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 Focus

工研院創新院區 創新研發產業新地標

撰文/陳婉箐 攝影/邱如仁

為了鏈結產學研能量,工研院建置創新院區,打造前瞻創新的群聚平臺,預計明年三月底完工。馬總統親自出席開工奠基典禮,期勉工研院繼續表現亮眼、繼續人人按讚。

再不做,就趕不上了!」一手催生工研院的孫運璿先生,在1970年代臺灣處境艱難之際,大破大立地賦予工研院引領臺灣經濟起飛的使命;在21世紀的今日,工研院持續為臺灣產業升級「動腦」,於日前在新竹光復院區舉行「創新院區」開工典禮,總統馬英九親自蒞臨,期許工研院為臺灣注入更多創新創業能量,成為創新科技研發與孕育新興產業的新地標。

馬總統在科技部長徐爵民與經濟部次長沈榮津等人陪同下出席,與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院長劉仲明,以及立法委員林為洲、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信宏、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洪明仕共同主持奠基儀式,與會貴賓一起手持能量柱,象徵為創新院區注入創新能量。

創新 臺灣生存發展最重要的事

典禮當天一早天氣寒冷,馬總統仍特地南下新竹,聽取創新院區的未來計畫。馬總統致詞時表示,「我是工研院長期的粉絲,當然要支持工研院。」

馬總統稱讚工研院是帶領臺灣產業轉型的引擎,與電子、機械、資通訊及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八年來拿下22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並獲得首屆總統創新獎,技術合作廠商超過15,000家,73%為國內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重要的支援,「用技術幫人民解決問題!」例如西螺果菜市場原本使用內燃機的車子,環境烏煙瘴氣,在工研院開發出電動蔬果運輸車後,有效改善作業品質。

馬總統指出,臺灣早年靠著勞力密集產業與高效率,在國際打下一片天,但在技術、資訊、人員、資金快速流動的世界,這套制度已跟不上時代,在他就任第二年就提出「六國論」,把「創新強國」列為第一位,認為是臺灣生存發展最重要的事。工研院創新院區落成後,結合學校、醫院、產業能量,將可發揮創新的群聚效應。

鏈結產學研 加速新創育成

創新院區是工研院打造的創新研發聚落,以「鑽石級綠建築等級」設計,初期規劃興建兩棟研發大樓,提供跨領域場域驗證空間,預計明年三月底完工,將結合清大、交大及新竹科學園區,打造一個嶄新、智能化的產學研合作系統平臺,鏈結學生、教授、醫師與企業進駐共同研發,發展新興科技,促進產業創新轉型。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工研院光復院區到中興院區短短七公里之間,匯集清大、交大以及科學園區,是世界著名的科技走廊,創造臺灣高科技產業榮景。為了擴大鏈結產學研的能量,加速新創育成,工研院因此建置創新院區,做為新興系統科技研發與應用服務示範,以再次帶動新興產業發展聚落為目標。

工研院過去已累積很多創新研發能量,從2011年到2015年新創成立44家公司,並開發無人駕駛車等130多個跨領域的開放式創新系統平臺。蔡清彥透露,創新院區初步選定「智能醫院照明系統」、「先進微創手術系統」、「智慧視覺系統」及「自主駕駛車輛系統」四大創新平臺,目前業界已表達高度的興趣,希望未來產學研能共同打造臺灣轉型升級聚落。

邁向創新經濟 掌握市場先機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以簡報說明創新院區的未來藍圖,他指出,臺灣效率趨動經濟發展非常成功,但是未來必須朝知識密集型產業、創新趨動的經濟體前進。目前最明朗的趨勢是,資通訊會往複雜系統解決方案發展,特別是智能化系統,在這個過程中,臺灣將愈來愈注重跨領域的創新模式、開放式平臺,透過合作來共同創造(co-creation)。

「看得到未來,企業投資就會更積極,」劉仲明表示,工研院的任務是針對五年後的機會及早布局,把臺灣原本擅長的製造業產業群聚,往創新研發、前瞻研發推動;工研院自我期許,從市場端、需求端,結合相關的產業力量,包括臺灣主要機構、公司以及國際領導廠商,由大企業帶著創新型中小企業,成為一個團隊整體發展,創造出新價值,以掌握未來市場機會。

劉仲明進一步指出,臺灣從1到N,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從0到1,是現階段必須打通的瓶頸,這也是推動創新院區的原因。期望創新院區落成後,有前瞻的技術整合創新平臺,讓產學研在此發揮共同創造的能量,除了帶動創新型中小企業,也培育年輕人的系統觀與創新力。工研院為精準的對準市場需求,必須以新技術結合新的營運機制(Business Model)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創造新價值,以掌握未來發展趨勢,協助臺灣邁向創新經濟。

工研院創新院區開工典禮。
工研院創新院區開工典禮。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