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

巨變:螢幕化、串流、分享即時取用的未來

蔣士棋

當「網路國家」誕生後,面對無盡的資訊,人們對科技的焦慮卻不曾減退,無所不在的螢幕背後,海量資訊互相串流,讓人們即時互相分享,究竟科技有多少可能性?趨勢大師Kevin Kelly用樂觀的真知灼見,引領出科技未來的藍圖。

我對未來是非常樂觀的。為什麼這麼說?四十年前,我第一次來到台灣,當時的台灣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後來我親眼看到台灣變成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正是因為看到台灣的例子,讓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因此我今天也希望能把這種樂觀的心情帶給大家。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我們就成立了《WIRED》這本雜誌,那時候我們就在預測,網際網路會有怎樣的變化。後來證明,當時的預測都錯了。我們原本預期網路會跟電視非常的類似,會有各式各樣製作人的節目,但現在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意義是社群跟媒體,使用者本身正是最主要的內容提供者,而不是時代華納(Time Warner)、美國線上(AOL)這些大型的公司。現在我們在看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或資訊網路,也可以看出現在的網路絕對不只是加強版的電視。

網際網路從最早的網路瀏覽器Netscape,一直到現在也不過七千天。在這七千天裡面,我們看到網路已經有長足的進步。1990年時,當時的人們沒辦法想像有搜尋引擎,可以隨時查詢世界各地的街道,只要按一個鍵,我們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氣象資料,這在過去是大英百科全書也做不到的,而且這些都是免費的。也許當初沒有人能預想到任何的經濟模式能造就今天的網路,但這些不可能的任務今天都已實現了。

無所不在的螢幕回饋人類的現實生活

我要來跟大家聊聊四項趨勢。第一個是「螢幕」。我們的生活裡充斥著各種螢幕,很多青少年每天都在使用觸控螢幕,更會跟螢幕對話。但相對的,透過內建的攝影鏡頭,當我們看著螢幕時,螢幕也注視著我們。還有,以後在任何平坦的表面都可能是螢幕。螢幕不見得要用玻璃製作,也許是印刷電路板,或是印、塗上去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可以是螢幕。

這件事情正在慢慢發生中。由於有內建攝影鏡頭,它可以進行眼睛的掃瞄與追蹤,知道眼睛現在看到哪裡,看的時間有多長。在實驗室裡面,已經有系統可以透過觀察眼睛來知道我們的情緒,我們到底是覺得受到傷害,還是充分享受這過程。因此,螢幕可以掌握我們的情緒,也會隨著我們情緒的變化,來改變他們呈現的內容。以後這些螢幕未來會越來越聰明,不論是電影還是電玩,都會隨著觀看者的心情不同而自動調整。

Google也宣佈以後他們製作的眼鏡裡也會有螢幕,這是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之後,下一個世代的產品。我們以後可以隨身佩戴螢幕,甚至是可以穿在身上的,虛擬世界可以跟實體世界進一步整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資訊,以後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將不再有距離,兩個世界將合而為一。

所有事物都內建晶片串流海量資訊

第二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流動」。現在全世界的資訊量每年以66%的速度在成長,就好像摩爾定律,每隔一年半到兩年,就會變成原來數量的兩倍。沒有任何的實體資源能夠這麼快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資訊就變成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燃料,我們必須善加利用這些資訊,才能帶動經濟進一步發展。

為什麼資訊成長的速度這麼快?每當出現新的資訊時,我們都會把資訊整理一番,之後就會有更快速地成長。比如你在銷售一項產品,你會去整理銷售的紀錄,這就是一種新的資訊,統計運算之後,我們又可以看到資訊整理過後的資料。過去我們很少使用「exabyte」這個字,也就是10的18次方,但未來將越來越常見,代表我們現在面對的資訊量實在太龐大。

為了處理這麼龐大的資訊,未來我們穿的衣服,球鞋,上面都會有晶片;旅館的門把裡面也會有,車子會變成會跑的電腦。所有事物會變成相互聯結的物聯網,換句話說,以後資訊傳遞的形式,最主要的將是機器之間的對話,而不是人與機器的對話。以現在的網路世界來講,有很多資料,比如說雲端系統,裡頭許多對話的機器都是有智慧的。我們常說人的大腦裡有多少神經元,但因為未來的網頁間也可以互相溝通,他會出現新的智能。

資訊的傳播也會變成新的形態,第一代是桌上型電腦,裡頭有檔案夾、檔案,就像傳統的辦公桌上。第二代就是全球資訊網,我們可以連結不同的網頁,但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三代,就是看串流、標簽、看雲端系統。過去我們會說今天要做什麼,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說這一分一秒要做什麼。過去我們講的是我自己,但現在既然是一個全球統一的網路,我們會說我們要做什麼,注意的事項從個人目標變成不同的數據。

這些資料會不斷地移動。儲存的概念其實並不正確,未來會變成不斷移動中的儲存(Movage)。CD-ROM再過幾年可能就不需要了,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儲存跟移動這些資訊。如果某一個東西沒辦法做到即時性,它就是無足輕重的。現在我們要的不是靜態的網頁,是非常浩瀚、不斷流動的資料,這就是新的媒體,新的平台:資料的移動。

分享的力量與效益更勝免費

第三個趨勢就是「分享」。人與人之間接觸後會有交流、分享,這是我一直鼓勵大家去思考的一點。如果每天做的事情、下載的圖片都保留下來,就是生活的紀錄,這些串流資料就是生活的日誌,你也可以把這些資料跟別人分享這現在聽起來很怪異,但未來將成為新的常態。

這會有很多好處,比如說健康記錄,有些人會記錄自己身體的狀況,像我手上的小東西,就可以記錄我今天走了多少步,甚至紀錄我的睡眠情況,這就是未來醫療保健科技很重要的基礎。你帶在身上,他就可以測量你的血壓,血糖,最後這些資料記錄下來,就是未來醫療保健產業發展的基礎,這會是未來台灣可以發展的商機,因為這牽涉到工程學、醫療以及生活品質。這都是台灣擅長的領域。它結合了不同科技與生活方式,將成為生活中的一環。

順帶一提,大家都會關心隱私權的議題。某些個人資訊如果揭露了對你有好處,你才會願意揭露,例如你想要有個人化的體驗服務,就必須先願意告訴別人自己的資訊,這樣不管是政府或企業才能替你量身打造專屬的服務。當然,你也可以把自己隱藏起來,也不會有個人化的待遇;但是大家可能沒想到,大部分的人願意讓自己的資訊更透明,來享有更多個人化的服務。另外對於資訊的控制,當面對無所不在的運算時,該怎麼解決都是還要再省思的。

擁有資訊 不如即時享有資訊

第四個趨勢就是「及時取用」。未來的世界,擁有想法或資料將不再有那麼大的吸引力,重要的反而是能即時取用。數位化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看到這樣的趨勢,最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能不能隨時去取用,例如Amazon的Kindle,可以讓你在聽到這本書後的五分鐘就開始讀這本書。這種即使取得比實際擁有更有價值。

這一切改變才剛剛開始,在過去的七千天,我們看到了很多改變,但是未來的七千天,改變的幅度會更大,不只是更好的網頁而已,而是無所不在的連結,大量的數據,大量的資料還有完全動態的連結,所有事物都在雲端上,而裝置本身會越來越特殊化、專業化。我要強調的是,現在開始為時未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現在只是改變的開始而已,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