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催生臺灣新創公司 工研院扮推手

林裕洋、胡湘湘

察覺到臺灣近年來因為經濟環境變化,吸引國際創投團隊關注的力道減弱,工研院於是成立科技新創俱樂部,讓科技人才與創投團隊能進行更緊密互動,加速科技新創生態體系之化學反應,讓臺灣成為全球科技新創事業培育基地。

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創新能量,是帶動臺灣多年來經濟蓬勃發展的因素,尤其年輕人勇於創業的精神,更是奠定臺灣企業得以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關鍵。只是隨著全球商業環境變化、產業結構快速重組,以及新興經濟體崛起之下,讓臺灣過去擁有的創業環境優勢不再,2012年吸引創投團隊注入的資金總額僅有2000年的10%,顯見如何健全臺灣的創投與創業環境,已經成為政府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點。

為此,工研院特別舉辦「2014臺灣創業與創投政策論壇」,分別從「如何加速臺灣新創事業之培育」、「如何健全臺灣創業投資環境」兩大面向,邀請多位專家與會分享寶貴心得與意見,寄望能夠協助更多青年投入創業,相關政府部會也能藉此瞭解民間需求,進而制訂更合乎市場環境的法令。

臺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指出:「臺灣創投概念自1982年從美國引進到現在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臺灣創投協會更成功扶植超過400家上市櫃公司,並且在2000年創下投資金額的高峰。只是接踵而來的網路泡沫化,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讓臺灣創投環境逐漸走下坡,導致新創公司增加速度趨緩。」

臺灣創投環境優勢漸失的另一個關鍵,在於相關法令規範沒有隨國際市場快速變化而有所調整,導致國際創投團隊不願意投資臺灣的新創公司。所幸在行政院國發會的建言下,相關單位已經開始著手修改相關法令,可望改善現有僵化的創投環境。

成立科技新創俱樂部 輔導超過50家新創公司

隨著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往亞洲移動,臺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印度、香港、中國大陸等國家的育成協會,在2002年聯手組成亞洲育成協會,除定時舉行合作會議,積極推動亞洲地區育成活動,以及舉辦多種國際育成研討會之外,每年也會頒發年度最佳育成中心獎項,鼓勵會員國國內的傑出育成中心,臺灣多家育成中心均曾經獲得該獎項肯定。

亞洲育成協會會長Yeung-Shik Kim指出,臺灣有許多非常傑出的育成中心,每年都培育出不少極具創意的新創公司,對亞洲經濟成長帶來極大的動能,是許多國家可以學習與仿效的對象。

身為臺灣前瞻技術研發重鎮的工研院,察覺到臺灣近年來因為經濟環境變化,吸引國際創投團隊關注的力道減弱,導致新創公司設立的速度不若以往。為此,工研院在2013年成立科技新創俱樂部,希望讓科技人、企業人、投資人能進行更緊密的結合與互動,加速科技新創生態體系之化學反應,使臺灣成為全球首屈一指之科技新創事業培育基地。

工研院鎖定創意產業 協助臺灣經濟再次升級

其實工研院自成立以來,即扮演著帶動臺灣產業升級的重大任務,尤其在1980年代成功新創成立台積電、聯電等公司,順利奠定臺灣資訊產業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讓臺灣經濟發展從過去勞力密集階段,晉升到技術、資金密集的新階段。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在創意為主的新商業環境下,臺灣資訊產業普遍面臨低毛利的營運困境,因此工研院希望扶持更多具創新應用的新創公司,為臺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水,讓臺灣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鎮。」

隨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儘管已經有不少跨國企業在此成立營運據點,但依然吸引不少臺灣新創公司挾著語言與文化上的優勢,搶進此一商機無限的新市場。

中華民國青創總會副總會長許登旺認為,臺灣在許多領域擁有不少競爭優勢,如華人在廚具方面的使用習慣與西方並不同,臺灣廚具業者若能運用自身的豐富經驗,先以自有品牌先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奠定知名度之後,日後將會有更多機會切入歐美市場。

強化國家知名度 可吸引外資關注

雖然臺灣企業能藉由語言與文化上的優勢,搶攻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商機,但全球還有許多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存在。橙的電子創辦人兼總經理許欽堯指出:「歐洲、北美市場的商機不亞於中國大陸,企業經營者在研發新技術與商品時,也需要思考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後續因地制宜所訂出的行銷策略。」

畢竟不同國家的文化、消費習慣均不同,無法用單一行銷手法吸引全球消費市場的關注,因此需要花費更多心思瞭解當地需求,才能逐步建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與知名度。

來自瑞典的立安石國際總經理Elias EK說,臺灣擁有很好的創業環境,也誕生了許多國際性品牌,但是國家本身的國際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唯有如此才可能吸引更多國際創投團隊關注臺灣新創企業的動態,進而催生出登上國際舞台的新品牌。

鼓勵投資新創公司 政府應提供誘因

全球創業風潮最興盛的地區非美國莫屬,自2001年起10年間的創投投資總額為280億美元,一共投資3,000多家新創公司,提供120萬個就業機會,占人力市場11%,創造3兆美元產值,占GDP比重21%,對美國經濟發展有極為卓越的貢獻。這股風潮近年來並沒有消退,美國在2013年上半年平均創投基金數量達134個,2013年全年則有197個,其中已經IPO家數有65家,占美國去年IPO總數的80%。

身兼台安生技總經理與台安傑天使投資公司創辦人何小台表示,近10年來由於美國創投業者的積極投入,包括生命科學、網路、軟體、清潔技術等,都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行業。2014年國際創投在網路領域投注41億美元,生命科學則從第1季的11億美元上升至第2季的19億美元,至於最近在臺灣獲得關注的全球叫車App優步(Uber),也在第2季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資金。

「30年前臺灣透過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資源挹注,讓高科技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成就令國際稱羨的經濟奇蹟,也因此誕生出多位身家百億的企業家。」蔡清彥認為:「此時正好是企業家回饋社會的最佳時機,政府應該透過配套措施提供投資誘因,鼓勵企業家成為天使投資人,讓創意無窮的年輕人有創業的機會,才能再創臺灣經濟發展的另一波高峰。」

國發基金扮演點火角色 吸引國際創投基金進駐

其實早在2005年之前,臺灣創投市場的活力僅次於美國,但自2005年以後由盛轉衰,又經歷金融風暴、法規限制影響,使創投投資新創公司每下愈況。近年來各國政府為鼓勵新創事業蓬勃發展,都積極透過相關政策協助,如臺灣鄰近的新加坡、韓國及中國大陸均設立主權基金,以便於在資金方面提供必要協助。

為鼓勵更多人投入創業之路,臺灣主管機關也在國發會的建議下,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從鬆綁法規、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群聚及接軌國際三管齊下,其中在法令鬆綁部分,包括引進外籍專業人士及研發替代役名額運用等議題,近期可望鬆綁。至於國外新創公司常用的可轉換債(convertible note)、創投運用的特別股(preferred stock)技術入股、資本額及營業額限制等,都將逐步檢討。

此外,相關單位也會參考新加坡BLK71及英國倫敦Tech city創業群聚園區的概念,希望將臺北市花博公園會館打造成國際創新創業園區,並且加速引進國內外創投、專業業師等資源。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管中閔指出,國發基金也會扮演點火的角色,促進國際創投與國內創投的合作,共同設立5個規模1億美元的創投基金,國發基金出資30040%,專門投資早期新創事業,壯大國內新創投資環境,最終目標是讓民間力量能自行主導後續發展。

王伯元表示:「主管機關應考慮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此外,由於天使投資人強調獲利,美國創投投資報酬率可達5,000倍,但臺灣受限於以面額10元投資,導致投資報酬率有限,若將股票面額限制取消,對臺灣投資環境將有正面助益。」

新創公司成功案例經驗分享

工研院擁有近6,000位科技研發尖兵,不僅是臺灣先進技術的研發重鎮,同時擁有營運績效極為優異的育成中心,孕育出許多享譽國際的國際級公司,如台積電、聯電等。
為鼓勵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創業,工研院特別在41週年院慶系列活動中,邀請鼎唐能源科技執行長童遷祥、水之源董事長周珊珊分享寶貴的創業歷程。童遷祥執行長、周珊珊董事長過去都曾在工研院服務多年,而兩家公司的成功營運經驗,也絕對足以做為新創公司的參考。

鼎唐完成初次商業運轉 朝臺灣殼牌石油目標前進

在工研院服務長達20年,曾擔任綠能所所長一職的童遷祥,憑藉著對創業的熱情、使命感,在掌握「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的新技術後,毅然決定帶領研發團隊創立鼎唐能源科技公司,訴求可做到廢物利用和解決生質燃料造價過高的問題,並且在起步階段就獲得全球大企業矚目。
童遷祥說,研究人員要跨出創業的第一步,要優先考慮到商業化的問題,所以必須強化對市場的洞察力,才能從應用情境衍伸出系統需求,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及早布局上位專利技術,最後才能吸引民間資金投入,正式進入商業化領域。而鼎唐科技已經完成600萬美元規模商業營運驗證,目前正在規畫2,000萬美元商業規模的驗證,朝建立臺灣殼牌石油公司的夢想前進。

中國大陸、東南亞需求大 水之源前景看好

在工研院任職22年,曾任綠能所、材化所組長的周珊珊,在參與慈濟國際人道救助會之後,為實踐慈悲與科技結合的夢想,以及對地球生命的一份關懷,決定以綠色環保為理念,正式投入創業一途。憑藉著在工研院的厭氣生物處理與流體化床特別氧化技術,以及多年來在產業界累積的人脈,成立水之源公司,以高效率與高性價比廢水處理技術,讓廢水處理成本比傳統技術節省20050%。
周珊珊表示,臺灣因為汙水下水道尚未普及,所以在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上比歐美國家要先進,加上全球製造業重心逐漸移往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讓上述國家衍生出對廢水技術處理需求的龐大商機。水之源公司除了對先進技術掌握之外,在募集資金時考慮到商業發展需求,所以爭取到臺灣化工、紡織產業的公司入股,讓股東能以自家廠房進行先期驗證,成功之後即可快速推廣到其他國家。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