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推動產業價值鏈 爭取智慧行動裝置先機

李幸宜

未來智慧行動裝置產業發展興起,經濟部技術處以多元科技專案引導產研合作,讓創新技術由研發走向產業化,以滿足產業升級與轉型需求,發揮合作創新之效。

無線行動寬頻網路、智慧聯網和雲端運算,帶動並加速智慧型行動裝置發展,而提升全球智慧行動裝置的市占率和品牌高值化,則是臺灣努力的目標。

從經濟部技術處數據來看,臺灣在智慧行動裝置產業鏈整體投資金額在2014年上半年累計達新臺幣180億,預計5年後可達新臺幣1,500億,屆時臺灣在關鍵零組件全球市占率將從2013年底22%提升至25%。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表示,達成上述數值的關鍵,就在突破式的技術投入與生態體系的串聯,包括政策平台、研究機構與供應商。臺灣已經做得很好的硬體要更精進地朝差異化發展,並結合軟體與服務。

善用政策資源 倍增研發能量

我國擁有頂尖的資通訊技術研發能量,技術處以「深植扎根」的方式,依據行政院「智慧手持裝置產業發展策略及行動方案」及「高階應用處理器(AP)發展方案」,4年內將投入下世代智慧行動裝置關鍵元件技術的開發,包括研發低耗電高效能的智慧裝置核心技術、友善的人機互動介面,以及創新的軟性顯示與超薄觸控面板等高階關鍵技術,讓我國產業掌握自主關鍵零組件、創造更多產品差異化,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

此外「智慧行動裝置相關研發計畫」,打造智慧裝置產業鏈,協助業界與法人進行開發應用處理器、可撓式顯示與超薄觸控面板、慣性元件應用等關鍵性元件,達成智慧手持裝置產業鏈關鍵技術自主化之目標;另一方面將開發多元特殊應用領域,建立新興產業鏈,如穿戴式產品、醫療照護產業等,實質增進整體產業鏈市場版圖,藉由產品差異化以帶動整體產業競爭力。林全能強調,由政府支持的計畫具備多重任務,希望補足成長中企業不敢貿然投入的缺口,並為新興科技建構試量產產線來確認功能或效能。

多管齊下 以技術攻堅布局全球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高能效智慧裝置前瞻晶片系統平台研發,就是業界科專的實例,計畫內容包括ESL架構設計技術與智慧核心軟體技術,合作對象涵蓋晶圓服務業者、IC設計服務公司和矽智財業者,在研發初期就能掌握效能,並用以設計更為複雜的系統晶片SoC(System on a Chip)。

另一個實例則是由A+業界科專促成,由工研院提供技術的軟性AMOLED顯示器核心技術,於搭載軟性顯示之可穿戴健康智慧裝置,串起雲端及系統照護應用計畫,參與對象除了面板…模組、系統…品牌業者,還包括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所提供的場域驗證。這個計畫在物料採購與技術合作的開發,將與國內超過60家中小企業合作,結合國內多元產業的能力,預估可帶動中小企業約新臺幣187億元的產值。
闕志克說明,產研計畫的目標就是以關鍵元件支持廠商推出高附加價值產品,例如:以AMOLED顯示觸控面板突破韓國三星和LG重圍、以多媒體處理效能與功耗最佳化的性價比來超越全球第一的高通、以高性能慣性感測模組打破國外壟斷的局面。

接下來,工研院將持續擴散法人研發成果,協助產業打造晶片、關鍵模組、面板、終端到服務一條龍式布局,在下世代行動裝置搶得先機;同時更要扶植臺灣智慧行動裝置產業鏈自主化,由旗艦企業領軍,整合感測器、面板等上下游業者,打造世界級產品。

合作突圍 新興產業鏈蓄勢待發

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的數據顯示,2013年臺灣在智慧行動裝置產值達新臺幣2.6兆元,年增率為7.5%。臺灣的優勢在於完整的產業基礎,以及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地位,但也同時面臨多方夾擊,來自美、韓大廠創新功能的產品優勢,以及中國大陸新興廠商低價競爭,都是不容忽視的威脅。
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表示,臺灣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第二大,在過去近40年的發展裡,面臨來自美、日、韓的競爭,歷經包括人才、戰略到技術在內的數次戰役,才有當前的成就。現在面臨的是另一場突圍戰,關鍵就在將跨領域、世界級的人才集中在臺灣,包含法律、財稅、政策等,並在技術面持續精進,推動半導體往人腦架構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下世代的行動裝置必須具備輕、薄、易攜帶、易收藏、耐用、不怕摔等特性,以應用於多種使用情境和型態。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指出,AMOLED的先天優勢如自發光、結構簡單,再加上軟性基板的助陣,將是臺灣未來發展行動裝置的必備元件。工研院和友達光電的合作布局已長達7、8年,就掌握了封裝技術的關鍵和差異性。

友達光電智權長吳大剛進一步說明,AMOLED因尚未完全成熟而有爭議,但這種破壞性創新的未來發展性無庸置疑,正是用來突圍的最佳技術。友達過去3年就已送出700案的AMOLED專利申請,並取得500案核准。

一方面,AMOLED可撓曲的柔性顯示特性,在感知面帶來全新使用體驗,透過外觀變革賦與行動裝置新生命;另一方面,AMOLED更是典範轉移的火車頭科技,對關鍵零組件、精密設備和下游品牌都有帶動作用。

林全能表示,今日的智慧行動裝置已走向多元裝置,不只有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更有絕對的差異化和特色,成功關鍵將是運用各種各有特色的終端產品來結合軟體和服務,開發多元特殊應用領域,建立新興產業鏈。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