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Focus

藝術與科技共生 天工開物讓展覽「遊戲化」

文/陳帝鴻

走進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上的天工開物辦公室,彷彿像是走進了燈光昏暗的網咖或K書中心;連大白天都顯得昏暗的燈光下,眾多工作人員各據一方地低頭努力著,整個工作空間很自然地呈現出一種寧靜而專注的氛圍。而貫穿花博夢想館參觀旅程的RFID智慧手環,以及在夢想館二廳讓觀眾化身昆蟲,體驗授粉樂趣的花瓣迷宮,正是出自這個專注團隊的創意巧思。

其實,成立於1997年的天工開物,一直是國內多媒體互動裝置設計領域的佼佼者,也是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多媒體互動裝置設計團隊。他們擅長結合程式、多媒體、硬體與空間,運用工業設計、互動遊戲、人機介面、多媒體影音、感測科技等元素,讓展覽「遊戲化」,創造出與參訪者進行互動體驗的新型態展示。

雖然近期天工開物已經執行過上海世博會、北京科技館、日本愛知博覽會等專案,也屢次獲得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思獎、台北數位藝術節互動裝置類首獎、世界華商創新獎、奧地利電子藝術獎等國際互動多媒體設計大獎肯定;但是對他們來說,參與花博夢想館這個計畫,絕對是與過往經驗截然不同的全新挑戰。

不斷磨合與溝通

天工開物專案經理張家瑋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辦博覽會,也是台灣第一次以地主國的身分做博覽會的展館。光就這一點來說,這個案子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特殊的嘗試。再加上我們被賦予的任務,是必須運用工研院的尖端科技,去說出一個讓觀眾感受到人和自然之間,其實是一個『共生之旅』的故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這個案子就會在設計面上,產生許多科技與創意之間的撞擊,以及屬於博覽會性質的特殊需求。」比如說,敘事主題的規劃、觀眾的體驗流程設計、甚至系統的穩定度與耐久性等,以上種種,都與一般的商業或展覽空間設計非常不同。

除了博覽會的性質特殊外,長達800多個日子、前後約兩年多的籌備期,也成為另一項挑戰。張家瑋指出:「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我們曾經執行過歷時最久的一個案子,但是像這樣在時間上前後長達兩年多的案子,真的非常、非常少。」

早在2008年底,天工開物便首次與所有參與夢想館的藝術家和設計團隊,一起到工研院進行技術瞭解。張家瑋回憶:「除了RFID感測技術和電控液晶玻璃以外,我們那時候看的技術還包括電子紙、超薄軟性揚聲器、裸視3D顯示技術等。大概一直到2009年年初,我們才和工研院創意中心一起聚焦到剩下五、六個技術,經過大家的協調和分工之後,整個展廳的輪廓才漸漸有了雛形。」

有了初步概念後,接下來的工作,便是不斷的磨合與溝通。張家瑋表示:「為了把創意執行出來,有時候是要看工程師在技術面上,有沒有可能進一步support;有時候是要看設計團隊對作品的想法,可以怎麼修正會比較好;兩者之間,需要經過非常、非常多的測試。」

就好比貫穿整個展廳的RFID智慧手環,到底手環該採取什麼形式、採用什麼樣的讀取技術,設計團隊與工程師之間便不斷地反覆嘗試和討論。「我們在討論和嘗試的過程中間,大概至少設計了20個不同版本吧,」她說。

大型養成遊戲

「其實我們很早就覺得RFID這個感測技術,可以做為一個通貫所有展廳的元素。只是RFID可以分為類似捷運過悠遊卡那樣的近距離感應,還有感應距離達1.5公尺、讓觀眾不知道感應天線到底藏在哪裡的遠距離感應。我們對『共生的旅程』這個展覽的想法,也在兩種感應方式之間,不斷地反覆嘗試和討論。我們一度還想要在每一個廳的入口門上都埋設感應天線,只要觀眾走過去,就能夠感應。」

不過後來發現,人體其實是很好的電磁波絕緣體,當RFID放到手環上的時候,訊號強度就會衰減很多。她表示:「除非能夠限制在同一時間,一次只有一個觀眾走過去,否則很容易就發生到感應不到的情況。」所以雖然在技術上其實可以做到一個讀取器在同一時間感應到多個參觀者,但是因應博覽會的特性跟觀眾的期待,天工開物後來是採取一次引導一位觀眾站在感應點上的做法,一次只在機台上呈現一朵獨一無二的夢想之花。

目前在夢想館中所使用的RFID手環,使用的是工研院辨識中心所開發的微小化超高頻(UHF)RFID讀取器模組,具有輕巧、感測距離長、容易隱藏在小型展示機台裡的優點。透過手環這個載體,觀眾只要戴著它在這個大空間裡面走動,就可以蒐集到各種資訊;經過演算後,最後會在匯流台上變成一朵屬於自己的夢想之花。觀眾參觀完畢將手環投入機台,就可以列印出專屬的花夢小卡。小卡上面會記載觀眾參觀當天的日期跟天氣,還會有剛剛在匯流台看到的專屬於你的那一朵小花,以茲紀念。

張家瑋指出:「其實我們也是第一次將RFID科技,應用在這麼大的展覽空間,而且是一個整個館。透過這個智慧手環,等於將整個參觀過程給『遊戲化』,整個館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大型養成遊戲』。」

至於二廳的花瓣迷宮,更是藝術家與工程師齊心齊力的心血成果。「過去我們在其他的設計案裡面,也使用過電控液晶玻璃技術,但變化大概只有透明和霧面兩個階段,最多就是利用霧面的階段,在玻璃上進行投影。再者,它也不是有曲度的表面。跟在夢想館裡面有生命的、流動的曲面呈現,截然不同。」

撞擊跨領域火花

其實,花瓣迷宮裡所使用的18片寬1公尺、長3公尺的大型智慧電控液晶玻璃,是工研院材化所針對設計團隊的需要,做了特別的技術研發。張家瑋解釋:「電控玻璃的控制原理,就是透明度可以用電壓控制。就以0到60伏特的區間為例,當初工研院的技術是『階梯式』的,每一個階段之間,都在透明度上有很明顯的落差;就像每一層階梯,都有一個很清楚的高度差一樣。但是我們希望的電控液晶玻璃,是要呈現出一種平滑的『波浪舞』感覺,從霧面到完全透明之間的變化,是平合滑順的連續無段式變化,在每一段變化之間不要有明顯的透明度落差,才能呈現出連續的、流動的生命姿態。」

「第二個創新,就是在操控介面上的突破。工研院當初電控液晶玻璃的控制介面,是手動式或遙控開關;但是因應博覽會的需求,我們希望這個控制介面,是能夠由電腦來控制的,能夠接受來自電腦的訊號指令。」在工研院綠能所電能轉換研究室的協助下,順利達成天工開物的需求。

如今,花博展期已過半,夢想館也成為其中叫好叫座的明星展館;張家瑋個人最喜歡的角落,就是在進入二廳通道處聽觀眾發現自己變身為昆蟲的驚呼。她說:「完成這個計畫,是非常快樂、非常具有成就感的。」對天工開物來說,夢想館不僅是一個專案計畫與展場規劃,更是一段藝術與科技共同攜手的「共生之旅」,「只要設計團對和工程師雙方面,都對這樣的跨領域合作充滿慾望和想像,科技與藝術其實自然會撞擊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