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與時俱進的研發能量 創新驅動產經發展

撰文/陳德怡 攝影/黃鼎翔 圖片來源/法新社

工研院2014年榮獲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是臺灣唯一獲此殊榮的研究機構。湯森路透東南亞與東北亞區常務董事Tony Kinnear特地來臺赴工研院親自頒獎。

工研院多年來深耕研發並建構專利,更致力於運用創新智財協助產業升級的肯定,榮獲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左為工研院副院長張所鋐,右為湯森路透常務董事Tony Kinnear)
工研院多年來深耕研發並建構專利,更致力於運用創新智財協助產業升級的肯定,榮獲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左為工研院副院長張所鋐,右為湯森路透常務董事Tony Kinnear)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企業與組織的創新能力日益重要,各經濟體的前景也與其創新能量緊緊相繫。有鑒於創新力的重要性,湯森路透公司以嚴謹的量化方式分析全球各地機構的創新成果,其中首重的評估關鍵為各單位在保護智慧財產權上的努力,即專利申請的相關成果。這次得獎代表了湯森路透對工研院多年來深耕研發並建構專利,更致力於運用創新智財協助產業升級的肯定,並認可工研院的水準與德法等國的研究機構並駕齊驅。

湯森路透常務董事Tony Kinnear指出,百大創新機構透過將創新的想法轉換成領導世界趨勢的產品及服務,工研院自1973年起致力於應用、軟體以及服務研發,協助臺灣產業創新並提升競爭力,成功協助臺灣自勞力密集轉型為技術加值及技術驅動產業經濟。

工研院副院長張所鋐代表工研院接受獎項,他表示:「工研院一直以『創新.新創』為目標。我們非常重視基礎研究,如此才能創新並取得技術專利。待技術發展成熟後,便可將專業技術轉移到產業。工研院持續投入前瞻性、風險高、技術門檻高且具備市場區隔性的技術研究發展,並積極與產業和學術界合作,將研發成果實際應用且商業化,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工研院近年來也同時積極推動新創事業,帶著新技術成立新創公司,如此不僅可增加就業機會,也能刺激社會經濟發展。學術方面則是與國內大學設立聯合研發中心,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自創立以來,工研院希望以跨領域創新技術帶動產業發展,期進一步增進社會福祉。工研院企劃與研發處處長彭裕民指出,工研院是將研發成熟的新技術移轉給產業,若業界因憚於新技術風險過高而不願應用,工研院團隊則會帶著技術自行成立新創公司。工研院成立至今已新創及育成了超過260家公司,並成立新創俱樂部。此外,工研院亦長期與國內幾個研究型大學合作大型研究計畫,邀集數十位教授與博士生到工研院一同參與新技術的開發。

工研院在2014年間,服務了將近15,000多家廠商,其中有7成大多屬於中小型企業;超過600項技術移轉,主要都是連智慧財一起進行技術授權或移轉。聞名全球的腳踏車品牌捷安特,就是使用創新技術而大幅成長的最佳例證。當年捷安特自創品牌,首度將工研院自行發明的特殊碳纖維運用在自行車製造上,因而成功降低成本。透過工研院的努力與投入,臺灣經濟從當初只想要把成本快速降下來的「效率驅動」時代,轉變為思考如何帶動更高附加價值的「創新驅動」時代。

張所鋐強調,從效益走到創新需要與世界合作,風險會相對提高,也會牽涉到更繁複的技術。因此,工研院不但與許多國際機構進行合作,並在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荷蘭等地設有辦事處,未來也將繼續發展多方位的獨特新技術,以打造獨一無二、極具市場區隔性的技術,從而吸引國際機構尋求合作。

工研院積極與產業合作的努力也獲國內外許多獎項肯定,2014年工研院再度以「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LED新發明「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技術」,這2項技術分別在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環境科技及影像科技領域中獲獎,這也是工研院連續第7年獲這個獎項的肯定。事實上,工研院獲得國際大獎的技術有大多數都是跟企業進行產業化合作的成果。2011年美國白宮科技顧問推薦2個將技術創新產業化的研究機構,一個是臺灣的工研院,另一個則是德國的Fraunhofer。現在又獲得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對不斷在研發上創新的工研院無疑是一大鼓勵。

此外,行政院科技部也開始請工研院協助,將近3年來數千項研發成果產業化,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從這些例子中可以觀察到工研院不斷的與時俱進。

湯森路透公司對全球創新機構的洞察

在頒獎典禮中, Kinnear分享了湯森路透對2014年全球創新機構特色及趨勢的洞察。他指出,近年來世界上所有的領導者都意識到創新是國際經濟趨勢的關鍵推手,在此趨勢下,湯森路透自2011年開始設立「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每年均以一系列嚴謹的量化方式分析評比全球機構專利申請相關項目。2014年的百大創新機構名單中有2個特色:第一,這些公司都是新技術突破的推手,同時也不斷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來帶領世界的經濟成長;第二,這些機構將創新的想法轉換成實際發明後,更積極的申請專利以保護智慧財產,因為受到保護的專利才能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亞洲第一次超越北美,躍居全球創新力的領頭羊,入榜的機構分別屬於日本、南韓、臺灣及中國大陸。日本因政府大力補助及鼓勵,入榜機構比例逐年增加,而日本近1、2年來的經濟成長也非常顯著,顯示創新公司的多寡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的正向趨勢。南韓在2014年經濟成長表現非常好,近幾年大致都維持3到4個機構進榜。中國大陸在2014年首度有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獲獎,相較於其他亞洲獲獎機構多是半導體或電腦硬體產業,華為技術是亞洲地區唯一獲獎的通訊產業公司。臺灣在2013年有一家企業獲獎,今年獲獎機構增為兩個,目前趨勢呈持續穩定成長,相信在2015年會看到更多的獲獎機構。更可喜的是,2014年亞洲僅有兩個研究機構上榜,工研院便占了一席,另一個獲獎研究機構則是南韓的電子及通訊研究所(ETRI)。


 


湯森路透在評比各機構創新能力的分析過程中,會使用4個湯森路透資料庫:Derwent 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 DWPI℠)、Derwent 專利引用索引資料庫(Derwent Patents Citation Index™)、Quadrilateral 專利索引資料庫(Quadrilateral Patent Index™) 與 Thomson Innovation®,並分別從專利總量、專利申請成功率、專利組合的全球性布局及文獻引用次數4個項目進行量化分析。每一個項目皆採用四分位數法分析評比各機構的表現,分析結果顯示工研院在專利總量、專利申請成功率以及文獻引用次數3個項目中都表現非常傑出,皆名列第1與第2分位。


 


一、專利總量


工研院在這一項目中表現極佳,代表創新研發動力非常強。由於專利申請從申請到真正核發中間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在分析專利總量項目時,會採用過去5年的資料,也就是說2014年公布的得獎機構的分析資料包括2009到2013年的資料,並於2014年4月時進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湯森路透計算專利數量時,並不是以「申請幾次」作為計算單位,而是以「發明的件數」作為單位。這主要是因為湯森路透希望最後評比出來的得獎創新機構,並不是因為專利申請的總量多而入選,而是因為其真的不斷創新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發明。


 


二、專利申請成功率


2009到2013年之間,工研院總共申請了5,639項發明專利,其中通過的有3,523項,申請通過率高達62.5%,落在此項目中的第2分位當中。如此的成功率與全世界其它各機構的申請成功率相比,成績相當亮眼。


 


三、文獻引用次數


文獻引用次數越多即表示發明越有影響力。工研院在此項目中的表現也極為優異:在成功通過專利申請的3千多項發明中,2009到2013年間被引用的次數就高達約4千次,等於平均每項發明會被引用1.07次。引用工研院發明文獻的企業機構包括全球知名的大公司,例如三星、LG、IBM等,電子業相關領域的企業機構引用的機率比較高。


 


四、專利組合的全球性布局


全球性布局係指同一件發明須在美國商標局、歐洲專利局、中國專利局及日本專利局四處皆已申請並順利取得專利保障。過去幾年,工研院已有26項發明達到此項目的要求,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Kinnear表示,日本最近在半導體及電腦硬體方面的新發明很多,應用到工研院技術的機率應也會提高,故基於地理位置優勢,工研院可考慮與日本企業和機構合作。


 


他補充道,工研院在專利總量、專利申請成功率以及文獻引用次數方面的表現均非常卓越,未來亦可視需求調整專利申請的策略,以繼續增加專利總量,並且考慮增加與國際企業機構的合作關係,或尋找更多國際技術轉移的機會,從而在專利組合的全球性布局上更精益求精。


工研院在臺灣技術研發創新深耕多年,實際技術運用和經濟效益上的成果已是有目共睹。這次榮獲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是對工研院在專利申請及專業創新科技研發方面極大的肯定與鼓勵。未來工研院將持續努力,以期為臺灣產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並刺激經濟成長。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