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廢棄物煉金術

陶曉嫚

古代的煉金術師窮究一生,希望透過化學方法,將基本金屬元素變成黃金,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這是行不通的,但要從廚餘、廢熱、漂流木、寶特瓶、紙渣污泥甚至一般垃圾等各式各樣的廢棄物中,提煉出可以換成金錢的電力、燃煤、燃油、塑膠原料與環保磚塊,卻不是癡心妄想!

工研院追求環保節能的新技術,除了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更積極地與產業合作,從廢棄物中找到金脈與更多可能性。

例如「TEMM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能夠回收300°C以下的低溫廢熱,每年協助中鋼生產1.1億度電,減少14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替地球降溫。

「第五類廢棄物衍生燃料(RDF-5)技術」以生質廢棄物為原料,可以產生燃料棒,目前已授權7家民營廠商,每年約可替代12.4萬噸煤炭、降低2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農林廢棄物如蔗渣、稻稈、漂流木,工業廢棄物如咖啡渣、棧板、家具廢木材等,每年台灣產生這類生質資材廢棄物近250萬公噸,如果有一半透過「快速裂解產油技術」,將可以替代10萬公秉、市值約23.47億元的化石燃料油。

大型造紙廠每年產生高達12,000噸的紙渣污泥,以及減低水庫壽命的淤積泥沙,也能藉由「Geopolymer技術」,合成再生綠建材,把天然的資源留給後代子孫。

5支寶特瓶,可以做成一個購物袋;12支寶特瓶,能夠變成一件短T-Shirt;78支寶特瓶,就能讓敘利亞難民營的小朋友,得到一條溫暖的大毛毯。台灣環保志工從妥善回收、分類開始,並藉助節能的客製化壓縮機,讓愛心能更有效率地聚沙成塔。

以上族繁不及備載的創新應用,讓過去創傷環境的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資源與能源。

從全民記憶猶新的垃圾大戰,到全球能源吃緊、油電雙漲的今天,廢棄物也可以創造出的價值與產值,甚至為社會公益推波助瀾──這份看似中世紀煉金術師癡愚、不可能的追尋,在研發人員鍥而不捨的努力下,譜寫出科技煉金術的全新序章。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