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新創事業 培育人才年輕化

撰文/胡湘湘 圖片提供/工研院、法新社

國內外經濟金融局勢瞬息萬變,臺灣面臨產業及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如何維持創新能量?如何培養接班梯隊?如何扶植新創公司的創立、永續發展等,都成為產業界關心的重要議題。工研院日前召開院士會議,企業界大老紛紛獻策,認為大型企業升級轉型不易,必須扶植更多的新創事業成立,同時應推動企業的年輕化,提早進行企業接班。



工研院舉行院士會議,會中認為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多成立新創公司,或積極培育年輕人才,活絡產業生命。
工研院舉行院士會議,會中認為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多成立新創公司,或積極培育年輕人才,活絡產業生命。


為了臺灣產業未來長遠發展,找尋因應對策,工研院院士會議主題為「臺灣產業結構轉型的策略與作法」,與會者包括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忠謀、台達電子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長春石化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書鴻、晶元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李秉傑、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榮剛董事長陳興時、長春集團總管理處副總裁陳顯彰、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發展副總經理林本堅、工研院前瞻導委員會榮譽主席虞華年,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林耕華。此外,還包括政務委員杜紫軍、經濟部部長鄧振中、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以及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與院長徐爵民等,共同研商以創新關鍵核心能力,促成產業典範轉移。

與會人士認為,任何公司均要與時俱進,臺灣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多成立新公司,新公司發展時需要大量人才,可以將既有公司的人才與新公司的人才共同運用。給年輕人機會與舞臺,藉由新頭腦、新的商業模式來創造新的產業。

鼓勵創業 營造產業轉型契機

工研院院士會議召集人,同時也是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表示,臺灣企業面臨轉型升級議題,要改變腦袋不容易,新創公司是一個很有機會的方向,他鼓勵新創公司有新的機制,以整合型的方向著手。至於政府政策如何跨業整合?首先是國家型計畫要有跨業、跨部會的思維;其次,原本由學研主導的計畫改由產業來主導,從醫療、新能源、智慧車、車聯網、電動車等,新計畫以產業為主的產業聯盟建構,也就是由產業主導、學界配合。除了科技領域,感性的人文方向也很重要,培育核心競爭力人才,並給予新舞臺,可以協助產業轉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指出,企業與產業轉型應該分開來談,「大型企業要談轉型升級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因為涉及思維要改變,同時雇用新的人才,歷史上很少大型企業轉型成功的例子。但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是有可能的,途徑就是營造好的經營環境,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創業,若未來10 年之中,鼓勵1 萬家新創事業,只要有500 家成功,就能培養新一代的大企業,若不成功的話,再持續培養新創企業,工研院的角色就應該是致力於產生新的公司。

面對重量級企業家的高度期許,工研院近年來也將推動新創公司列為重要發展方向,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工研院近3年多來共成立30多家新創公司,2014 年就有11 家新創公司。蔡清彥談到推動新創公司成立的甘苦時指出,新創公司剛開始籌資的確困難,但近半年有很大改變,2014 年成立11 家公司,總共募集新臺幣15.83億元資金,出資者包括10 家創投、3家銀行、7 家公司及6 個天使投資人。然而,新創公司成功關鍵除了資金外,有經驗的專家帶領與指導更為重要,「我也希望企業大老能回頭看一下年輕的新創團隊,給予支持與協助。」

新創公司 工研院提供助力

晶元光電董事長李秉傑指出,創新對企業轉型相當重要,新創公司應與既有的產業做結合,透過新血的注入,提供升級轉型的機會。像工研院的新創公司就應該率先與企業連結,一方面便於結合雙方的資源,也讓企業界能獲得重要的資訊。

另外,要談產業升級轉型,就必須先盤點關鍵能力。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表示,談創新就是要從關鍵核心能力(Key Enabling Competence; KEC)著手,這是設計思維的系統性思考。從使用者價值、技術突破及商業模式3大要素跨領域推進,並與使用者不斷互動、修正,來突破OEM、ODM 的產業結構。他認為,人才價值與美感是臺灣要強化的突破點,華碩每年獲得4,000多個國內外大獎,就是不斷從設計及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工研院要能面對消費者,並與業界同步發展全球化的思維,並發展最終的客戶及市場驗證,協助創新技術產業化。

施崇棠進一步強調,企業要創新的5 個關鍵能力, 包括人才、技術、Know How、管理及合作關係(partnership)來幫助產業轉型,像美國蘋果公司,就是具備上述5個關鍵能力的企業。但施崇棠也感嘆,現在談創新跟以前不同,也更加困難,臺灣未掌握上一波的網路經濟,讓美國與中國大陸居於領先地位。

施崇棠認為軟硬體服務,要看產業鏈如何變化,並有長期布局與投資的觀念,在網路經濟時代,臺灣已經錯失機會;現在進入物聯網時代,軟硬體布局與公司投資,必須有足夠的深度及經營的眼光,才能抓住大趨勢。

人才培育 提供舞臺再創新局

既然大企業創新不易,新創公司經營困難,兩者應如何折衷,找到好的平衡點?

要談轉型,企業愈大愈困難,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以該公司的經驗指出,過去曾與日本公司合作,但不會以整個企業去合作,所採取的方法是成立新的衍生公司與日本公司合作,合作方案進行到一定階段,在取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又將衍生公司併回來,既能保持創新,又具備彈性。隨著公司大型化,企業的產品發展更多元化,鄭崇華建議從公司的核心技術來向外發展最為有利,因為本身具備競爭能力,若完全要跳脫到新事業,則相對困難得多。

有鑑於中國大陸網路創業家年輕化的趨勢,人才及接班人議題也受到高度關注。

中研院院士林耕華指出,要談企業轉型,人才最重要,高科技企業家宜盡早挑選接班人,讓接班人有舞臺、有發揮空間。新舊世代要及早交替,年長的創辦人貢獻智慧, 並放手讓年輕人創立新的事業,進入新產業。宏碁與台積電均經歷過接班歷程,「年輕人接班我已經做了1次,現在正在做第2次」,張忠謀強調,現階段台積電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2歲,在近20年當中只長了1歲,顯示台積電已致力於年輕化。施振榮則強調,宏碁內部有好幾個40歲的總經理,已經啟動接班,公司人才一定要年輕化。

台達電被視為是接班成功的例子,鄭崇華分享其經驗表示,接班問題難不是難在人才難覓,而是難在要處理人的情緒問題,因為拔擢了1位,其他同梯隊的主管可能產生流失的風險,這對公司的營運十分不利。因此,台達電採取輪流接班的做法,兩年換一次負責人,「先講好,某主管升上來,先嘗試2年,並說服其他人要支持,過了2年,輪到你,大家也會支持。」,用輪替的方式消弭不滿,若實施下來,第一位表現好,其餘的人情緒就沒有了,這樣就能順利接班。

除了接班議題,人才的培育也相當重要,榮剛材料董事長陳興時表示,不論企業轉型、升級、突破及創新都是要以「人」為本,他談到最近公立大學碩博士生招生不足,建議政府要以最快速度擬訂強勢政策,透過政策來激勵企業參與並主導對高階人才的培育和訓練,才能配合企業的快速需求。工研院前瞻指導委員會榮譽主席虞華年也指出,真正純服務業市場規模很大,但要做服務業,腦袋要改一下,把老的包袱丟掉,不要再想硬體,做硬體的人做軟體,通常不太成功的。他進一步表示,臺灣軟體人才很少,當年半導體人才很少,也是自己訓練起來。年輕人有好的創意,就趕快成立新公司,邊做邊學,同時培養新的人才。

新創公司成立現況

在工研院院士會議中,「創新、創業」成為整場會議討論的重要焦點,也有外界關心企業大老應該以身作則,積極投資新創團隊,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創業家。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曾於2000~2012年間,設立3個基金,總投資金額高達1.5億美元;施振榮也強調,在他於宏碁任期期間,對於新創公司的投資也不遺餘力,重返宏碁集團之後,也重啟投資新創公司的機制。

然而,企業大老也建議,投資新創公司具一定風險,上市公司負有對股東的責任,投資宜審慎,建議新創公司須具備國際性的技術,將眼光放到兩岸、甚至國際市場,而非僅著眼臺灣市場,才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工研院希望能為企業家與新創公司搭起溝通及交流的橋梁,未來,透過工研院的媒介,將為臺灣的創業團隊注入更多的企業資源與人脈,使得臺灣的創業環境更臻健全。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