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科技×人文=美力二勢力

陶曉嫚

過往,許多企業按照自己的思維生產,並未理解消費者「真正想要」什麼;這時只要抓住消費者的感性,在產品中融入適當的工業設計,一些小小的改變,就可以大大便利生活,進而創造銷售奇蹟。

然而,技術與設計領域往往存在許多隔閡,工程師與設計師明明說同一國的語言,卻好似雞同鴨講,雙方要一起創造新產品,需要透過轉譯才能溝通,也因此,成立於1919年,被公認為全球近代工業設計發展源頭──德國包浩斯學院(Bauhaus),主張在跨領域的合作中,由設計扛起重責大任。

這意味著,設計的概念並不侷限於華麗的造型,設計師的使命是要在功能精進之外,賦予產品觸動人心的內涵,令產品重獲新生。

當自發性的創意不斷累積,「設計美學(Design)」與「科技創意(Technology)」的結合,便成就了「科技美學設計加值(Dechnology)」。

這樣的背景下,九個法人從科技專案的研發成果中,篩選出適合商業化的技術成果,工研院也提出腳踏車幫浦、雲端教練、綠能自動定位求救浮板、智慧型紙尿褲、智慧型調壓式感測氣墊床、導光膜燈具等貼近民生的科技美學成果。

在機械美學的領域,工研院負責執行「機械美學科技產業加值計畫」,讓諸多與廠商攜手的力作成功問世,例如更重視人體工學的樓梯升降椅、貼心服務的桿弟機器人、美感升級的電動托板車、擺脫笨重的射出成型機等,都是因「美力」而「創利」的示範。

有了研發專長的技術團隊後,徵求具有工業設計專長的美學設計團隊、對科技新產品開發與營運規劃的商業團隊,讓產品的功能、意涵與行銷方式同步創新。

跨界合作中,透過雛型打造、應用創意設計、申請設計專利等方法,讓科技研發跳脫框架,藉由美感加值,更貼近使用者與產業,進一步落實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及傳統產業特色化等「三業四化」的願景,讓「製造台灣」往「設計台灣」大步邁進。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