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台泥集團與工研院 攜手研發抗癌藥物

吳宗翰

台灣應該如何切入生醫產業的大未來?台泥集團與工研院共同合作的「SN38-PM新型抗癌藥物」與「藥物奈米包覆平台」,希望不僅嘉惠民眾健康,更能扮演我國高階製藥的領頭羊,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人研發新型抗癌藥物有大突破!台泥集團旗下的景德製藥股份公司,與工研院簽署「SN38-PM新型抗癌藥物」與「藥物奈米包覆平台」技術暨專利授權契約,將有助國人充分掌握新型藥物關鍵自主技術,進而加速台灣整體生醫產業發展。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家鄭建新表示,這項合作案的成果,除了可拓展台泥企業團在生醫產業佈局外,更重要將使台灣能掌握新型藥物關鍵技術,進而帶動台灣整體生醫產業全面性發展,提升在國際競爭力。

產官研合作 跨足高分子癌症標把藥物市場

「SN38-PM新型抗癌藥物」是治療惡性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以及大腸直腸癌的新劑型藥物,日前長庚醫院動物實驗已證明其頗具療效。景德製藥及工研院正積極合作臨床及人體實驗,該新劑型藥物具隱藏特性的高分子奈米微胞材料及藥物包覆技術,可改善疏水性藥物溶解度達100至1000倍,並成為可滅菌注射的劑型。經由奈米尺寸及載體組成的調整,可避開腎組織過濾及身體免疫系統的辨識,增加血液滯留時間,將有助達到標的給藥、降低抗藥性及副作用等功能。

「藥物奈米包覆平台」則是一個專注創新奈米高分子的微胞平台,藉由與藥物分子親和性,可與藥物進行包覆最佳化,大幅減少病患用藥量及副作用。

高分子奈米微胞(micelle)為一奈米大小的投藥系統,通常是由高分子雙性物質(amphiphile)依熱力學定律自行組合(self-assembly)而成。目前有多種生物可分解雙性高分子被合成出來,同樣具有自行組合的性質,能有效地增加非水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濃度,使得藥物可以應用於人體注射,也可以同時降低藥物對人體的毒性,並維持類似的治療效果。

目前工研院所發展的高分子奈米載體材料技術,就是以此為基礎,開發新型的雙性高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然組成大小在奈米尺寸的微小顆粒,將藥物包埋在其中,成為具有「標的給藥」特性的投藥系統。

台泥企業團辜成允董事長表示,台泥集團在注入工研院的創新服務能量下,雙方確實已有多項豐碩研發及商業化成果,此次技術暨專利授權契約,展現出我國對癌症新型藥物研發的企圖心,雙方現皆已實現多項跨領域技術或專利授權合作,充分展現產業界與研究機構合作之典範。

「在行政院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下,很榮幸台泥企業團旗下景德製藥選擇與工研院,在新型抗癌藥物以及奈米藥物包覆平台上,進行專利及技術授權。」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全球醫藥市場潛力無窮,此次合作成果除協助台泥企業團拓展生醫產業佈局外,也可使國內掌握新型藥物關鍵自主技術,進一步帶動國內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鏈,協助國內生技製藥產業從原先專注的原料藥、學名藥市場,邁向國際新劑型、新藥市場,提昇台灣的競爭力。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