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檢視科技的意涵

撰文/張彥文

科技發展的目的,在為人類社會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這樣的論述相信多數人都認同,但對於一個既肩負產業發展重任,又必需增進社會福祉的全國最高研發機構──工研院來說,應該如何看待科技的內涵?

首先可以先探討一下「科技」二個字的定義。目前許多學術性著作,都採用科技教育著名學者Hacker及Barden於1987年提出的說法,這二位學者針對科技一共提出了10項定義,在此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僅提出其中個人認為較為重要的幾項:一、科技是改變資源以滿足人類需求的知識之總和。二、科技是運用科學、材料和人力資源,以達成人類期求目標的歷程。三、科技是人們運用工具、資源和程序來解決問題或擴展他們的能力。四、科技是運用人們的知識、工具和技能以解決實際問題並擴展人類的能力。

這幾項定義,非常清楚地闡述了幾個重點,包括:科技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文明、科技是為人類服務的,以及科技是技能及經驗的積累而成。自2008年起,工研院開始競逐「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第一項得獎技術是「晶片式交流電發光二極體照明技術」(On-Chip AC LED Lighting Technology),直至2014年為止,工研院已經累積了18項得獎技術,而且是連續七年獲獎,這是國內研發機構空前的紀錄,而且今年還會繼續往前推進。

回顧過去這些得獎的技術,領域遍及電子、機械、材料、能源等領域,許多除了成為臺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之外,更有許多具備了民生發展的關鍵要素,像是防火耐燃材料REDDEX、可重覆書寫電子紙i2R e-Paper、木質素環氧樹脂Lignoxy、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技術ButyFix等等,更有基於相關技術成立的新創公司,完全體現了科技發展的真諦。

2015年,工研院再度於「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入圍了九個獎項,包括可增進消防人員救災安全的「流體驅動緊急照明」;協助本態性震顫患者克服手抖症狀的「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有利進軍物聯網市場的「雷射誘發積層式3D線路技術」;能一次列印不同性質材料的「3D列印材料晶控光引擎」。

其他入圍技術還包括:可提高半導體製程良率的「新世代溶液中奈米微粒監控系統」;降低超薄玻璃破片風險的「雷射無痕玻璃削整設備」;延長白光LED壽命的「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奈米纖維濾膜」,以及建立臺灣半導體設備自主能力的「磊晶製程參數優化系統」。這九項技術,在本期的內容中有著詳盡的介紹,跟過去工研院的得獎內容相同,這些技術既具備了產業提升的力量,也不斷地思考如何改善人類的生活。

每年工研院這些得獎技術,意味著工程師們正著手處理重大的問題,希望使我們的生活改頭換面,有時他們提出的是一項全新的技術或是應用,有時可能是採取更有效的方法改造舊技術,使得它們更符合時代需求;從這些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工研院,甚至是臺灣的產業界,正在如何演變。不管這些研發人員做了什麼,他們的工作很可能帶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也可能為未來的嶄新科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後,先預祝工研院在最後的得獎名單當中,能夠持續大放異彩,這將會是給默默耕耘的研發人員最大的鼓舞!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