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行動無所不在 MWC 2016 重點前瞻

撰文/劉麗惠 圖片來源/法新社

向來為通訊產業風向球的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WC)於日前圓滿落幕,包括設備、晶片、終端裝置與網路科技大廠的盛大展出,呈現出全球行動通訊產業正聚焦人工智慧、物聯網、虛擬實境、5G技術與行動終端裝置等五大重點,臺灣行動通訊產業可在這些領域多加著墨,搶攻市場商機。

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持續前進,為協助臺灣業者掌握全球行動通訊趨勢以及國際大廠的布局策略,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2016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期間,派遣多位分析師前往參訪,回臺後隨即舉辦「MWC 2016展望行動通訊與物聯網產業趨勢」研討會,深入分析國際領導大廠及電信營運商在智慧行動終端、物聯網、下世代通訊(5G)以及創新技術與應用的最新動態,期望透過多元觀點提供,協助我國產業擘劃行動產業的未來發展走向。

智慧手機成長趨緩 多元應用成未來走勢

在探討MWC 2016展覽重點之前,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組長紀昭吟首先針對2016年全球資通訊產業發展動態與趨勢進行預測分析。紀昭吟強調,相較於過去動輒兩位數的成長,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滲透率已達63%~72%,因此2016~2020年的高成長率已不復存在。IEK根據資料指出,2015年全球行動用戶數約47億,到了2020年將達到63億,年複合成長率為3.9%,未來市場主要成長來源來自中國大陸與印度。

IEK產業分析師蘇明勇則指出,2016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將進入個位數成長,預期2016年銷售量落在15.8億支,年成長率僅7.7%,而受到智慧手機平均售價持續走低的影響,根據資料預估2016年銷售營收只較2015年成長4.5%,約3797.7億美元。

不過,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成長率趨緩,未來五年行動寬頻數據使用量卻將大幅攀升,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49%之多,未來,在裝置成長趨緩、數據用量飆升的情況之下,業者無不卯足全勁創新更多應用服務,藉以開拓更大的市場商機。

物聯網(IoT)市場的持續成長,同樣值得廠商期待。IEK預估,2024年全球IoT裝置多達240億個、2020年全球IoT服務市場更將持續攀升。紀昭吟分析,由於行動通訊的發展已經從裝置規格轉向創新應用,因此MWC 2016展覽焦點也從過往發表新機、強調高規格產品等面向,轉向著重在創新應用,例如,三年前就已經推出的IoT設備或行動裝置,雖然在硬體的改變不大,但是應用卻更智慧化,如原本只能用於追蹤的裝置,如今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更多元的創新應用,這一點從MWC 2016展覽主題為「Mobile is Everything」,也可看出脈絡。

MWC 2016聚焦五大領域

綜觀MWC 2016的廠商展覽重點與Keynote的演說內容,可以具體歸納出MWC 2016的五大焦點,分別為:人工智慧(AI)、新一波IoT智慧應用、虛擬實境(VR)、5G網路技術與行動終端裝置等。

人工智慧持續往前推進

紀昭吟認為,數位智慧(digital intelligence)將驅動下一波IoT應用,包括Google以深度學習增強其事業體各種服務、微軟藉由機器學習從智慧商業分析切入、Facebook著重強化智慧社群功能、亞馬遜(Amazon)鎖定智慧零售與物流服務等,都顯示出智慧科技正在全面啟動,引領人類走向新一代IoT智慧生活。

紀昭吟強調,IoT的持續發展與數位智慧科技的往前推進息息相關,MWC 2016展覽現場中,包括IBM、高通(Qualcomm)都以研討會的形式,說明其數位智慧的發展路徑,其中IBM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已經從具備「了解」(Understanding)、臆斷(Reason),再走到學習(Learning)階段。

具體而言,華生最大特色在於能夠解讀非結構性資訊,並以自然語言與人類溝通,進行深度分析,目前華生電腦已被規劃應用在醫療、金融、法律和學術界等需要運用高度專業及複雜語言詞彙的產業,MWC 2016中,IBM更展示了以華生驅動的機器人,顯示出IBM在人工智慧的發展又往前推進一步。

而為加速IoT的發展,IBM與Intel都透過贊助創新團隊運用其機器學習平台,開發各種領域的創新應用,開放創新的策略方向,將使IoT應用加速朝智慧化的方向推進。

另外,從MWC 2016的基調進行觀察,也可看出AI的大趨勢。紀昭吟指出,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以「40億人在網路中」為主題發表演說,描繪出Facebook將在全球上網、社群內容分享以及人工智慧,創造新的網路發展方向;高通總裁艾伯利(Derek Aberle)與F1賽車冠軍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也在MWC發表演說,以人工智慧(AI)加值,描繪高通在智慧型手機走下坡之際,將把內含人工智慧的IoT晶片整合在更多領域,例如在汽車中導入人工智慧,將為高通創造新的成長空間。

新一波IoT應用潮來襲

綜觀展覽現場的IoT應用,紀昭吟說,不同於過去電信營運商多著墨在M2M(Machine to Machine;機器間的資料交換),MWC 2016中電信商開始主動出擊建立IoT生態系統,希望藉此增加營收來源。例如NTT DoCoMo推出IoT Linking平台;AT&T於展會中宣布與微軟、思科(Cisco)、Intel於IoT領域結盟;Verizon也於2015年10月推出Thing Space,宣稱已吸引超過4,000個開發者進入平台。

「另外,隨著各大廠加碼投入IoT,廠商們也逐漸擺脫以追蹤為主要價值的IoT應用,朝更多元且智慧化的應用服務趨近,」紀昭吟以健身運動的IoT應用為例分析,過去此類應用主要採用單一感測器,統計分析使用者狀況,此次展覽現場則出現不少使用數個感測器的IoT系統,透過數據組合進行更深入的解讀,提供使用者更全面性的健康服務。

有鑑於行動IoT成為趨勢,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解決方案也首次在MWC 2016展出,紀昭吟認為,LPWA商用解決方案將於2016年推出,屆時將消除市場分化,並且讓營運商以更低成本建置IoT網絡,加速IoT的發展。

以IoT為基礎,MWC 2016展覽現場也儼如是智慧城市的縮影,其中至少有多達30家全球主要行動營運商、設備製造商、晶片模組與基礎設施業者,展示包括安全監控、水和瓦斯計量、智慧電網、城市停車、自動販賣機和城市照明等類型的應用服務,其中最受矚目的智慧城市應用,非高通展示的CityBridge莫屬。

紀昭吟說,CityBridge為一基金會,由高通與Intersection、CIVIO Smartscape等公司組成,該單位目前正在執行名「連結紐約」(LinkNYC)的專案,主要將美國紐約市上千座公共電話亭,全面改裝為無線網路專案,提供市民免費Wi-Fi上網,提供高達每秒 1000 MB的上網速度,預計2016年七月之前建置7,500個接取點。

虛擬實境當道 各領域廠商爭相投入

IoT之外,之前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成為焦點的VR,在MWC 2016同樣受到矚目。紀昭吟分析指出,綜觀目前國際大廠布局VR/AR的模式,可以分成開放式平台、專屬平台與垂直整合平台等類型。

其中Facebook與Google以開放式平台策略,吸引VR/AR軟體開發商以及設備業者加入,然後提供創新旅遊、虛擬商店等各式各樣的應用服務。例如,現場可見Facebook與三星合作打造的VR旅遊創新應用,紀昭吟表示,透過VR的應用,人們可以透過觀看親友旅遊時所拍攝的照片,間接感受旅遊體驗,未來這樣的應用也將對旅遊業行銷模式帶來改變,例如業者可以透過360度VR照片,提供旅客更深入的視覺體驗,加深旅客前往景點遊玩的意願,因此業者未來都可以透過VR攝影機拍攝內容上傳雲端,採取不同過往的行銷手法。

另外,Google也透過投資新創公司VR攝影機與VR影片製造商Jaunt,加強布局市場。紀昭吟分析,不同於傳統2D影片,VR影片製作除了需要分割畫面以呈現3D感之外,由於觀賞者頭部可以隨意移動,因此畫面視角可以達到360度,而Jaunt利用Stereoscopic 3D技術,成功發展出包含28個攝影鏡頭的VR攝影機,每秒可拍攝35億畫素的畫面,因此獲得Google與迪士尼等公司的投資。

不同於Facebook採取開放平台策略,SONY則走專屬平台方向,一次到位的提供內容開發、應用平台、服務營運到終端設備;至於垂直整合平台則著重在串聯各領域廠商進行策略聯盟,HTC屬之。

MWC 2016現場除了手機廠商三星、LG、HTC端出VR裝置之外,包括電信業者T-Mobile、SK電信與晶片商高通等也都提供現場體驗,其中硬體裝置產品價格區間廣達19美元~799美元,差異甚大,顯示產品硬體規格差別也不小。

不過VR裝置的運作原理都是採用整合感測、顯示、網路並列處理等技術,當使用者移動時,電腦可立即進行運算,再回傳3D臨場情境,提供使用者視覺、聽覺及觸覺等感官方面的模擬系統。紀昭吟舉例,三星 Gear VR的雲霄飛車模擬體驗、HTC Vive的槍戰體驗、LG360 VR的遊戲與教育體驗,另外高通、福特、T-Mobile展示的各種VR應用,也都脫離不了感測、顯示與網路並列處理技術。

總體從MWC 2016的展出看VR後續發展趨勢,紀昭吟認為,未來異質整合運算、顯示技術與互動UI三大技術的提升,是VR/AR能否加速發展的關鍵。對此,高通正就異質整合運算發展高階數位訊息處理器(DSP)技術,藉以達到降低延遲性、避免使用者出現頭暈症狀;VR裝置商則積極提升顯示技術,讓色彩更加逼真、圖像細節更加細膩;還有專門開發互動UI技術的廠商,也積極發展觸覺回饋技術,以及開發以手勢、眼球進行光學辨識的互動技術,讓互動狀況可以更好。

5G科技加速產業翻轉與創新應用

「藉由5G技術與網路架構的革新,未來的網路環境將具備更高速、低延遲與廣域連結等特色,這對加速創新應用服務與產業轉型,帶來新的契機。」紀昭吟從展覽現場直接觀察5G競爭、技術與應用趨勢。在競爭方面,包括電信、設備、晶片大廠都正全面搶進,希望成為主導大局的要角,其中美國晶片商最具領導地位,但中韓電信業者也不甘示弱,尤其中國大陸廠商的技術正持續提升。在技術面,網路功能虛擬化(NFV)與頻譜效率的提升為兩大重點。在應用面,包括虛擬實境互動、自動駕駛汽車、球場體驗的展出內容,呈現出廠商尋求創新應用與體驗的努力。

「5G絕對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從4G慢慢演進,」蘇明勇強調,從愛立信(Ericsson)、Intel、高通、諾基亞(Nokia)、中國移動、NTT DoCoMo、SK電信、華為、中興通訊等國際各大廠商在5G的布局來看,可以發現5G目前的發展進程正在加速,臺灣廠商可以試著從中尋求與國際大廠合作,找到商業契機與布局方向。

Ericsson與電信商加速進行實測
目前,全球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仍然是引領行動通訊產業邁向5G的領導廠商,該公司正與全球許多營運商合作,進行20多項測試案,2016年將進一步與美、韓與瑞典等國營運商合作開始5G實測。蘇明勇指出,愛立信認為LTE-E(LTE Evolution)是下一個重要演進方向,並且在現場宣佈使用MU-MIMO與波束追蹤技術進行5G現場測試,峰值下行速度超過25Gbps,是4G速率的100倍,另外愛立信也正與韓國KT電信合作,將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上,預展創新型5G服務。
愛立信正在建構一個以雲端為核心網路的端到端IP平台,可以提供自動化與分析系統給廠商,藉此涵蓋完整產品組合,蘇明勇認為,愛立信期望透過協助營運商取得新的收入來提高成本效益,藉以為維持愛立信在行動通訊設備領域的主導地位。

Intel發展5G行動測試平台
當設備大廠緊鑼密鼓地與全球電信商進行5G實測之際,晶片大廠Intel也積極與愛立信、KT電信、LG、諾基亞以及Verizon等5G領導廠商合作,發展5G行動測試平台,加速行動通訊產業發展5G技術。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Intel的5G平台應用包羅萬象,從運動器材內的嵌入式裝置、具備防撞功能的無人飛行器(drone)、自動駕駛車到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應用,展現出萬物相互串聯並連結到雲端的世界即將來到,這也將使無線網路面臨前所未有的龐大需求。
蘇明勇提到,目前Intel的5G行動測試平台提供高效能開發,讓業界加快整合與測試5G裝置及無線網路基地臺。此外,Intel也與電信商韓國KT電信、KDDI等加速發展大規模陣列天線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assive MIMO)、NFV等技術,藉以研發與驗證5G無線技術與相關裝置、虛擬網路平台、以及推動各領域的標準化。

高通全面布局5G技術
行動晶片大廠高通在5G的布局也非常全面,該公司在現場展示Massive MIMO、擴展LTE 至未授權頻譜(LTE-U)、授權頻譜接取(License Assisted Access; LAA)、高頻段接取技術(Milimeter Wave; mmWave)等。蘇明勇分析,高通於MWC 2015已發布LAA無線技術,主要將LTE擴展至LTE-U,並宣布將此一項技術應用在小型蜂巢式(Small cell)基地台當中,預計2016年可望進入商用化階段。
目前,華為已經採用高通的LTE-U晶片,與韓國KT合作創新應用;日本NTT DoCoMo也表示歡迎LAA對於LTE和未來LTE升級的可行,同時也已經與華為合作布署LAA場域試驗;再者,美國兩大電信業者Verizon、T-Mobile也已經針對LTE-U進行測試,並計畫從2016年開始在5 GHz和3.5GHz頻段商用布署LTE-U,諸此發展脈絡,值得臺灣行動通訊業者緊密關注。

Nokia計畫銷售5G網路設備
至於諾基亞則在現場展示5G新世代商用無線接入技術AirScale,取代目前廣泛部署的Flexi基地台,藉以徹底改變網路建置方式,蘇明勇引述諾基亞執行長蘇立(Rajeev Suri)的演說指出,該公司5G布署時間將遠遠早於2020年,諾基亞將在2017年就開始銷售5G網路設備,如果時間一如預期,諾基亞可能將會是最早將符合5G標準行動通訊設備銷售給營運商的業者。
蘇明勇另外指出,諾基亞也在現場展示許多5G應用,包括5G無人駕駛汽車、5G工業互聯網連接機器人、5G球場體驗、5G虛擬實境互動、5G超高容量、5G大規模連結以及概念驗證演示等,各種展示都充分顯示出:5G的實現可望早於預期。

各國電信大廠加碼布局5G
再看電信營運商的布局,中國移動在展覽現場宣布將聯合11家合作夥伴,包括愛立信、諾基亞、高通、Intel、華為、中興、大唐、是德科技、海爾、海信等,正式啟動「5G聯合創新中心」。蘇明勇指出,「5G聯合創新中心」下設有開放實驗室,除開展5G創新產品的設計、開發、關鍵技術驗證與優化等,創造更佳的技術探索模式之外,並且將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展各種創新解決方案。
至於NTT DoCoMo自2014年五月起與13家領導廠商聯合發展5G實驗網以來,便積極就5G技術進行各種突破,例如活化高頻頻段的技術發展,因此MWC 2016現場可以看到20GB的實測展示成果,不過,由於目前臺灣未有業者加入,值得臺灣產業警惕。
另外,韓國SK電信也正積極與領導業者合作建置5G網路,不過以韓商為主,像是三星、LG為主要合作對象。蘇明勇強調,2015年SK電信投資18億美元在5G、IoT、Giga網路等領域,希望趕在2018年冬季奧運前完成實驗網,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硬體規格退場 特色產品搶眼

最後一項則是行動終端裝置的發展趨勢。紀昭吟提到,行動終端裝置的發展正朝向以智慧行動終端為核心,串聯各式終端以創新更多元的應用,提供消費者更無縫連結的體驗,這也使得行動終端裝置在民眾生活中,持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行動終端產品除了強調手機規格的持續提升,也高度強調應用服務的延伸,並且也訴求連結物聯網應用。

蘇明勇從MWC 2016的展覽觀察到,由於智慧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包括三星、LG、SONY、小米、華為、HTC以及重回市場的HP等大廠,都開始在硬體規格極限與瓶頸中找尋出路,重新思考手機應該扮演的角色,包括手機軟硬體整合與五感使用體驗,以及延伸發展周邊配件、應用服務等。

三星 Gear VR 4D體驗吸睛
蘇明勇首先提到,三星以5.1吋平面與5.5吋雙側曲面螢幕Galaxy S7系列為主軸,配合虛擬實境應用,以環景攝影機進行拍攝,讓觀眾以Gear VR體驗如臨實境的效果。此外,三星除了依然聚焦更進階的硬體規格表現,並且試著更貼近市場使用者實際需求,如在硬體裝置加入可插卡擴充儲存容量、防水設計等。

LG模組化設計成亮點
蘇明勇接著談到LG獲得MWC 2016最佳新款行動設備獎的G5,該產品主打模組化設計「Magic Slot」,藉由可抽換模組設計,G5可擴大與周邊廠商產品的連接,藉此讓使用者以手機完成更多生活應用內容。另外,LG也在現場展示VR與物聯網相關配件,以及可配合手機應用的遙控機器人等設備,同樣展現手機多元應用的樣貌。

SONY X強調更廣泛的互動
再看SONY採用高通晶片的X系列高階手機產品,蘇明勇說,X系列手機特色在於讓使用者擺脫過度聚焦手機的問題,避免使用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手機本身,也就是說,使用者用手機時,依然可以空出手、眼感受周遭世界,與世界的人事物進行互動。現場SONY也同步展出可互動的Agent、Eye、Ear、Projector系列周邊商品。

HP將手機變身行動辦公裝置
蘇明勇還特別談到HP正採取利基市場發展策略,力求重返手機市場,該公司推出的ELITE X3,為一款使用六吋設備,可單獨做為智慧手機,但也可搭配鍵盤變成筆電,以及搭配顯示器化身桌上型電腦的三合一手機,不過,儘管產品創新,但是受限於成本、通路問題,HP能否成功再戰手機市場,仍待時間考驗。

中國大陸廠商也積極布局
中國大陸廠商部分,小米分別在北京與巴塞隆納兩地同步發表小米5,該款手機強調內部搭載「黑科技」,有更快的影像處理器、更動聽的音訊模組、先進的指令集,市場鎖定在中國大陸與印度。另外,由於小米也意識到單純追求硬體規格已沒有明顯成長空間,因此也開始重視手機向外擴散、連接創新更多應用的機會。至於華為則以MateBook跨界進軍激烈的筆電市場。

HTC ViVE開賣、聯發科推新手機晶片
臺廠部分,HTC的虛擬實境裝置Vive最受矚目。蘇明勇指出,HTC從2015年開始投入發展虛擬實境技術,為的就是能在手機市場之外找到新的獲利機會,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至於聯發科則在現場發表全新的Helio P20處理器,內建八顆ARM Cortex A53核心、圖像處理為Mali T800 GPU,是現階段基於ARM架構最強勁的圖像處理器。


展望行動通訊產業 五大現象

綜合工研院IEK多位分析師針對MWC 2016的完整觀察與分析,可以歸納出行動通訊產業的未來五大趨勢現象。

現象一》IoT進入第三波競爭階段
IoT帶動資料需求與規模將持續暴增,行動通訊產業的第一波競爭在於資料取得,第二波將進入資料解讀與運算,預計第三波競爭將是更大量的結合數位智慧如機器學習科技,以提供更多元創新的應用服務。

現象二》VR競爭進入內容與平台階段
未來VR發展如同智慧手機,初期重點在硬體設備裝置,但是隨著以內容與平台所組成的生態系成型,在硬體規格開發的追趕之下,未來競爭重點將著重在內容與平台所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臺灣ICT廠商如要投入布局,可以試著思考如何進入生態系的環節之中。

現象三》5G加速發展 臺廠掌握契機
5G的布署正加速推進,標準最快可能在2018年~2019年提出,因此國際營運商爭相投入5G實驗網的布署,積極尋求與設備、晶片、終端業者的合作,臺灣廠商可藉此契機切入體系之中,不僅可以掌握5G實驗網的建置商機,更可以取得更多的經驗強化未來產品開發的實力。另外,我國可先尋求特地區域對於行動上網的高速需求,如購物中心、運動場等,透過建置小型基地台的方式來建置5G實驗網,加速臺灣發展5G產業。

現象四》八核心智慧手機將逐漸成主流
在硬體裝置部分,隨著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商在2016年快速轉換到八核心領域,未來八核心智慧型手機產品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IEK的資料顯示,2015年八核心晶片僅占市場總出貨量的10%,顯示成長空間仍然非常大。

現象五》資安疑慮下 指紋辨識需求更大
在行動無所不在的大趨勢之下,也將加深資料安全性的疑慮,IEK認為,此一現象將使更多智慧手機採用生物辨識,未來將有更多中階手機內建指紋辨識功能,而高階手機也將開始在保護玻璃(cover glass)下,採用指紋感應技術,相關技術與產品商機將因此湧現。

綜觀來看,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成熟期,全球行動通訊產業徹底擺脫硬體裝置規格的比拼,國際大廠也都將投資與研發重心放在創新應用服務與更先進的智慧科技方面,這將使行動通訊產業進入新的里程碑,為人類帶來更不一樣的智慧化生活型態。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