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臺灣2050 減碳目標 找出可行能源方向 陳玉鳳

撰文/陳玉鳳 攝影/黃笠洋

工研院於 2013 年初引進英國的低碳能源溝通平台,在半年內完成「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模擬器」的建構。透過這套系統,所有民眾能了解在不同的發展情境下,未來的能源建設、排碳量、電費支出等將如何變化,且能將自己對於未來能源的選擇意向,提供政府做為制定能源政策時的參考。

在臺灣能源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工研院扮演智庫角色之一,透過已建立的能源供需模型,持續為政府的節能減碳策略提供建言。更進一步的,在半年內完成「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模擬器」的建置,已於日前正式上線,開放給所有民眾使用,「預計在經過一年時間後,我們就可以累積足夠的樣本,這些來自社會大眾及專家的回饋,將能具體影響能源政策的制定內容。」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童遷祥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公平、公開的平台,能讓能源政策的討論回歸科學及理性層面。此外,匯集自平台的意見,也將做為工研院未來調整研發方向的依據。

對於工研院能在短短半年內開發出本土化的溝通平台,不僅開發速度比其他國家快,還進一步提升2050 Calculator 的發展與應用功能,「我們希望自己的系統也具備這樣的程式能力。」英國能源暨氣候變遷部專家尤恩.班尼(Ewan Bennie)說。

他山之石 英國經驗令人振奮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證諸英國的發展經驗,自從他們於 2010 年開發出全世界第 1 個 2050 Calculator後,已有超過 10 萬人使用這個系統平台,收到超過 2 萬筆來自團體與個人提交的 2050 年路徑規劃,「英國大眾因此更了解英國所面臨的能源和減碳挑戰。」班尼表示。

「任何能源系統要轉變,絕對都需要社會整體的認同與支持,」這是英國當初開發此平台的立意,就是要讓社會大眾有一個發聲管道,如此有於提升民眾認知及建立共識,更有利於政策的制定及推動。在未來 1 年內,英國並將推動全球版模擬器的建立,希望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全球未來能源的發展。

「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模擬器」的運作是否能產出具體效益,首要條件就是這個平台必須反映出社會各界的真實意見。事實上,在當初英國版的建置過程中,公開徵詢 (call for evidence)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制,也就是公開接受所有民眾在 2 個月的時間內,對相關情境提出修改建議。

建立平台公平性 一切回歸數據

同樣的,工研院也在短期內密集舉辦會議,廣邀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臺北大學、宜蘭人文基金會等團體在此平台上提出模擬路徑,且後 續仍將持續透過專家論證的方式,務求資訊能公正且透明。與英國版不同的是,臺灣版模擬器還連結了一個論壇,讓民眾可以隨時發表意見。

「平台的公正性是這些團體最重視的,尤其是許多非政府組織(NGO)的訴求就是純然的環保,因此他們會強烈要求納入外部成本,」童遷祥強調。例如,核電發生危險時,我們需針對 20 公里疏散措施付出多少成本?以及某種能源技術造成氣候變遷後,我們將付出多少的處理成本?「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都存在,但尋求量化的解答卻也分外困難,工研院的立場就是與相關團隊持續互動,並盡可能將這些不同的考量納入平台條件中。」唯有建立模擬平台的公信力及權威性,模擬工具才能發揮強大的效益。

英國其實也同樣面臨各團體立場殊異的問題,例如英國鄉村聯盟希望能夠保護鄉村的風貌及景觀,因此相當排拒在鄉間建置風車以進行風力發電,但有另一派人則是堅持風力發電是低碳能源技術的最佳選項,兩派人馬爭論不休,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模擬工具就是消弭爭端、形成共識的最好工具。

若是抱持反風力的立場,鄉村團體就必須提供不同的選項,例如大幅增加太陽能的使用,如此才能同樣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透過這個模擬器,我們希望相關團體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不能只是進行單純的價值判斷,而是必須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才算是完成了低碳路徑規劃。因此,這個系統無形中能讓大眾以理性的、負責任的態度去看問題。」班尼說。

達成 2050 減碳 現在就要起而行

臺灣與英國雖同屬海島,但是臺灣所需能源 9 成以上皆需仰賴進口,因此臺灣所面臨的能源挑戰更形嚴峻,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也更為迫切,「此一模擬工具能讓我們的長期能源政策規劃有所依據,讓我們了解究竟該依循哪種發展路徑?該選擇哪些低碳能源技術?才能達到 2050 減碳目標。」臺灣若要在 2050 年將碳排放量降至 2000 年的一半,「但傳統火力或核能電廠的建置,都要經過至少 10 年的規劃、40 年的營運,我們要走不一樣的路,一定要現在就採取行動,否則就來不及了。」童遷祥語重心長地指出。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