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Cover

結合科技與公益關懷 讓世界更美好

陳玉鳳

在工研院的任務描述中,開宗明義便列出「增進社會福祉」是重要內容之一,多年來,工研院也始終以各種科技研發襄助台灣產業往上提升,現在則更進一步運用科技關懷社會,希望科技與社會公益產生正向連結。


為了具體推動以科技關懷社會公益,現任工研院院長徐爵民於2年前提出公益科技長期計劃,鎖定的主要目標為救援科技、協助弱勢團體的科技及生態環保科技等。此提案獲得工研院董事會的高度肯定,隨後並成立社會公益委員會,由羅達賢主任擔任主任委員,負責推動社會公益事宜。

工研院公益計畫的經費有限,但是要做的事可不少,包括應用相關科技於公益、針對弱勢兒童實施科技教育,以及鼓勵工研院員工擔任志工等。「一直有人提到經費是否不足的問題,但我總是回答這樣的經費就夠了,做公益並不是把錢撒出去就好,而是要懂得leverage各項資源。」在20年前就獲選好人好事代表的羅達賢,在多年的經驗中,體會出做好事除了慈悲心外,也得要有聰明的頭腦。

有愛心 也有聰明頭腦

千甲聚落農業的成功,解決了因災變及謀生不易而聚居於此的原住民生計問題,且強調有機的種植方式,則能提供一般大眾健康安全的食物,而工研院員工除了有「口福」外,更能在假日時享受一日農夫的樂趣,「我們運用工研院科技幫助這塊土地上的居民得以自給自足,讓原住民能找回生存的尊嚴,這遠比捐錢來得更有意義。」

在社會公益委員會成立2年多來,所從事的公益科技應用及推廣活動不知凡幾,每一個計畫的方式或模式皆有所不同,但核心精神都很一致,也就是「增進社會福祉」,在這樣的前提下,委員會選擇補助的院內科技的確也都能為一般大眾或特定族群解決某些問題。

不只開發科技 也親手傳遞溫暖

以科技為核心,工研院總是在思考如何能進一步發揮公益本色,這樣的思考方式出自於人文關懷文化的底蘊。「要推動社會公益,首先必須要在工研院內部形成公益文化,」深切體認人心才是科技深入應用在公益用途的關鍵所在,所以社會公益委員會當初在規劃任務時,便將工研院志工文化的養成列為重點之一,具體的做法就是號召工研院同仁擔任企業志工,這樣的計畫獲得極大的回響,投入人數截至9月已達到2,250人。

看見你的笑容 是我的心願

來自工研院充沛的公益人力奧援,更讓社會公益委員能放手規劃弱勢兒童參加的科技體驗營。一位來自兒童服聯盟的羅姓小朋友在參加完活動後,寫下他的心得,「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到工研院上班,因為在那我可以學到很多事,以前小時候我都不知道什麼是奈米、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工研院兒童營是我第一次去過那麼好玩的地方。」

從科技出發,結合工研院內滿溢的公益情懷,工研院徹底發揮社會公益的效益,已為許多人、許多事提供解決之道及更有希望的未來,誠如羅達賢所言,「資源有限,但愛心無限,只要能善加利用院內及外部資源,一樣能創造極大效益。」過去2年餘的成績都驗證這個計畫的可行性,一路到未來,工研院也將會繼續利用他們專長的科技研發,延續這趟充滿溫度的公益之旅。  「我們的同仁真的很熱情,常常會主動要求提供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不過,羅達賢強調要做好志工任務,必需要有正確的心態及執行方式,如此才能在過程中達到良好的成效,所以社會公益委員會每年都會規劃志工培訓課程,今年就已培養170名以上的志工人員。

來自工研院充沛的公益人力奧援,更讓社會公益委員能放手規劃弱勢兒童參加的科技體驗營。一位來自兒童服聯盟的羅姓小朋友在參加完活動後,寫下他的心得,「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到工研院上班,因為在那我可以學到很多事,以前小時候我都不知道什麼是奈米、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工研院兒童營是我第一次去過那麼好玩的地方。」

從科技出發,結合工研院內滿溢的公益情懷,工研院徹底發揮社會公益的效益,已為許多人、許多事提供解決之道及更有希望的未來,誠如羅達賢所言,「資源有限,但愛心無限,只要能善加利用院內及外部資源,一樣能創造極大效益。」過去2年餘的成績都驗證這個計畫的可行性,一路到未來,工研院也將會繼續利用他們專長的科技研發,延續這趟充滿溫度的公益之旅。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