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

善用臺灣硬體製造優勢 資訊產業翻身有望

口述/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 簡立峰 整理/林浴洋

雖然臺灣連續錯失網際網路、社群網路帶來的商機,但是Google臺灣第一號員工,目前擔任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認為,物聯網時代的來臨,代表未來的上網裝置,必須在硬體上先突破,軟體才有機會,這正是擅長硬體研發的臺灣資通訊產業再起的最佳時機。

臺灣自1980年代進軍半導體產業之後,迅速在全球市場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更培育出台積電、華邦電子等世界級的公司,成為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火車頭。只是資訊產業的變化太快,加上臺灣業者未能及時跟上軟體產業的發展,僅專注在商品的代工與製造,連續錯失網際網路、行動裝置等兩大趨勢衍生的商機,讓臺灣電子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

我認為自從Google投入雲端產業發展之後,便迅速改變全球資訊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帶動社群網路的蓬勃發展,可惜臺灣並沒有抓住這波經濟成長的動能。但是這並不代表臺灣資通訊產業將會沒落,因為隨之而來的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 IoT),是訴求軟、硬體緊密整合的創新應用服務,對擁有雄厚硬體研發與製造的臺灣業者而言,絕對是重新站上國際舞臺的最佳機會。

智慧型手機人口創新高 亞、非洲黏著度深

根據IDC公布的201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指出,2013年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已突破10億支的關卡,創下產品問世以來的新里程碑。儘管在商品日益普及的影響下,智慧型手機成長幅度逐漸縮小,但是在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國家的強烈需求下,預估2014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望達到12億支,成長幅度達到令人驚豔的20%。

儘管智慧型手機席捲全球的風潮,是從歐美國家逐漸往亞洲、非洲等國家蔓延,然而使用手機上網比例最高的區域,反而是亞洲、非洲,在2014年分別達到37%、38%,足足是歐美國家的2倍以上,而臺灣民眾對智慧型手機的黏著度更是亞洲最高,位居世界第二。

我覺得現階段智慧型手機用戶使用Apps(應用程式)的比重,遠高於使用網路,而這種情形對雲端發展非常不利。因為消費者使用行為資訊只會保留在Apps中,在雲端業者在無法收集到相關訊息下,自然不利創新應用服務的開發。另一個觀察重點,則是大陸消費者以智慧型手機購物的比重遠超過其他國家,因此推出淘寶網的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時,便成功吸引投資人搶購,也讓全球關注此一趨勢的發展。

個人電腦成長趨緩 肇因於進入成熟期

近年來,不少人認為個人電腦需求量逐年下滑,是受到iPhone裝置大賣的影響,但若仔細分析兩者之間的銷售狀況,可以發現並沒有特別的連結。

我認為個人電腦銷售量趨緩,主要是因為應用服務已經非常成熟,多數人通常是設備使用壽命將屆時,才會考慮更換。因此從市調單位公布的資料可以發現,在iPhone銷售量趨緩的時間點,個人電腦銷售量並沒有大幅增加,僅維持一貫小幅上揚的走勢。

至於個人電腦、行動裝置消長的趨勢,也反應臺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如宏碁、華碩等生產個人電腦的品牌,在雲端應用時代來臨時,未能及時掌握消費市場對行動裝置需求的商機,導致品牌價值快速在市場上滑落,直到近兩年推出對應產品之後,才逐漸穩住集團的整體營收數字。比較可惜的是宏達電,幾年前曾經與蘋果電腦平起平坐,但是最後卻因產品研發過程中遇到許多瓶頸,加上沒有適時推出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應用服務,如今已經退出全球10大手機品牌之列。

相較之下,近來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崛起的聯想電腦,原本無論是在個人電腦、行動裝置的市占率、品牌影響力,都不如宏碁、華碩、宏達電,但是受惠於大陸經濟體崛起,加上當地消費者會優先購買本土品牌,所以在全球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反而與日遽增。

韓系品牌取代日系 年輕人購買首選

雲端應用服務興起之後,受到影響的資訊品牌,不僅是固守個人電腦市場的臺灣,就連向來主導消費性電子產業發展的日系品牌,如曾經是高品質名詞代表的SONY,過去在電視機、筆記型電腦、電視遊樂器等等領域,幾乎都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首選,如今卻遠遠落後三星、LG等韓系品牌。

日系品牌的影響力下跌,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在於過度依賴日本市場,因此當日本消費者購買力下滑時,企業營運自然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在日系商品衰退的同一時間,恰逢韓流席捲全球,因此讓韓系品牌成為許多年輕人購買智慧型手機的第一選擇,三星電子也因此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龍頭。

不過,就我自身觀察發現,三星電子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韓流文化興起僅是其中一個因素,研發團隊善用軟體為硬體商品加值,才是在高價手機領域成功的關鍵,也順勢連帶提高中、低價商品的銷售量。只是此一成功模式,近來已經被大陸廠商推出的低價、高規策略打破,除讓高價手機銷售量持續下滑外,更影響到三星電子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在整體銷售量持續萎縮的狀況下,三星電子營收已開始呈現逐年下滑的狀況。

市場風向球iPhone 6 左右高階商品生存關鍵

仔細分析低價、高規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的因素,除消費者向來喜歡購買超值的商品之外,也代表雲端運算時代已經正式來臨,多數人習慣使用手邊的行動裝置,存取位於雲端平臺的應用服務,甚至將資料存放在雲端平臺上,但卻逐漸不在意行動裝置的品牌。

從目前市場銷售的狀況來看,我認為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不如以往,但唯一例外則是蘋果電腦推出的商品,畢竟該公司以軟體搭配硬體創造出專屬應用服務的策略,讓消費者要享受該服務時,便僅有購買該公司手機一途,但是此一策略能否持續發酵,則端看iPhone 6問世之後的銷售狀況。

從iPhone 6發表會的狀況來看,蘋果電腦仍然維持一貫銷售高價智慧型手機的策略,但在低價、高規智慧型手機的趨勢下,很多觀察家都密切觀注消費者對新一代iPhone的接受度。只是無論iPhone 6的實際銷售狀況結果如何,三星電子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若iPhone 6銷售狀況依然維持高檔,代表全球只有蘋果有能力行銷高階智慧型手機,反之銷售狀況若不如預期,將證明低價、高規商品的趨勢底定,同樣會嚴重影響到三星電子的營收結構。

迎合雲端服務需求 Google推出Chrome Book

除蘋果之外,另一個以創新服務帶動產品銷售量的案例,則是Amazon推出的Kindle系列。Amazon以低於製造成本的價格促銷Kindle,主要是想增加電子書的銷售量,根據該公司自行統計的結果,至少可以增加3倍以上的銷售量,對Amazon的營收有極大幫助。

至於出貨量屢創新高的平板電腦,其影響力恐怕不如外界想像,此產品應該只是過渡性質的商品。因為從消費者使用資訊設備的習慣可以發現,無論是高價位的iPad或是其他價位的類似商品,多半僅用於資料瀏覽與查詢使用,真正用於觀看電子書的比例並不高,也很難取代筆記型電腦的應用。

鑑於消費者習慣以筆記型電腦搭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模式,Google才會順應雲端應用服務來臨,推出跨時代的上網裝置──Chrome Book。Chrome Book會是一個改變資訊產業生態與消費者習性的產品,儘管硬體結構與一般筆記型電腦相似,但因為所有應用程式都可以從雲端平臺中抓取,所以不需要事先安裝任何應用程式,加上資料也都放在雲端之中,便利性會優於傳統筆記型電腦。

印度、奈及利亞潛力雄厚 臺商應及早布局

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上網人口激增的帶動下,根據Internet Live Stats的預測統計,全球網路人口將在2014年創下30億人的新高,而臺灣廠商為了彌補近幾年錯失行動網路的商機,紛紛透過與電信商合作的方式搶進大陸市場。只是隨著當地行動裝置市場逐漸飽和,不僅恐怕難與大陸品牌競爭,也可能會錯失下一個50億上網人口帶來的龐大商機。

雖然中國大陸、美國位居全球十大上網國家的前兩位,但是由於2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未來每年成長率僅有4%、7%。但是印度、奈及利亞的狀況則不然,不僅上網人口非常多,而且年增率更高達14~16%,其中奈及利亞更已經開始使用手機付款服務,成為發展潛力最為雄厚的國家。


只是臺灣耕耘新興市場的速度似乎太慢,仍把重心放在中東、東南亞等趨近飽和的國家。相較之下,我在奈及利亞看到當地消費者使用的手機品牌,多半是華為的產品,這代表大陸手機品牌商比臺灣更早觀察到非洲的商機,因此臺灣資通訊產業若要在IoT時代來臨時,重新取得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恐怕得加快布局新興市場的速度。

強化與矽谷合作 再造創新應用服務

顧能(Gartner)在一份針對物聯網市場研究的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為止,全球將會有高達260億個上網裝置,因此除了智慧手機之外,許多廠商也積極推出針對不同用途的穿戴式裝置,如運動、健康醫療等等不同形式的產品。

由於功能與智慧型手機幾乎重疊,因此穿戴式裝置的銷售狀況並不理想,也尚未有明星級的產品問世。我個人認為穿戴式裝置要走出目前的困境,絕對要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創造出新的應用模式。臺灣廠商在硬體製造與設計的能力獨步全球,未來若能強化與矽谷的合作關係,提供美國最缺乏的硬體設計服務,應該可以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重新奠定在市場上的定位。

以穿戴式攝影機風靡全球的GoPro為例,在創業之初便成功募集到來自鴻海的資金,此舉不僅解決創業資金問題,也可透過鴻海完整的製造體系,確保產品不會有供貨上的問題,堪稱是臺、美雙方在穿戴式裝置領域合作的新典範。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早期臺灣資通訊產業跟美國矽谷合作關係緊密,不少業者會在臺灣實踐源自於矽谷的創意,並且轉為符合消費市場的商品,成為推動臺灣資訊不斷向前的力量。可惜這種緊密合作關係後來慢慢疏遠,也讓臺灣資通訊產業少有創新服務出現,所以臺灣除了必須抓緊物聯網的商機之外,也必須重新建立與美國矽谷的關係,才能推出更多的創新應用服務。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