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以Green Campus理念 建構綠色低碳文化

撰文/魏茂國 攝影/賴建宏

工研院推動「Green Campus」綠色低碳院區計畫,就是希望將綠色低碳的理念,透過研究機構本身技術的應用,讓工研院成為綠色科技的示範場所(Living Lab),實現綠色生活環境。



如何讓節能減碳真正落實在生活中,並讓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存,可以說是當前最關鍵的科技議題;當人們面臨資源短缺、氣候變遷、環境衝擊時,更能體會到綠色環保的必要性,也更需要靠創新科技來協助解決問題,並藉以開創永續的生活環境。

主動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不只是負責任的社會成員應該做的事,工研院協理,同時也是推動「Green Campus綠色低碳院區計畫」的總主持人陳式千表示,透過節能減碳所產生的效果,也能對組織營運和環境保護有所幫助;尤其在綠色低碳的趨勢下,工研院不但積極投入各項綠色技術的研發,同時在「Green Campus」的結合運作下,還能夠進一步提升綠色技術的成熟度,讓這些技術更有機會推廣應用、擴大成效。

因此,研發節能減碳的技術並在Green Campus中運行或實驗,對工研院來說不只能夠相輔相成,同時還能藉此在過程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更有效地連結至未來的商業化階段。例如可學習使用者習慣、並動態調整電腦主機與螢幕休眠時間,以達到節電效果的「iSleep智慧休眠軟體」,在初期實際安裝至工研院同仁的電腦時,就曾發生過當機的情形,研發團隊也就依此狀況將問題找出並排除,提高系統的穩定度,也使技術變得更加完善。

尤其當技術愈為成熟、愈接近商業化時,也就更會有廠商願意承接移轉技術,讓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綠色創新技術,能有進入市場應用及推廣的機會。像是高效率變頻冰水機、人因照明系統、高日光反射隔熱塗料、會議室智慧節能控制系統、STOBA高安全鋰電池等,都已技術移轉,也提升了工研院研發綠色技術的價值。

陳式千還特別提到,對於Green Campus各項硬體改善投資,工研院是以較寬鬆的標準,允許較長時間的投資報酬回收年限;換句話說,相對於一般企業的資產投資報酬年限約為2至3年,工研院在Green Campus計畫中則是以7~8年為限,也就是能在7~8年內回收的投資就會決定執行。因此這也能讓許多創新技術或設備得以受到採用,展現工研院對於推動綠色低碳院區的義無反顧。

累積經驗、擴大效益

「Green Campus」綠色低碳院區計畫自2011年起推動時,共設置了3個主要目標,也就是以2010年的耗能為基準,要在2017年時達到全院節能30%、減碳40%及提升綠覆率至125%,並規劃從綠色研發、智慧節能、綠色運輸、低碳生活、友善環境等5個角度切入。不過陳式千也坦言,儘管經過數年來的推動,就以電力方面來看,目前每年已可省下約795萬度,而且還是在設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所達成;但要能夠實現Green Campus各項設定目標卻不容易,也仍需更多的努力。

尤其為了找出節能減碳或是提升綠覆率的機會,工研院也想盡了各種可能,來實現低碳。陳式千強調,要能夠達到節能、減碳等目標,不只要從硬體的更新提升來改善,而且還要再搭配軟性且有效的管理,例如iBEMS智慧型建物能源管理系統,才能獲得更大、更顯著的加乘效果。

「節能減碳的起始點,是在不改變原來的生活品質之下,甚至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智慧節能系統技術組組長鄭名山提到,像是照明的改善或整個設備的更換,就幾乎不會影響同仁的工作和習慣,也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節能減碳方式。

例如不同使用單位的空調系統整併,就必須考慮各單位同仁的工作狀況和使用需求來設計,就連工程施作的時間都得要選擇較合適的空檔,或是規畫分段施作,盡可能避免影響實際的工作與計畫,並讓同仁不會因為改善作業而感到不便。工研院行政服務處設施工程組組長彭申炫也表示,涉及跨單位的改善作業,還可能需要更詳細的成本估算與未來費用分攤的分析協調,才能夠減少問題,並讓未來效益能夠源源不絕的產生。

然而,經過這樣繁複的流程,雖然得要克服許多挑戰,卻也獲得難能可貴的經驗,工研院推動Green Campus其實就是在累積經驗、建立模式,讓大家知道如何將節能減碳做到最好。而且也因為有了經驗和方法、了解運作模式,「接下來就要橫向擴大,將成功經驗一一推廣到其他樓館,提升整體的綠色低碳效益,」陳式千說。

打造綠色低碳文化

工研院在推行Green Campus計畫當中,還有一項不可忽視的關鍵,就是綠色文化的建立;這正是因為綠色低碳是一種理念,如果沒有綠色文化的支持,就算投入再多的改善工作,也難以長久維繫。因此為了要打造真正的「Green Campus」、形塑綠色文化,工研院可說是從各個方面來切入、引導,希望透過更多綠色低碳的環境建設與措施,讓所有同仁都能夠認同並切身實行。

像是在交通運輸上,工研院就設有使用STOBA安全鋰電池的EV電動接駁車往來高鐵站,並且還在院內提供電動公務機車,以及多達100輛、已超過120萬人次使用的u-Bike公務自行車,讓同仁在往來移動時就能達到節能減碳,並兼顧環保與健身,從工作及生活中落實綠色低碳生活。或是當同仁到餐廳用餐時,就能發現每樣主食都會標示碳足跡;並且宣導院內開會時,以電子檔案取代書面資料、節省紙張;平時也多鼓勵同仁們自備水杯、餐具等,減少使用免洗餐具或紙杯。

工研院同仁對於推廣Green Campus的配合度都是相當高的,尤其除了技術、設備的改善提升之外,不論是要節能減碳或是保護環境,都一定還需要所有同仁們的參與,透過行為的改變來提高效益;「我們要把節能減碳當成是工作的一部分,藉此加強每個人的重視,包括未來也會在品質管理系統中訂定每年的節能目標,靠群體、系統運作的力量來推動實現Green Campus,」陳式千說。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