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藍色經濟 永續循環之道

陳玉鳳

工研院近來積極投入跨領域整合之永續創新(Eco-Innovation)研發,期許為產業找到與大自然共存的和諧進步力量。

邀請到「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Gunter Pauli)闡釋藍色經濟概念與趨勢,並分享其創新經驗,深入探討如何讓環保也能加強產業利基。

今年欣逢工研院40周年,因此特別針對攸關人類發展的環境永續問題,於日前舉行「ITRI FORUM-New Opportunities for Eco-Innovation環境永續與創新商
機論壇」。論壇的最大亮點是邀請到「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分享其「藍色經濟」創新經驗,二度造訪工研院,鮑利對工研院研發成果,如生質丁醇、水資源、LED光通訊等印象十分深刻。

模仿生態系統 取經自然界智慧

「藍色經濟」強調環境永續與創新,以向大自然擷取力量與靈感的創新模式,建構具有商業創新與工作機會的永續經濟。鮑利指出,「藍色經濟」的核心精神就是生物圈的相生相息,例如一棵大樹的養成,除了需要陽光、空氣、水,還需仰賴它所依附的生態系統,包括大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蜜蜂、小鳥、螞蟻、蚯蚓等共同做工,生命體才得以永續。

簡而言之,藍色經濟主張完整模仿生態系統,取經自然界的生態智慧,讓一個循環中的「廢料」成為另一個循環的「養分」,視野之廣非侷限於汙染物的處理。鮑利認為人類對於資源回收的觀念,應要有所革新,要從廢棄物的管理,導正為泛指所有資源的有效利用,讓廢料也可以變成養分。

然而,究竟「藍色經濟」與「綠色經濟」有何不同?鮑利以發電為例說明指出,「綠色經濟」會利用太陽能板與再生能源的發展來產生電力,雖然相關技術及設施造價昂貴,但是由於對環境友善,因此在綠色經濟的思維下,還是有發展的必要。

「『藍色經濟』則是主張盡量使用現有的資源,各項產品不以化學製程為主,從物理和生物學角度思考, 善加應用各種資源並創造利益。像鯨魚學發電就是極佳 的例子之一。」

鯨魚可透過體內鉀、鈉、鈣,創造出 6 . 12 伏特 的電力,經過科學家雷諾茲深入探討後,他發現鯨魚、 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甚至連蒼蠅都不用靠電池或連 線就能發電與傳導電流。


以生物為師 化觀察為商機

地球上的許多生物早已經學會用多種能量,包括 重力、溫差、酸鹼值差、肌肉運動產生的動能、心臟和血液移動產生的壓電能、二氧化碳等來源組合來產生電
力,這些有效發電系統早已在生物圈存在數百年之久。

根據這些結論,這位科學家接連設計了好幾個運作 類似自然物種的醫學裝置,亦即不用電線或電池自動產 生電力。雷諾茲研發出來的醫學裝置和身體追蹤系統,都完全只靠身體和周遭的能量來源運作,目前已由新興公司心護企業(corocare)販售。仿效生物圈的智慧,又能產生龐大的商機,這是「藍色經濟」中極為成功的案例,與綠能思維截然不同。

此循環的廢料 另一循環的養分

非洲貝南農業與食物處理系統,也是藍色經濟中具 有經濟與環境雙重效益的典型事例。其中的做法是將屠 宰場的動物廢料送至養殖場處理,用來餵養魚鴨,再以 生物沼氣發電,利用植物淨水。這個系統除了原本的收益外,通過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可以創造可觀的額外收入,能夠維護當地居民生計與糧食保障,打造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模式。

再如以咖啡廢料來培植菇類的商業模式也正在擴大,估計此波商機將可帶來可觀的工作機會。傳統的栽種菇類方式需要大量的橡木做為生長培養基,為了因應需求,農人必須砍伐橡木並且切塊來製成栽種香菇的優質基底;當需求量急速增加,導致世界各地橡樹林遭到過度砍伐,然而利用咖啡渣廢料栽種菇類,除了可以增加香菇的產量,更能替咖啡渣找到一個永續的循環利用之道。

推廣十餘年來,此香菇栽種模式已實現低成本、快速生產、顧客忠誠度高、現金流量改善等優勢,由於菇類的效率化栽種,菇業逐漸成為高競爭力的全年化產業,全球各地對菇類的需求日增,價格也日趨實惠,使這種無膽固醇、零脂肪食物在全球更加普遍。

非洲及拉丁美洲皆開始採用仿生模式的菇類栽種法,已創造出數千個、甚至數百萬的工作機會,這就是「藍色經濟」。

擺脫冗長程序 做就對了

鮑利指出,在挑選藍色經濟案例時,是經過嚴謹 的方法與程式,包括 3 個步驟:先由他的團隊進行大規 模偵測(scan),接著篩選(screen),然後馬上執行 (implement)。執行時不要被冗長的行政程式、可行 性評估、預算所綁住,「Just Do It」就對了。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在公民社會中,往往浪費過 多時間在對談溝通,經過專業搜尋與篩選後,最重要的 是立刻行動」。經過多年的推廣,「藍色經濟」不僅在 建築、醫療領域慢慢發酵,農業的永續利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商機,效法自然界的生物運作,廢棄物也能帶來可 觀的現金流。

台灣起而行 從綠色進展為藍色經濟

呼應鮑利的說法,論壇來賓之一 ,中鋼公司董事長鄒若齊也指出,利用中鋼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TEMM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不僅落實節能環保的普世價值,也整體提升了產業界的經濟競爭力。據了解,此技術是應用在中鋼攝氏 300 度以下低溫廢熱回收成果,整年可提供 1,728 度發電量,也使現場作業環境由 50 到降至 30 度,未來中鋼全面應用預估可直接減廢 95 G 大卡/年,產電 1.1 億度,相當於減少 14 萬噸 CO2 排放(減廢 + 產電),約等於 185 座大安森林公園。

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董事長于樹偉也表示,在環境永續的全球趨勢下,台灣要成為先進國家,不能只注重生產,同時也要強化在公共安全、工業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能力。

而在落實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應該教育年輕的一代、將永續發展的觀念向下扎根,企業也應該善盡宣導責任,進而影響內、外部及上下游的相關人員,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能更有續航力。

總之,創造取經生物圈智慧的模式,就如鮑利一再強調,藍色經濟不是只會燒錢的環保經濟,是能創造商機、擴大就業機會,具競爭力的產業。綠色經濟雖然充滿善意,但是政府補貼與企業投資成本更多,如此一來面臨成本挑戰無法持久,藍色經濟基於環保原則,最大不同是藍色經濟能賺錢,才是產業經營永續之道。

人物簡介 Profile :剛特.鮑利

鮑利 1956 年生於比利時 的安特衛普,取得歐洲工 商 管 理 學 院(INSEAD) MBA 學 位,27 歲 與 施 振 榮、 林 懷 民 等 人 同 獲 第 一 屆「 世 界 十 大 傑 出 青 年」,1994 年又在世界經 濟 論 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中被選為未來國際領袖之一。在不到 40 歲的 年紀就從企業退休,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 (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目前也 是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 智囊組織)的成員之一;長年以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 皆能永續發展為訴求,現已獲得比利時、瑞典、加拿 大、美國及日本等政府及企業資助,推廣「藍色創新 經濟」概念應用的商業模式。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