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onTrack火車駭客松為創業教育扎根

張舜芬

onTrack活動將臺美兩地學生與工研院、資策會年輕研究員等專業人士混合編組,在臺北往返臺東池上的火車旅程,進行兩天一夜的駭客松(Hackathon = Hacker + Marathon)任務,設計可促進創新臺灣創業家教育的產品或服務,成員也藉此模擬體驗創業過程,琢磨出創業的明日之星。匯集臺美菁英 onTrack用創意改變世界

onTrack除獲得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主辦單位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院(Graduate School of Businss;GSB)也在資策會、成功大學、TEDxTaipei、清華大學企業家協會蔡能賢會長等單位的協辦及贊助參與下,邀請來自TEDxTaipei、Facebook、私募基金等國內外專業人士擔任業師,全程提點指導。

本次駭客松的主題是可落實增進中學或大學生創業技能與意向的解決方案。其中以清楚價值定位、可持續發展營運模式而獲得最佳團隊獎的「Wa」(取自於「蛙」中文發音,有跳躍前進之意),提出名為Sandbox有如沙灘遊樂場的創業社群平台,讓有創意的學生、學校老師、創業加速器、業師可彼此藉由此平台充分參與互動及協助,成就創業。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國內學子前往海外就學人數減少,產業和矽谷連結不如1980~1990年代頻繁,工研院為此邀請7位矽谷創業資深專家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ommercialization Advisory Committee; CAC),導入創業家觀點協助研發成果商業化。而工研院與史丹福大學的交流合作至今已有十多年歷史,希望能促進臺灣和矽谷的多元與專業交流,培育創新及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

「史丹佛大學與工研院的合作有著悠久歷史,我們十分高興能促成 onTrack,讓兩地學生相互學習、充分交流,」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矽谷計畫主持人Marguerite Gong Hancock教授說。

「創業教育不是一個樣板,」Hancock教授指出。「創業家精神讓矽谷在金融海嘯期間承受最少的拖累,實現最快的復甦。」矽谷能夠在全球大環境蕭條時保有創新動能,在景氣回溫時異軍突起,都要歸功於創業家持續灌注的豐沛動能。無論是需要創業者(necessity entrepreneur)或機會創業者(opportunity entrepreneur),創業家精神讓年輕人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有膽識、有創見,可以突破框架,走出自己的路。

走出校園 融入多元團隊 加速精實創業

青年創業風潮席捲全球,國內大專院校也積極開設創意創業學程。透過onTrack活動,各校年輕創業菁英也有了檢視所學、跨校際與國際的切磋交流機會。
來自臺灣的學員們,在全英文活動的第一天自我介紹時還有些生疏,但隨著行程逐漸緊湊後,也逐漸與團隊打成一片。火車行程一路到臺東池上,下車前各組針對主題選出小組認為最可行、最有影響力、最創新的點子,並做口頭報告。第二天回程時,持續進行聚焦(focus)及釐清(refine),並準備投影片,在臺北晚間發表會上進行正式報告。隨後大會頒發最佳團隊、最佳合作團隊等團體獎項,以及創新、領導、合作等個人獎項。

獎項不是參與者唯一的收穫。「在同一個學校裡,即使同學來自不同系所,卻還是有難以擊破的集體盲點。在onTrack的小組裡,跨校的組合激勵出很不一樣的思考,我也在此結識許多擁有創業熱情的新朋友。」目前就讀臺大戲劇系,也是創業家的王涵說。這次onTrack 活動中,她所屬的「Wa團隊」發想具有社群網絡元素的實習生媒合平台,獲得最佳團隊獎項,她也奪得最佳合作個人獎。

其實王涵原本並不敢擔任團隊的報告人,「大家在決定誰要上台報告時,每個人都說『我不要』。如果是在史丹佛,課堂報告大家都搶著上台。」Wa團隊裡的史丹佛代表Divya Nag,直接點出臺美兩地校園文化的不同。

「這次交流機會(在史丹佛)十分熱門,我們收到數百封申請,好不容易才選出4位代表,」Hancock教授並說,此行來到臺灣的學生有備而來,尤其本身已經創業的幾位學生,也想觀察臺灣的環境,考量合作或者擴展業務的可能。

StartX 產品長:實戰就是最好的教育

史丹佛大學自詡為矽谷的創新泉源,素來以濃厚的創業氛圍著稱。onTrack活動中來自史丹佛大學的學生代表,其中特別受到矚目的是今年 22 歲
,大二即休學創設幹細胞公司Stem Cell Theranostics的Divya Nag。

她曾受邀到白宮與歐巴馬總統暢談女性創業家經驗,也在2013年獲選為富比士雜誌(Forbes) 30 歲以下科學與生醫傑出創業青年(30 Under 30)之一。她同樣也是史丹佛大學非營利組織、校園創業加速器 StartX的產品長(Chief Product Officer)及 IT 總監。

Nag在 onTrack開幕致詞中指出,歸納StartX訪問 超過200位創業校友的經驗談,提到年輕創業家4大成功要素:利用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與業師學習策略與人生、從實戰經驗裡即時學習、尋找並善用免費資源。同樣的,這些也是 StartX 要為學生創業家所塑造的有利環境。

創業教育 要向下扎根

創業是必須擁抱未知、持續冒險,即便校園學習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年輕創業者不一定擁有聽完課後,再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認為,創業教育不能等,「臺灣的創業文化已經略有落後,我們要急起直追,向下扎根。」

藉由onTrack駭客松活動,透過設定高目標(aim high)挑戰,醞釀全民創業風氣,進而把創意元素帶進中學、大學甚至小學校園裡,慢慢地在校園和研究機構裡埋下創業家精神的種子,澆灌出可點亮產業的火炬。

要帶動創新、創業風潮,教育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了創業離開史丹佛大學的Nag直言,她並不後悔為了創業中斷大學學業,然而說服父母親同意她輟學,卻是迄今最大的挑戰。

當時她參與發明的幹細胞技術已經成熟,「如果不跳出來創業,就會永遠失去機會,」Nag說。史丹佛大學本身豐富多元與開放的環境,讓她短短2年的就取得搭上創業特快車的門票,即便中途離開,她也肯定「學校像是個平台,讓我遇到很多很棒的人,激發很多想法,」Nag說。

日前馬總統在工研院出席「創新創業與價值創造座談會」時,就指出臺灣許多優秀學生經常在國際發明展中奪得大獎,但這些發明卻鮮少被商品化,因此希望產官學界能攜手合作,讓國人真正感受到國家支持創新與科技發展。

產官學攜手 勾勒新創事業育成圈

或許產官學研的合作就可以從創業教育著手,onTrack就是一個範例。
交通大學電機系的黃郁雯,9月時剛在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創業競賽(YEF)中脫穎而出,代表臺灣前往美國矽谷企業、創投中心及大學參訪。「過去思考產品時,比較從年輕人的角度去看,但這次團隊成員背景殊異,除了年齡差距,生活型態也南轅北轍,討論時就會看到很不一樣的想法。onTrack讓我深刻體認到原來我們可以如此不同,」黃郁雯說。

onTrack活動中擔任評審的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教授史欽泰強調,創業不能只是在學校的學習,必須要試著走出教室和其他人或單位互動,尋找創業夥伴與資源;短時間、跨領域與密集的沉浸式學習,不僅符合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趨勢,相同的也是啟發學生最好的方式。

活動尾聲,學員依依不捨,滿載而歸之餘,工研院與史丹佛也期許經由這次onTrack的成功經驗,未來能在國內掀起駭客松風潮、延續臺灣的創業家精神。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