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Cover

2014年產業發展趨勢 新趨勢.新聚焦.新產業

工研院IEK

歲末年初,各大預測機構紛紛發表對2014 馬年經濟景氣的看法,樂觀大於悲觀。回顧2013 年,世界各國經濟及產業局勢可用一個「變」字形容,大陸、日本、韓國的領導人均以強勢新政,大力推動國內經濟成長,歐美等先進國家景氣也逐漸擺脫谷底的泥淖,全球經濟似乎浮現出一道曙光。

展望2014 年,受惠於國際經濟景氣回春,工研院預估,業績明顯攀升的產業包括半導體、雲端服務、綠能、機器人等4 大產業,其中IC 設計與製造產業,更可望創下歷史新高水準。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也指出,近來穿戴式裝置的興起,不僅已開始吸引半導體大廠積極投身此戰場布局,預計也將對電子產品造成兩極化的發展;而對通訊產業而言,繼平價高規對智慧手持裝置造成變革後,未來4G 上路後,4G 網路服務模式不再以無限吃到飽為主,而是以用量計價或是限速方案來改變用戶習慣,這也預計將對行動網路服務展開全新的變化。

身為政府最重要的產業智庫,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指導之下,與經濟部ITIS 計畫主辦,針對2014 年的產業發展趨勢提出建議。工研院點出2014 年的5 大趨勢發展,分別是:

趨勢一、國內外創業風起雲湧,政府各界應投入資源協助,協助創業型經濟發展。
趨勢二、產業典範再度轉移,半導體、雲端服務、綠能及機器人等4大產業獨領風騷。
趨勢三、先進國家經濟成長趨緩,特定領域產業,新興市場潛力空間大。
趨勢四、跨領域應用正夯,價值創新成為新關鍵字。
趨勢五、Data 是經濟成長新石油,創新商業模式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

趨勢一、首先,網際網路時代,造就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等新一代創業家,創業風起雲湧,也成為重要趨勢之一。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工研院從近年開始,就已經意識到新創事業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能夠積極協助下一世代從事新創事業。

為了協助臺灣重塑創業氛圍,工研院從 2011 年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ommercialization Advisory Committee;CAC),邀請多位矽谷創投專家來協助創業選題、商業模式以及行銷策略的建議,加速國際市場趨勢與技術接軌。以「育成加速器」及「科技新創俱樂部」,從上游到下游提供完整的「產業化」育成服務,幫助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送上國際大市場。這兩年工研院積極鼓勵創業文化,以前瞻創新的研發成果,投入新創事業的育成,2011 年迄今已成立18 家新創公司。

30 多年前,工研院以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mpany of America;RCA)技術移轉案成果,成功帶動一股旺盛的創業風潮,造就了許多國際級高科技公司,將臺灣產業結構從勞力密集進化到技術密集,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工研院落實將科技產業化的成效;例如早期的聯電、台積電與台灣光罩,為臺灣半導體製造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進而帶動臺灣IC 設計業的蓬勃發展。聯茂與台虹則先後為電路板產業提供了關鍵材料的供應,讓產業得以持續維持競爭力,上述案例緊密連結了臺灣產業的每一次創新發展,面對當前產業全球化的趨勢,結合諸如工研院的創新系統,將持續做為臺灣投身下世代創新導向產業發展關鍵資源。

趨勢二、為了協助各界及早掌握先機,了解產業脈動,工研院針對產業提出預測,認為產業典範將再度轉移,包括半導體、雲端服務、綠能及機器人等4大產業將獨領風騷。

其中,在半導體部分,工研院IEK 預期2014 全年我國IC 產業總產值將正式突破兩兆關卡,達到新臺幣2兆720 億元,較2013 年成長10.2%;其中IC 設計業產值將達新臺幣5,142 億元,持續締造我國IC 設計年產值新高,較2013 年成長8.5%。

工研院IEK 系統IC 與製程研究部經理楊瑞臨分析時表示,臺灣IC 設計業者除已在智慧手持裝置基頻晶片、應用處理器、網通晶片、LCD 驅動IC、觸控IC 等市場獲得不錯成果,面對未來智慧型手持以及穿戴裝置等人機互動介面技術不斷地發展,以及物聯網與情境感知應用的逐漸發酵,進一步觀察全球各主要半導體廠商因應前述趨勢而在過去幾年的積極特定購併動作與布局脈絡,都清楚地為我國IC 設計產業指引出新的發展方向。

而大陸市場將仍是臺灣IC 設計業者推動新產品的灘頭堡,然而為了不致受到大陸本土業者低價競爭影響並進一步期能守穩營業利益不下滑,楊瑞臨認為,我國IC 設計業者必須積極嘗試調整未來商業模式,從原本IC 設計以及晶片銷售的營運模式,擴大價值活動至中介軟體(Middleware)的開發,並軟硬體系統整合業務發展模式,才是擺脫大陸IC 設計業者競爭、並成功追趕美系大廠的根本之道。

在發展近3 年的雲端服務方面,2014 年仍是產業亮點。對全球的ICT 產業而言,雲端服務的興起也為產業帶來變革。工研院IEK 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經理陳豫德指出, 近來全球大型企業加速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帶動全球公有雲與雲端服務產值從2012 年之288億美元,成長至2013 年之373 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29.5%,預期2014 年將持續成長至475 億美元,成為整體ICT 市場最重要的成長業務之一。

陳豫德進一步說明,在2014 年景氣趨勢存在隱憂尚未明朗的前題下,預估全球企業與消費市場仍將呈現較為保守的發展趨勢。值得注目的是,領導企業逐漸透過集團資源,整合跨終端應用、建構服務平台拓展業務範圍;而許多在地企業也透過利基應用拓展市場,帶動小量應用與產品的銷售增長。

在全球資料中心產值的發展分析上,工研院IEK 科技應用服務部研究員魏伊伶分析指出,在軟體管理工具加持硬體設備的趨勢帶動下,2014 年全球資料中心市場產值預估為1,026 億美元,預期整體市場規模將會持續成長為2017 年的1,181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4%。而其中全球資料量快速增加帶動下,2012 ∼ 2017 年Storage 年複合成長率將達6.27%,遠高於Server 的2.8%與Network 的3.99%;Servers 中,X86 類型年複合成長率為5.23%, 非X86 則為-4.54%。顯示未來在資料中心硬體設備中,儲存設備之發展將成為關鍵。

在第三大亮點產業「綠能」方面,綠能產業在全球經濟景氣近期出現好轉的趨勢下,也跟著展露曙光。工研院IEK 綠能產業研究部經理林素琴表示, 再生能源產業全球市場上, 2014 年可望受惠於歐盟國家政經局勢穩定,讓太陽光電以及風力發電業者的布局可以有較明確的操作;我國太陽光電產業預估仍會受到全球產業價格影響,左右產業規模之變化,至於風力發電則是走入離岸系統建置之元年,產業規模可望向上成長。

工研院IEK 能源組經理王孟傑則針對太陽光電產業的發展提出觀察,強調近來太陽光電產業在日本市場即時展現活力,美國市場穩定加溫,與大陸政府政策強力支援下,往亞太與美洲地區撐起了歐洲萎縮的市場,全球新增容量將小幅成長。臺灣太陽光電產業以相對健全的體質撐過前兩年的不景氣後,在市場轉移效益下,使2013 全年國內製造業產值提升至新臺幣1,300 億元,且預期2014 年有機會達到新的高峰。

在LED 照明市場上,工研院IEK 綠能產業研究部副研究員黃孟嬌指出,2014 年LED 照明市場將持續成長,預估2014 年市場規模達392 億美元,市場滲透率提高至34%。不過預計2014 年廠商布局仍是以取代照明為主。我國廠商近來已開始關注到LED 照明燈具產品,陸續投入LED 照明燈具開發,期望藉由發展LED 燈具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進一步帶動我國LED照明產業成長。

機器人市場行情看俏 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達202億美元

最後一項爆發性成長產業則是機器人,根據全球知名的調研機構Freedonia,在2012 年底發表報告指出,未來全世界機器人的需求將會出現高速成長。2011 年到2016 年的年平均成長率為10.5%,全球市場規模達到202 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16.5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85.5 億美元。到了2021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4 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56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78 億美元。機器人市場將會呈現高度穩定的成長,而且市場的繁榮景象絕對和以前出現的波峰和波谷式之起浮型市場不同。

而全球颳起的機器人革命,隨著技術的精進,機器人已從過去只能做簡單或重複性高的工作,轉變成高精密且具備智慧化系統的機器人。加上價格逐漸地普及後,讓它的應用範圍變得越來越廣泛,更多的製造業導入工業機器人輔助生產,更多的服務型機器人涉入你我的生活中,整個世界未來勢必邁向更高度的智慧自動化。

在機器人產業的競賽中,臺灣與南韓這兩個位於東亞的國家,因政治、文化背景相似,且對經濟開發時機的掌握及經濟成長的刺激上有著不少共通之處,然而產經環境條件的因素也使這兩國並不全然相同;即南韓著重於以發展大企業來主導生產體系,而臺灣則是以發展中小企業為基礎來帶動產業,讓中小企業與上游的大企業緊密結合。尤其分析機器人產業發展在德、美、日強國之下的南韓機器人政策及企業的商品化策略,更可看出這個國家並不會在這波智動化的浪潮中缺席。

除了聚焦4 大產業外,穿戴式裝置則是下一個要密切觀察、也具有爆發力的產業。工研院IEK 就預估全球穿戴式市場規模在2018 年市場規模將達206 億美元,出貨量達1.91 億台,包括Intel、Silicon Labs、新唐、台積電等國內外半導體大廠紛紛搶進。

工研院IEK 電子組經理侯鈞元強調,穿戴裝置相關研究由來已久,早在20 年前就有發展,當時美國國防研究機構DARPA便開始研究穿戴式裝置應用在國防上。接著陸續從5年前當國際上開始發展穿戴式智慧人身輔具,輔助人類機能障礙;3 年前經由智慧型手機大量普及後,許多新創公司才開始以發表智慧手錶,獲得許多科技先驅者之青睞。尤其近年Sony、Samsung、Google 等ICT 產業主要廠商真正發表穿戴式智慧裝置後,人們才逐漸意識到,目前可能正是發展的好時機。

但實際上,技術上的成熟,不代表市場要買單。因目前的發展,可以清楚分為兩個極端,一個是以傳統資訊裝置思維的左極(如,智慧眼鏡與手錶),一個是類似電影般先進且未知的右極。左極的廠商,希望推出的產品未來能夠像智慧手機般的大量生產大量普及。而右極其實就是各種不同的利基市場。根據IEK 的研究,穿戴裝置在利基市場的商機潛力,很有可能高過消費性市場,形成所謂「長尾型」市場型態。

侯鈞元指出,IEK 研究發現,智慧眼鏡及智慧手錶是兩個最有可能出現標準之裝置型態。原因在於,相較於只能偵測生理數據的配戴式或穿著式裝置,眼鏡與手錶都具有顯示部件,且能整合最多種人機互動技術,有足夠的輸出與輸入部件。尤其是智慧眼鏡的發展潛力最高。因此中長期,市場上將出現具備標準規格之智慧眼鏡與智慧手錶,如此在消費性市場才會有樂觀的前景。

穿戴裝置的發展潛力龐大,足以改變整個產業乃至於所有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但「人機互動」才是智慧穿戴決勝關鍵。

趨勢三、先進國家經濟成長趨緩,特定領域產業,新興市場潛力空間大。

儘管全球經濟正從谷底翻升,但復甦力道仍尚有限;臺灣產業受限於內需市場不足, 應思考突破之道。

例如美容醫療保健保養品產業,可思考布局東協,藉著近年逐漸深化的健康保養品觀念,以優質平價的方式切入商機。其他如汽機車產業,除了思考布局新興市場,也可深化在智慧車用電子以及電動車供應鏈的布局。

為了協助台灣產業界開創新藍海,工研院IEK 也著手進行新興市場研究。工研院IEK 生活與生醫研究組副研究員張雨婷指出東協六國(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在2012 年市場規模達到149.7億美元(佔亞太市場12.3%),預估到2017 年,每年持續有9% 以上的成長,其中印尼、菲律賓、越南目前每人均支出亦平均在每人每年10 ∼ 30 美金不等,在美容保養品消費潛力可期。

東協健康美麗商機 正在竄起

全球美容保養品市場規模在2012 年約達到4,333.6億元美元(Euromonitor,2012),2007 ∼ 2012 年之複合成長率為5%,其中在2012 年以護膚品、髮用製品、彩妝品為主要銷售前三類品項。預估2017 年全球美容保養品市場規模達到5,628.8 億美元,針對全球機能性食品市場趨勢。工研院IEK 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研究員陳麒元在執行優平計畫時就觀察出,全球機能性食品銷售排名第一的區域(2012 年占全球44.3%)仍是亞太市場,尤其東協中的印尼、越南等新興國家,因經濟成長、健康觀念的攀升,驅動成長動能,保健食品商機正是大有可為。

除了美容保養品、機能性食品外,東協中的醫藥市場也在成長當中。工研院IEK 生活與生醫研究組副研究員范涵柔指出,印尼、泰國市場大,而越南醫藥市場成長可觀,目前印尼人口達2.4 億,醫藥市場值達62 億美元,皆居東協之冠。此外,印尼將於2014 年推行全民健康保險,預期對藥品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泰國醫藥市場居東協第二,達44 億美元;而越南藥品市場之未來5 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位居東協之冠,且越南新版的藥品採購法案對PIC/S GMP 藥廠有利,可把握機會切入市場。

在精密機械產業的發展上,工研院IEK 也提出相當多的觀察與布局建議。針對工具機市場,工研院IEK 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研究員江素雲長期就看好印度與印尼的潛力;她強調近年來隨著大陸過度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及勞工短缺等問題,印度很有可能而一躍而上,成為繼大陸之後的全球新興製造中心。而印尼也因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充足的人力完善的人力結構而備受矚目,外界也因此看好它2025 年將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的實力。

趨勢四、跨領域應用正夯,價值創新成為新關鍵字。

長期進行生活型態觀察的工研院IEK 跨領域研究群總監葉惠娟則表示,隨著消費者的微區隔化及技術發展所造成的供給過剩,企業賴以勝出之道已經從過去供給導向的成本、產品、效率,轉向消費者市場導向的價值、服務、體驗,近年來在臺灣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以服務化創新價值、傳統產業再度以其價值創新受到矚目、服務企業屢創股價新高、高雄黃色小鴨創造出一個月新臺幣390 萬參觀人次等等現象,都說明了此一創新趨勢及臺灣產業創新的質變。

葉惠娟強調,展望未來,在高齡化、少子化、先進製造、資料經濟、全球氣候變遷、歐美亞經濟消長等外部趨勢衝擊下,未來的創新將朝向『製造產品服務化』、『服務體驗化』、『以人為本』、『跨領域整合』、『開放平台式營運模式』等趨勢發展,從『科技製造創新』轉型為『人文創新』,從『系統思考』轉型到『設計思考』。國內外許多實務案例均可進一步闡釋上述創新趨勢及關鍵要素,包括捷安特從賣自行車到引領自行車樂活生活、創意生活產業的感質體驗創新、台積電的開放式平台營運模式創新、便利生活的跨領域虛實整合創新、Open Data 應用的社會企業創新等。

2014 通訊產業 4G 時代將改變行動服務模式

跨領域整合創新也顯示在通訊業的發展上,工研院綜合分析2014 年全球通訊產業發展趨勢指出,將以開放、融合為序曲,譜出「流量經營、加值服務延伸、虛擬及異質網路部署、融合業務」4大重要方向。工研院IEK 通訊系統研究部副研究員陳梅鈴也歸納出,未來電信營運商和各國政府在4G 時代的布局,將往四大重點發展,分別為服務模式的改變、提供穩健高速的行動上網環境、多樣化4G 手持裝置、提早布局5G 服務情境。

趨勢五、Data 是經濟成長新石油,創新商業模式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

在展望趨勢時,也不得不提到Data 轉變後所帶來的新動能。工研院IEK 跨領域研究群經理周駿呈就指出,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EC)副主席Neelie Kroes曾宣稱:Data 為21 世紀經濟成長的新石油,是驅動創新、成長與創造就業的新動能(Open data can be fuel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job creation)。其中,具備自由使用、再利用及重新分配等特性的 Open Data(開放資料),由於可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擴大公民參與治理,已成為全球政府治理的重要新趨勢。

展望未來, 透過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如社群媒體資料)、鏈結資料(Linked Data)、行動科技等新興ICT 技術之加值整合運用,以資料(Data)為核心之創新服務(包含技術與應用)將成為未來ICT 產業重要的發展課題。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