線使用產品的消費者,根本無法刺激購買的衝動,最後設計師說:「這種加熱技術,可以烹調哪些平常在家裡作不了的食品?」於是才有「家用快速蘿蔔糕製造機」這個單一概念產品的問世,也成為許多企業爭相徵詢技轉的產品。

不只是貼近消費者使用情境的技術可以和美學設計結合,就算是光是名稱就令人覺得難以親近的科技,生物技術中心的「綠色螢光蛋白」,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Nata細菌纖維」,一樣在設計師的巧思中,找到生活上的應用。

用生活需求 為細菌纖維和螢光蛋白找應用

到處都有燙傷發生的機會,但是一般燙傷發生機率最高的環境,是大家以為最安全的家中,可是一般家庭的急救設備並不完善,很多急救設備也容易發生找不到、或是根本忘記它的存在的情況。一旦意外狀況發生,尤其是燙傷這種分秒必爭的傷害,第一時間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針對這樣需求,選用食品級「NATA」纖維素材質製作成的「水繃帶」因此而誕生。

利用它具有99%的含水量與極佳的親膚性來保護燙傷患處,讓傷者往醫院移動的同時,患部仍持續浸泡在水中舒緩降低不適,而材質非一般植物纖維不會與患部沾黏,抵達醫院時急救人員對患部清潔的速度不會受到影響,而水繃帶表面有密集切口,如患部位於關節或口鼻處,水繃帶可便於傷者呼吸與活動。

水繃帶在包裝設計上使用附吸盤的薄型外盒,平時吸附於冰箱的頂部畸零空間,不影響冰箱使用,又利於水繃帶的保存與使用,而且每天都會看到它,萬一有燙傷狀況發生可以第一時間取用,降低二次傷害發生的機率。

「綠色螢光蛋白」則是藉由細菌培養源自於水母身上的綠色螢光蛋白,並且將螢光蛋白開發成為人體彩繪螢光顏料,可用於夜店活動、聚會派對或者特殊化妝。由於綠色螢光蛋白來自於天然成份,對於人體肌膚完全無害,能改善目前化學螢光塗料具有刺激性與致癌風險的疑慮與缺點。

從美學加值到拓展商機 為設計業和科技業再創新生

但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不是只是想把技術包裝得漂漂亮亮,然後賣個好價錢而已,更重要的是,這個計畫將連接台灣的技術、設計和品牌,成為一個創新的三角錐體。

設計師和法人研發機構合作時候,並不一定要採取一次把設計賣斷的方式,設計師也可以選擇收益的分成。換言之,投入設計心力越多,對自己的產品越有信心,選擇收益分成的方式,設計師日後的收入可能就不是一次五萬十萬的賣斷,而是每年百萬百萬的進帳。

對科技研發人來說,過去的技術可能只能賣到特定廠商,但設計師如果選擇收益分成,必然會引入更多的銷售通路和異業結合人脈來為產品宣傳,因此,光導薄膜不一定只會賣給LED製造商,可能家電廠商、通路廠商都會有興趣,Nata細菌纖維也不只會賣給食品廠,可能藥廠、化妝品廠商、藥妝通路都會有興趣,透過異業結合改變技術的應用,讓科技找到更多商機。

加值成果展現 科技和美學找到合作新方向

更重要的,這樣合作,可以試著導引科技人開始從使用者觀點來研發技術,一開始就引入想法和設計資源,這樣子會更貼近消費者。

目前參與科技設計加值聯盟的設計師從200人成長到1,000人,很多設計師主動加入這個聯盟,而法人研發機構也不像過去還處於被動接受,已經很多單位願意主動出資參與,代表科專成果設計加值的效益已經被大家所肯定。

過去,科技和美學兩造之間,總是認為對方的語言難以理解,因此,即使有合作,頂多也是以商業行銷包裝考慮,難以真正在骨子血肉上有真正深層的結合,這讓台灣雖然有傲視全球的科技產業,在iF設計大賽上更屢屢獲獎,但始終難以做出享譽世界的科技產品,台灣設計業也只能淪為打工的角色。但科專成果設計加值計畫的出現,讓這個困境出現契機,以此為突破點,台灣仍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市場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