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

商品化研發 以追求夥伴最大商業價值為目標

劉軍廷

隨著基礎科學與材料科學的發展不斷成熟,整個電子產業的商品化研發,已經走向追求快速商品化的路程上。於此之際,臺灣必須跟上產業對速度的要求,以追求合作夥伴最大商業價值為出發點,發展快速商品化能力,才能讓臺灣在全球電子產業,持續保有競爭力。

1990年我拿到博士學位,接著進入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那個年代,很多基礎技術與材料科學都還不成熟,因此一個技術走向商品化,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長達數十年。那對做商品化研究的人,是非常美好的時光,因為研究員可以把基礎科學做得非常深入。不過,從2000年開始,隨著基礎技術與材料科學的發展漸趨成熟,歐、美的科技加上臺灣的製造整合能力,使得技術商品化時程,被拉得很短,因此產業開始要求快速的商品化能力,最近5年更不用說,除了智慧型手持裝置,像太陽能、LED等產業的商品化要求,更是快得令人難以想像。

創造自己被看見的價值

在快速商品化的產業競爭環境之下,臺灣應該思考:我們的實力在哪裡,應該站在全球科技產業的什麼位置,才能保有臺灣的價值。這幾年,很多人都說臺灣電子業者應該做品牌,其實,事實並非絕對如此。我認為各個產業的狀況不同,有一些產業的企業應該投入品牌經營,但是更多產業的企業,應該善用一直以來的製造整合優勢,強化商品化研發能力,然後找到正確的戰略位置,增加臺灣在全球價值鏈裡不可取代的角色,贏得市場利基。

以平面顯示器產業為例,臺灣廠商要思考的是,過去十幾年來全球顯示器發展歷程的每一個階段,主流商品以及技術發展重點都不一樣,因此廠商必須依據每個階段的產業環境、技術背景、市場競爭態勢等,找到正確的位置與布局重點,創造自己的價值。

在1990年代的第一階段,NB為主流產品,當時顯示器產業對商品化的要求,著重在亮度與對比;2004年開始掀起TV熱潮,顯示器的商品化開始追求色彩;2007年開始發展智慧型手機,顯示器商品化的競爭著重在觸控技術;如今則是強調顯示器高度、強調人機界面的時代。

由於每一個階段的主流科技商品不同,因此顯示器的發展重點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進行商品化研發時,也會有不同的技術要求與創新重點,臺灣必須抓準這些趨勢,走在競爭對手之前。例如,2004年全球液晶電視開始興起,大家剛開始認識液晶螢幕的色彩顯示科技,當時全球懂得顯示器色彩科學的人極少,但是臺灣積極邀請美、日專家來教學,並且投入資源發展出最好的色彩顯示器科技,最後連百年電視大廠飛利浦都要拿自己的運算程式來跟臺灣交換。

為品牌夥伴創造最大商業利益

我另外要強調的是,不管主流商品與技術如何轉變,臺灣在投入發展商品化研發的過程,有一件事情從來沒有改變:那就是如何在商品化過程中,與品牌廠商維持良好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創造合作夥伴的最大利益。因為,唯有能為品牌客戶創造最大的商業價值,臺灣供應鏈廠商也才能為自己創造被看見的價值。

今天整個電子產業的技術與成本差異化,都已經走到極限,臺灣要在競爭差異化愈來愈小的市場環境中,贏得先機,就要捕捉任何可以與合作夥伴創造互惠、互利的契機,而以最快速度發展出最令市場耀眼的商品或製程解決方案,則是關鍵手段之一。

例如,2012年工研院與康寧合作開發的「100微米超薄可撓玻璃連續捲軸式(Roll to Roll; R2R)製程技術」,當時工研院抱持著要為康寧做出全球最佳製程解決方案的決心,成功以100微米超薄可撓玻璃為基板,開發出的完整R2R製程及超薄玻璃觸控模組製程,不僅為康寧帶來商業效益,也讓世界看到臺灣在技術與製程整合上的優勢。

總而言之,光電產業的競爭已經走到非常激烈的階段,臺灣產官學研各界都要謹記,現在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而是打群體戰的時代,因此技術的創新研發只是一種手段,強化技術能力之外,臺灣產業各界更要透徹掌握全球市場的競爭變化態勢、品牌客戶在市場的你消我漲,以及思考如何與品牌夥伴攜手,創造其最高商業價值。如此一來,臺灣電子產業供應鏈才能夠繼續往上提升,保有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價值。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