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盧志遠打造台灣半導體成長沃土

黎瑛蕊

投身半導體產業近四十年,盧志遠協助制訂國防役、雙語學校等制度,為台灣留下重要科技人才,更投身工研院發展次微米計畫,影響了之後台灣一系列半導體公司的成立,且深耕半導體科技研發,發光國際。他的前半生,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共榮共存,寫下了無可取代的功績。

在工研院任內帶領團隊研發完成台灣第一片8吋晶圓的盧志遠,是國內半導體界罕見產、官、學、研四棲的前輩級人物,繼去年榮獲2012年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Frederik Philips Award」獎項後,今年再度獲頒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從在交大教書,被李國鼎資政延攬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到被網羅進入工研院,再投身世界先進、旺宏等半導體公司,盧志遠的一生,活脫脫就是一部台灣的半導體發展史。

2011年美國專利委員會針對全球240家半導體領導廠商評比,旺宏電子的專利實力排名全球第11名,專利價值全球第18名,更是全台第1名。替旺宏打造專利實力的,正是旺宏總經理盧志遠。他帶領旺宏「小而美」的研發團隊,建立前瞻性半導體技術研發工作。熱愛學術研究的盧志遠,積極鼓勵同仁申請專利,將腦子裡的學問落實成有價資產,公司內部更形成「寫專利」的文化,平均每天有1到2個專利問世。

旺宏成立於1989年,由董事長吳敏求所創立,主要生產非揮發性記憶體積體電路(Mask ROM、NOR Flash)為主,是全球最大的ROM生產製造廠商,也是台灣最大的NOR Flash生產製造廠商。

成立十年後,在吳敏求的邀請下,盧志遠加入旺宏,並擔任資深執行顧問及科技總監,於2003年升任資深副總經理,吳敏求把占到九成比重的記憶體業務交由盧志遠打理;盧志遠自2007年7月起擔任旺宏總經理一職至今,就在加入旺宏的那一年,盧志遠也同時創立晶圓測試廠欣銓科技。

記憶體產業向來變化劇烈,自2001到2005年間,旺宏歷經嚴重虧損、大幅調降財測與減資,經營團隊也出現變化,不少高階主管離職。向來講情義的盧志遠不但沒有轉台他去,依然對吳敏求情義相挺,經常召集部屬開會到深夜,重整並落實營運,協助旺宏渡過難關,改善經營體質。離開世界先進 創立欣銓走利基市場說起盧志遠的創業故事,不能不提到欣銓科技。但要提到欣銓,世界先進的經歷則是轉折點。

1999年,世界先進放棄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銷售的國際整合元件(IDM)模式,轉為專攻代工路線。當時是世界先進總經理的盧志遠,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商機,便和一批老同事出來創業,耕耘晶圓測試市場。盧志遠說,以往並沒有專門的晶圓測試服務公司,多半由晶圓廠或封裝公司兼著做。但是,「測試驗證這件事,一定要由第三方來做,怎麼可以自己來做、自己說了算?」

為打出口碑,尚未正式營運前,盧志遠率領同仁著手規劃資料系統,將進廠產品都編上匿名機密條碼,供客戶隨時上網查詢進度,有如銀行電子帳戶一般,既方便又安全,絕對為客戶保密,無虞洩露資料,報告一出來便立刻傳到客戶端,建立自己的服務差異性。同時身兼欣銓董事長的盧志遠形容:「欣銓是世界的驗貨中心。」因為欣銓現在廠內等著測試的晶圓不只是來自於台灣,更是來自各國,包括歐美、新加坡等地。

在分工細微的半導體產業鏈中,盧志遠以多年的經驗,切割出一塊尚待開發的利基市場。「台灣科技業水平分工很成功,做晶圓測試這塊一定有附加價值,」盧志遠當初是這麼想的。在半導體產業鏈中,欣銓專注的晶圓測試及IC成品測試業務,隨著製程不斷進步,其重要性也不斷攀升。測試這項技術服務,已成為尖端半導體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這段經歷與創新,已成為哈佛大學管理學院(MBA)的一份案例教材(Case Study)。

返台投身學界 作育後輩英才

能夠在半導體業立足,來自盧志遠雄厚的學術背景。他在1972年自台大物理系畢業,27歲就拿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在進入產業界之前,他曾經二進二出美國和台灣,這是與當時一般回國服務留學生不一樣的地方。

1977年盧志遠剛拿到博士學位,當時正值中美即將斷交,風雨飄搖之際,他毅然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回交通大學擔任教授,除了對台灣這片土地深具情感之外,當時台灣一切正要起飛,他認為回台灣可以發揮所長,是可以奮鬥的大好機會。「台灣就好像一片開闊的天地,充滿好的種子,只要好好栽培努力,就會開花結果。」從盧志遠話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當時雖面對空前的艱困,但卻充滿希望的景象。

回到交大任教的盧志遠其實很喜歡教書,除了教職之外,他甚至還去《科學月刊》做志工、當社長,想要推廣科學教育。喜歡讀歷史書的盧志遠靠著在書上學到的分析方法,讓《科學月刊》進入企業化的管理。當時他負責經營《科學月刊》,接手時現金已經燒完;但短短五年後,《科學月刊》不但獲利,還在台大附近買下一層大樓,迄今仍以此作為基礎靠山之所在。

如椽之筆 獲李國鼎賞識延攬投身政界當時身為交大教授的盧志遠,對於國家科技政策相當熱衷,不時會將自己想法寫成文章投書到報社。因此被當時的政務委員李國鼎發現到台灣學界有盧志遠這號人物,更主動邀請盧志遠幫忙到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擔任兼任研究員,參與國家科技產業的規畫大計。盧志遠在李國鼎身邊,看了許多案子,協助李國鼎制訂了數項政策──國防役與雙語學校──間接為台灣的人才培育建立一片沃土。

因為那個時期,台灣每年出去留學的有上萬人,人才外流很嚴重,如何能留下人才,盧志遠提出國防役的建議。

以中山科學院來說,既要發展飛彈,也要製造戰機,但科技人才卻十分缺乏,透過國防役的制度,可以留下3 到5%的人才,強化國防建設。同時還可提供大批人才到工研院進行技術研發,發展國家產業,這些重要基礎研發人力的挹注,也是工研院能夠一路發展起來的關鍵之一。盧志遠第二次從美國回台,在工研院擔任電子所副所長,他的同仁大多便是由國防役招募而來的人才。

盧志遠向李國鼎建議的另一政策是「雙語學校」。1970年代,願意回來的國外學人不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子女教育。最好的人才是30、40歲的青壯年,但這種年紀的人都會面臨子女的教育問題。於是,盧志遠建議,新竹園區必須有一個雙語學校,讓海外回來的孩子們能接受與美國銜接的課程,將來也可以回到美國再升學。後來園區成立的雙語學校──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雙語部,不但解決了歸國學人子女的教育問題,甚至還成為新竹科學園區吸引人才的賣點。

在交大及李國鼎辦公室六年,他覺得自己只是有個博士訓練是不夠的,對科技政策及實務的馬步不夠穩,想要再到國外第一流工業研究單位看看。於是1983年,盧志遠又出國了,首先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及三角研究園區微電子研究院,但他發覺國外學校和國內相差不大,於是便起了轉到工業界的念頭。後來貝爾實驗室對他所研究的題目有興趣,他就順勢去了賓州亞倫鎮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這一待又是六年左右的光陰。

為次微米計畫 二度回台發展

一直到了1989年,台灣要推展次微米計畫,李國鼎向當時擔任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推薦了盧志遠。盧志遠說,當時和張忠謀相談甚歡。即使談到了待遇問題,張忠謀坦承沒法子給到像國外那麼高的薪水,但張忠謀的一句:「回來做事,痛快!」讓盧志遠深留心中至今。當時的林垂宙院長及史欽泰副院長與章青駒所長都熱情支持,然而待遇卻又要大打折扣以減薪報國,於是二度回台,到工研院擔任電子所副所長,負責推動次微米計畫。「許多在美國的朋友為回不回來的事很煩惱,我告訴他們說老是試水溫是不能成事的」盧志遠說。

他以跳水游泳作為比喻:「最重要的是,你的選擇是否掌握到了原則,如果有,就跳下去,不要怕水冷;只要方向是往岸上去,就大膽跳下來。不然,人家都游上岸了,你還在這裡試水溫,永遠到不了對岸。」盧志遠強調,下決定,是要有點感情和衝動的。「能夠在工研院推動次微米計畫,這是上帝給的機會,可是要自己奮鬥去拿的,不是上帝將它捧到你手中,我認為,這個機會是千載難逢的。」

半生縱橫產官學研 桃李遍天下

投身產、官、學、研近四十年,擔任過學界的教學者及研究者,政策界的規劃及制訂者、研發界的領導者、產業界的開創者,盧志遠堪稱桃李同道滿天下。幾年前,他去上海拜訪中芯半導體,順便想找幾個好友聚聚,打電話給老友,對方跟他說:「沒問題,我開車去飯店接你。」到了碰面時間,沒想到在飯店門口等著他的是一台巴士,車上數十人都是他在工研院、世界先進、貝爾實驗室的部屬或同仁,交大或是國防役的學生。「這又是上帝的安排,讓我能夠桃李同修滿天下。」盧志遠笑著說。

即使已經貴為二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盧志遠的辦公桌上,仍是擺滿了最新的半導體期刊論文。別人把讀書當苦差事,他卻將研發當成人生的興趣,「把研發看成藝術品、或是一種嗜好,就不會覺得累了。如果只是把它認定是一般工作,那就會很辛苦。」

在過去數十年專業生涯中,盧志遠長年不懈地埋首於文案裡,流連在實驗室,鑽研於書堆中,光是擔任國際最頂尖的IEEE Transactions期刊編輯人就達十五年。熱愛學術研究的盧志遠,已經累計擁有400多篇學術論文著作,以及150多個專利。有如此重視科技研發的領導者,也無怪乎旺宏、欣銓兩家公司在盧志遠的領導下,能以卓越的技術能量,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中,開創出自己的藍海市場。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