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 Locomotive of ITRI

宣捷重金技轉工研院新藥技術

編輯部

宣捷重金技轉工研院新藥技術

預估6年投資20億元 挺進新藥研發

目前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在醫學上都是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三年前創立的宣捷生技,期許未來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領域大展拳腳,以新台幣1億元的授權金技轉工研院「Anti-CD3膠原蛋白支架抗體」技術,締造國內自主研發蛋白質新藥的里程碑。

為了跟上世界潮流的生技產業,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之子──宣昶有在2010年創立宣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經營「毛囊幹細胞儲存」,後來由於「毛囊幹細胞」距離廣泛的應用尚需相當時間,因此於2012下半年轉型為「新藥研發」公司,專攻「幹細胞新藥」等生物藥之開發。

宣捷將原本2,000萬資本額一舉增資至2.3億,參與增資者除了宣明智外,包括聯電集團前董事長曹興誠、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前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科技大老。
  
在公司改組的同時,宣捷也重金架構宣捷生技公司的經營團隊,在「幹細胞新藥」為主軸外,也開發「蛋白質新藥」,並在今年3月1日宣告以新台幣1億元,技轉工研院的「Anti-CD3膠原蛋白支架抗體」新藥技術,這不僅改寫了國內最高技轉授權金紀錄,也象徵宣捷正式揮軍生技新藥產業。

「新藥研發」是極其艱鉅的產業,一支「新藥」的發明往往必須歷經10年為期、動輒數十億的研發成本,且成功機率往往不超過20%,即使製藥屬於高報酬的產業,但相較於台灣的經濟規模及企業規模,隨之而來的巨額投資和高風險,鮮少有資方勇於投入。
  
「老爸總不讓我做太容易的事,因此設定這樣遠大的目標。」宣昶有說,他遍訪業界,延攬美國新藥界三十年經驗的女CEO 龔曉嘉博士,並大手筆提出高額人事經費預算,由龔曉嘉為他招募一批頂級並對華人製藥有高度熱情的研發團隊,並為了中、短期布局、提升公司研發能量而於今年從工研院技轉授權台灣本土研發蛋白質新藥項目「Anti-CD3膠原蛋白支架抗體」,正式開展其藥業帝國的宏大布局。

龔曉嘉畢業於台灣大學,早年赴美從事蛋白藥研發及毒理相關產業,曾任多家國際醫藥企業高級主管,如XOMA、美國博際,並創辦中國博際,並於中國創辦第一間通過AAALAC認證、符合美國GLP規範,完備建立起毒理、病理、藥理、動物疾病模型、藥物代謝動力學、生物分析和免疫學等領域的技術部門,並且以中、英文雙語運作的實驗室。後返台任太景、神隆等多家製藥企業高級顧問,累積30年的業界經驗,屬於華人中首屈一指的國際專家。
  
宣捷本次技轉工研院的生物新藥技術,是「Anti-CD3膠原蛋白支架抗體」。這項由工研院創新研發,並具多國專利的「膠原蛋白支架」平台技術所開發出來的新藥,締造國內自主研發蛋白質新藥的里程碑。鎖定在標靶治療,可應用在「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系統。
  
本技術特色,是以一小段具熱穩定性高的膠原蛋白三股螺旋胜肽為骨架,其分子結構就像有多隻觸手的章魚,能將標靶抓得更緊,達到增加抗體與抗原親和力、降低副作用、減少使用量,及有效增強藥物治療功效的多重功能,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目前本技術應用領域處於前臨床階段,宣捷預估計至少需要6年時間及再投入台幣20億元的費用才有可能量產上市。
  
具備醫師與商人的雙重身分,宣昶有知道「新藥」同樣是「商品」,值不值得投資還是得回歸商業層面。而「Anti-CD3膠原蛋白支架抗體」之所以值得投資,主要是「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在醫學上都是只能「控制」,「但你能想像,有一天紅斑性狼瘡被『治癒』嗎?」即使面對新藥開發失敗的80%高風險,宣昶有仍非常有信心地說:「人最重要,我有Ada(龔曉嘉)及他的團隊!」為了表達對人才的重視,宣捷的團隊也完全以國際級的規格打造,人事經費預算一年即高達數千萬元,即可見宣昶有對生技產業投資的強烈企圖心。

宣昶有亦強調,以台灣的產業特色,國家在扶植「生技產業」時,挑選「新藥」絕非最省力的做法,反倒應該結合台灣半導體、電子工業、精密機械、製造業等舉世聞名的優勢背景,發展出台灣特色的「生物科技」,而這個目標的謎底是什麼?野心勃勃的宣昶有表示,未來將整合交通大學、工研院與秀傳醫院的研發,來進行新藥的開發與推廣,讓生技產業透過科技在台灣發揚光大,下一步他將著眼「微創手術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性,並請大家拭目以待他的第二個布局。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