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MWC 2015聚焦3大領域  跨界融合成趨勢

撰文/劉麗惠 圖片來源/法新社

甫落幕的MWC 2015聚焦物聯網、智慧終端、無線通訊技術領域,並徹底展現行動通訊與網路之間的跨界融合,顯示出MWC已非電信產業專屬舞臺,而是參展廠商之間加速合縱連橫的觸媒,未來產業之間的異業結盟將持續擴大,進而開創全新格局的行動通訊產業。

行動通訊產業一年一度的年度盛事世界行動通訊大展(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日前盛大舉行,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多位產業分析師前往參展,觀察到不同於以往MWC展主要聚焦於無線網路技術與行動智慧終端,今年度展覽高度展現出科技產業對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以及B2B企業應用的高度重視。IEK電子組計畫副組長楊瑞臨分析,從今年展出主軸可以發現,在網路與電信加速跨界融合之下,MWC已非電信業者專屬舞臺,因此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將呈現更多元、多樣化型態,也將為世界創造未來智慧生活想像空間。

物聯網3大發展趨勢

一如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IoT也是MWC 2015的重頭戲之一,不管是IoT生態系統發展、IoT的整體環境完備度,以及IoT應用創新服務模式,都在MWC 2015呈現前瞻性的發展。

以「物聯網」為核心 的生態體系


 「從MWC 2015眾多廠商的展出,可見IoT產業生態體系正逐步形成,但是仍存在斷層,有待產業擴大合作,加速策略聯盟發展完整生態。」楊瑞麟分析,IoT產業生態體系涵蓋端、網、雲、應用與服務5個層面,現階段每個層面都有相關廠商提供技術或解決方案,仔細觀察,端層面有英特爾(Intel)、安謀(ARM)、聯發科與高通(Qualcomm)等半導體大廠正加速技術創新;網層面包括愛立信(Ericsson)、華為與諾基亞(Nokia)也積極投入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軟硬整合與控制管理平臺;雲層次則有IBM、思科(Cisco)推出跨水平領域的共通系統平臺;在第4、5層的應用與服務層,也可見IBM與思科等推出垂直應用解決方案平臺與跨應用整合資源平臺,並且有垂直產業如福特汽車等,也紛紛投入IoT領域發展創新產品與服務。


  


「有鑒於IoT的發展不再只是單一產品的競爭,而是需要產業價值鏈眾多廠商的群策群力,因此MWC 2015各廠商在IoT的展出,就以產業聯盟為訴求重點之一,」楊瑞臨舉例,愛立信宣布將協助亞太地區36家電信業者所組成的Bridge Alliance布建IoT跨國平臺;另外全球M2M協會(Global M2M Association; GMA)或M2M世界聯盟(M2M World Alliance)等組織的成員如中國移動、KDDI等都將採用GSM嵌入式SIM卡規範的多國本土化服務(Multi-Domestic Service),以利M2M設備的遠端空中下載(Over the Air; OTA)布建,由此可看出科技業者為串連IoT系統所做的策略合作。


  


就應用發展趨勢來看,楊瑞臨分析,IoT應用市場眾多且成長性大,但是至今殺手級應用仍難以捉摸,包括醫療保健、能源、生產製造、家庭安全與影音娛樂、運動休閒或智慧零售等都是重點所在,未來又以家庭與製造業領域規模最大,其次為零售與醫療保健業。



科技大廠積極布局


IEK產業分析師鍾銘輝指出,IoT與既有行動通訊產業的樣貌截然不同,廠商為掌握IoT契機,必須對於IoT所需的分析與服務有深入的了解,從資料中找出潛在的資訊,預測未來事件發生,解決現在及未來商業問題,進而發展出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此外,IoT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於掌握不同領域使用案例(use case)的感知數據、分析模型與智慧處理,並據以形成決策,因此80%的IoT商機來自於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的應用服務,GE公司軟體副總裁才會說,GE的IoT核心必須導入巨量資料分析技術,才能從中找出潛在的資訊,預測未來事件發展,達到事先解決問題的智慧決策。


 


鍾銘輝指出,因應IoT特性,MWC 2015可見許多科技大廠對IoT提出新的看法,例如IoT平臺業者aeris提出IoT的3大需求,分別為網路的規模成本、商業模式與智慧化營運,其中網路規模成本意指當IoT的裝置規模超越PC和行動裝置10倍時,裝置每月增加的固定成本將趨近於零,這是Google、Facebook、Amazon等大規模公司可以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而在商業模式之中,IoT市場必須可以支持很多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提供彈性化收費,例如特殊用途採取事件基礎收費,或是自動化價格計畫等;而智慧化營運則是指因應IoT每小時有百萬個終端、10億個資料串流、幾百TB資料量需要處理,因此必需建立了解通訊模式與異常狀況的智慧營運,才能提供最佳的運作狀態。


 


另外,雲端化的物聯網平臺成為今年展示重點之一,例如:創立於2004年的IoT平臺業者Jasper,透過與全球超過120家行動營運商合作,多年來一直為跨國企業提供多國無縫M2M服務,今年該公司以基於雲端運算技術的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奪得MWC 2015最佳創新IoT平臺獎,該平臺主要特點在於可以將業務系統與無線技術完整融合,滿足各種企業的特殊需求,並且協助企業處理百萬個聯網終端。


 


在電信業者端,南韓SK電信繼於2014年發表基於全球IoT標準組織的OneM2M,進一步在2015 MWC上推出第一個開放的IoT平臺Mobius,鍾銘輝說,Mobius是一個提供多樣功能的開放平臺,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IoT應用,例如此次同時展出的「氣候地球」(Weather Planet)平臺,主要收集來自自動化天氣資訊站的資料,提供用戶即時天氣資訊,目前該服務共擁有695個資訊站的資料,可有效減少氣象局人力,以及提供餐飲業或其他產業天氣預警等服務。



應用聚焦車聯網、智慧零售與智慧城市


進一步觀察MWC 2015的IoT應用,鍾銘輝表示,車聯網、智慧零售與智慧城市為3大焦點。在車聯網領域,今年各家行動營運商皆與車廠密切合作,如德國電信與寶馬(BMW)合作、AT&T與奧迪(Audi)合作、Vodafone與保時捷(Porsche)合作,另外智慧終端業者LG也與奧迪合作,還有半導體廠商高通也攜手瑪莎拉蒂(Maserati),眾多策略聯盟促使創新車聯網產品、系統與應用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而近年來也十分熱門的車載應用,則朝向3大方向發展:第1種為無縫延伸智慧手持裝置與家庭體驗以至於汽車聯網。例如,高通提供瑪莎拉蒂汽車公司由Sanpdragon 602A處理器、multi-OS、Gobi與無線網路VIVE等技術共同建構的系統平臺,協助瑪莎拉蒂實現汽車雲端多媒體串流、導航與辨識等應用。又或者AT&T的AT&T drive整合數位生活(Digital Life)安全服務,提供汽車監控、車內購物的創新服務概念。


 


第2種為車內網的全面感知與行動設備整合。例如,富士通(Fujitsu)以自有獨特的感測與安全技術,推出全新的車用ICT解決方案「In Vehicle Server」,此系統可雙向通訊,達到自動駕駛功能、車內環境全面感知,並且可採用巨量資料進行精準預測分析,提供交通壅塞告知與危險提醒等。而福特也在展覽中展示其實驗計畫「Ford Smart Mobility」,發展如何讓汽車與電動自行車完美搭配,結合汽車智慧系統判斷何時該採用自行車運輸,提供人們更快且方便的日常通勤,也同時展示電動自行車超音波感測器、車體與手持裝置整合後,提供駕駛來車警示的安全應用。


 


第3種為專注運輸與流量資訊分析與預測系統。例如,愛立信推出Connected Traffic Cloud平臺,超越傳統交通管理僅能利用有限資料的限制,發展出像是道路感測與流量監視器,進而以控制交通號誌達到交通管理目的。若再結合多種行業應用,連接管理系統平臺、分析工具、諮詢與系統整合服務,就可以讓駕駛、乘客與交通管理局即時動態互動,提供先進的道路即時預警、流量疏導服務。


 


智慧城市應用方面,由飛利浦、AT&T與惠普共同展示的智慧照明解決方案,具備強大分析能力與工作流程管理機制,可自動偵測故障燈具並進行遠端系統控制,達到城市能源分析與遠端照明遙控的智慧應用。此外,華為為積極建構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服務,提出意外前、中、後的安全監控應用解決方案,該服務主要透過高畫質IP cam搭配4G多媒體整合通訊系統,結合視訊系統、語音系統、指揮中心與智慧分析服務,進行指揮派遣與犯罪偵查,其合作夥伴包括微軟、IBM、甲骨文等軟體大廠,目前已在英國、俄羅斯、中國大陸、肯亞等超過100個國家提供服務,服務範圍涵蓋超過4億人。



智慧終端聚焦4大趨勢

儘管IoT在MWC 2015上搶盡鋒頭,但是智慧行動終端不免俗的仍是焦點所在。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產業分析師王舒嬿指出,從廠商在MWC 2015的展出可見智慧終端4大現象,分別為:智慧手持裝置同質性高,硬體成差異化焦點;行動支付時機漸成熟,終端及平臺業者皆有投入;企業應用成行動終端應用焦點;消費性穿戴式產品形態開始收斂,功能、應用持續演進。

智慧手機訴求硬體規格戰


在智慧手機展示部分,王舒嬿分析,8核心、支援NFC、3GB RAM等高硬體規格成為2015年高階智慧型手機基本配備,此外,光學防手震功能也開始受到重視。這次展覽中,三星發表的旗艦機種Galaxy S6/S6 Edge成功吸睛,其高規格硬體裝置如Edge曲面以提供多樣化人機互動,引人矚目,另外該裝置也強調可對應企業應用機制的行動裝置管理(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MDM)功能,進而與其他智慧型手機有更大的區隔。另一方面,近一兩年來大肆崛起的中國大陸智慧終端品牌廠如華為、聯想、中興等持續展示低價高規產品,搶攻中端市場,包括5吋FDH顯示螢幕、1,300萬畫素相機鏡頭以及8核心處理器等,都成為低價高規中階產品的基本規格。


行動支付持續發燒


在智慧終端應用方面,行動支付持續發燒。王舒嬿表示,目前在全美國已經有70萬個零售商據點接受使用者採用Apple Pay付款,當中包括5萬臺飲料自動販賣機,因此抓準Apple Pay熱潮延燒的時機,行動支付也成為各大廠商展覽的焦點。Google在收購由Verizon、AT&T、T-Mobile共同成立的手機支付公司Softcard之後,正加速Google Wallet重返戰場;此外Google更擴大推出Android Pay架構,Android業務副總裁皮采(Sundar Pichai)表示,推出此架構的目的是希望基於這個行動支付架構,讓任何人都能在Andriod平臺上開發自己的支付服務。另一方面,三星收購LoopPay公司所擁有的磁性安全傳輸(MST)技術,加速發展自家的行動支付系統Samsung Pay,大幅提升零售商支援範圍,將對Android Pay造成威脅。


 

企業應用成焦點


行動支付應用之外,企業應用也是MWC 2015智慧終端的焦點所在。王舒嬿指出,三星於2011年開始推動的企業聯盟計劃(SEAP),展現該公司企圖成為企業行動應用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企圖心,並且已經有具體成果展現,例如三星在現場與合作業者共同推出整合於自家企業應用解決方案Knox的各種企業應用服務,滿足三星智慧終端使用者的企業應用需求。


 


另一方面,IBM在2014年中宣布將與Apple針對企業應用市場進行IBM MobileFirst for iOS Solutions的合作計畫,將共同打造上百個為企業用戶所設計開發的應用程式,目前已陸續完成10幾個涵蓋金融、能源、政府、零售、交通、電信、保險…等產業的應用程式。由IBM在MWC 2015所展示的幾款MobileFirst for iOS的應用程式,可見兩大業者合作開發的是基於高度掌握各垂直領域使用案例,為特定應用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彰顯出企業應用已經成為智慧終端業者的重點。當然,Google的布局也不落人後,推出的Android For Work方案可提供整套應用程式介面與服務,提供開發者確保與企業管理的互通性,以及藉由App管理與限制機制,讓開發者的App成果更容易為企業所用。


 


隨著企業行動應用迅速發展,生態系統成員愈來愈多元,因此催生App開發標準聯盟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王舒嬿表示,Box、Cisco與VMware旗下的AirWatch公司,共同結盟制定企業應用程式管理與安全標準,提供開發者針對企業應用的開發框架(development framework),除簡化開發流程、加速應用程式開發,並可將企業行動管理(Enterprise Mobility Management; EMM)上的程式配置、安全管理應用程式,達成開發過程標準化,達到開發者、企業用戶與管理平臺業者三贏的機制。


 

智慧穿戴裝置大展身手


還在初期發展階段的智慧穿戴裝置,當然也是智慧終端展出的重點項目之一,包括華為、LG、宏達電等都推出吸睛產品。王舒嬿分析,從MWC 2015在智慧手錶上的展出可以發現,去科技感、以金屬為元素、圓形錶面與個性化錶帶為幾大產品外觀趨勢。另一個大廠投入穿戴裝置焦點為智慧手環,這類產品在應用訴求上則以健康運動追蹤為主訴求,而大廠的產品多強調與手機連結。


 


具體就個別廠商的展示來看,華為今年3款穿戴式裝置為產品發表主軸,使用與傳統手錶慣用的不鏽鋼材質藍寶石玻璃為錶面,以傳統錶款為設計核心推出智慧手錶Huawei Watch獲得好評。王舒嬿分析,綜觀華為所推出的產品,可發現產品中都加入一些巧思來達到產品的差異化,而產品呈現上,也以金屬元素增加質感,符合該公司想要建立的產品形象。


LG的智慧手錶Watch Urbane LTE版本主要基於LG自有WebOS開發,創造出該款產品與其他智慧手錶的差異化,除具備LTE通話之外同時也搭載近場通訊NFC功能,可與合作車廠奧迪做互動連結。至於宏達電則與全美第2大運動品牌Under Armour(UA)策略合作,前者利用後者的平臺提供專業的運動數據視覺化服務,王舒嬿表示,目前UA平臺上已經有1.3億個社群用戶。


 

無線網路技術發展2大趨勢

MWC做為每年度最重要的行動產業展會,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當然也是焦點所在。楊瑞臨表示,包括電信網路IT化、5G的各方角力為2大重點趨勢。

電信網路IT化 電信商角色轉變


楊瑞臨指出,因應資通訊融合與多元應用需求,全球許多電信營運商都在今年展會中發表網路虛擬化技術的路線圖,多家公司已在網路各層面引入虛擬化技術試驗,例如,中國電信、歐洲OVH,日本NTT DoCoMo等在過去1年內均引進阿爾卡特朗訊(ALU)旗下Nuage Networks公司的虛擬化技術,顯示出電信網路IT化毫無疑問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各家電信設備提供商都正積極發展虛擬化技術,如愛立信所展示的虛擬化IMS服務,可透過簡單入口,發展基於企業需求的自動布署、彈性擴充與故障隔離功能。NEC也積極透過「軟體定義網路」(SDN)或「網路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FV),發展該公司網路功能的虛擬化解決方案,幫助電信業者發展創新網路服務與提升其創新的商業機會。


 


在新的網路架構下,未來電信營運商在產業中扮演的角色將有所轉變,鍾銘輝形容,在傳統電信網路架構時代,營運商主要以網路基礎建設提供客戶網路服務,未來在新網路架構下,營運商將可透過軟體平臺轉而扮演服務創新的角色,成為驅動數位體驗與服務的要角。例如,NTT DoCoMo為了提供更個人化的智慧生活服務,於展覽會首日宣布與國際3大設備商愛立信、富士通與NEC合作,加速NFV商用,預計2016年可投入商轉。



 5G各方角力 看法分歧


楊瑞臨說,5G自2013年開始進入基礎研究,歷經2014年的原型設計階段,2015年逐漸走入試驗階段,預估2016、2017將是5G標準制訂的時間點,因此5G更是MWC 2015的焦點,目前全球各大標準組織如METIS、5G論壇、ARIB、IMT-2020、5GIC等,都積極對5G技術進行標準制定,各方角力相當激烈。


 


鍾銘輝也說,MWC 2015中國際大廠紛紛針對5G表達公司願景,但是從各方的發言來看,目前5G發展方向仍然相當分歧。其中南韓電信提到,5G只要再等待幾年就可以實現,南韓將於2018年在平昌郡冬季奧運上,展現5G奧運會,該公司並在現場展示應用5G的下世代多媒體體驗,強調顯示技術可呈現真實與立體的樣貌;SK電信也在現場展示5G創新服務,其中最大亮點為操控機器人,已經可以達到超低延遲功能,讓人類與機器互動達到零時差。


 


不過Orange總裁Stéphane Richard倒是建議聽眾,好好享受4G時代,並且警告業者不要試圖「太快」提供全新行動通訊系統到市場上。高通總裁Steve Mollenkopf認為,LTE的效益已經可以充分最大化基礎網路的投資與布建成本,因此目前並不需要一個大的技術躍進,高通並且認為5G的投資重點應該擺在保護4G的投資之上。


 


綜觀MWC 2015發展趨勢,工研院IEK認為,在網路與電信跨界融合趨勢底定之下,行動通訊產業正式迎向2.0時代,不同於過去主要以C2C為主的業務型態,未來行動通訊應用服務將更聚焦於物聯網與企業應用,而行動智慧終端的發展也將開始重視B2B應用領域。至於最新網路技術與5G的發展將持續往前推進,持續為人們的智慧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