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

臺灣參與經濟整合的挑戰與展望

口述/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梁國新 整理/陳婉箐 圖片來源/工研院、商業周刊

現任貿協董事長梁國新在經濟部次長任內,是臺灣對外洽簽兩岸經貿談判的操盤手、兩岸ECFA經合會的主談人,日前應邀至工研院演講,特別以「臺灣參與經濟整合的挑戰與展望」為題,分享亞太區域經濟對臺灣的影響。

對外貿易是臺灣經濟命脈,2014年臺灣貿易依存度已超過110%,面對中國大陸聯合東協組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已完成第一輪談判,臺灣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走出去,積極參與區域經濟。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揭示,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

冷靜思辨 沉澱出走向未來的智慧

新政府上台後,美豬是否開放進口,立即在立法院引發朝野攻防,背後牽涉到臺灣能否加入TPP的關鍵;而2014年的318太陽花學運,導火線則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全球面對貿易談判,或多或少都曾引發民眾反彈,如韓國、日本、紐西蘭等都曾爆發抗議事件。這些示威活動曝露出一些問題,包括經濟成長與財富分配、產業升級與自由貿易、兩岸關係與國際參與、談判透明與資訊保密,要如何取得平衡?必須從這些激動的公眾示威中,沉澱出走向未來的智慧。

以太陽花學運來說,起因於抗議服貿談判不透明,但談判透明度可到什麼程度?實際上參加貿易談判時,一進會議室,美國就會先發給保密條款,簽了才給談判文件,以免明天就在報上看到原文照刊。我認為,某種程度保密是必要的,但仍須經民意代表監督,這有點像公司對公司,不管技術合作或產品研發,不可能在未達成協議前給所有人看,但也不能永遠保密,須在某個時間點說明。

也有人說太陽花偏重反中,而非反黑箱,有些政策考量有民粹思維在其中。這讓我想起,林肯總統在1858年發表的著名演說:「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It will become all one thing, or all the other.」(一個分裂之家不可能存續,因為將面臨很大的矛盾),何嘗不也是今日臺灣某些現象寫照,希望大家能取得共識,否則往下走很困難。

加入國際組織 共享自由化待遇

有些人說,我們是不是太強調FTA效能,美國就沒急著想簽,但各國天然環境不同,臺灣是一個海島,僅有2,300萬人口,從規模來說受限很大。2014年日本的貿易依存度為32.7%、中國大陸41.5%、韓國77.9%、臺灣則達111%,因此,能否在國際貿易上占有一席之地,臺灣的需求遠大於競爭對手。

在此前提下,我們來回憶一下,臺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享有什麼好處?成為WTO會員後,我們在國際間享有公平待遇,也能參與制訂國際經貿規範,維護我國權益;還可透過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經貿糾紛;對外開放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同時也開放市場競爭,增進消費者福祉;並能擴大國際活動空間,提升國家地位。

以面板業為例,根據WTO架構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面板為零關稅,不過,歐盟將後期發展的19吋以上大尺寸加上端子的液晶顯示器,視為電視機產品課徵14%關稅,包括奇美電、BenQ等臺廠輸歐成本大增。臺灣在2008年聯合美日向歐盟要求諮商,但未獲善意回應,因此聯合控訴歐盟,打了兩年官司後勝訴,WTO於2010年公布最終報告,輸歐液晶顯示器將免除14%關稅。依2008年臺灣大尺寸面板輸歐產值新臺幣1,400億元估算,享有零關稅待遇後,臺灣業者一年可省下196億元的關稅支出。

由於臺灣外交處境艱難,不加入國際組織,就如同在臺灣沒身份證,受委曲也沒辦法告狀,加入WTO即可與各會員國共享自由化待遇。

區域經濟整合 策略聯盟促進投資

而區域經濟整合的目的在於,深化貨品自由貿易,降低關稅及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強化與全球供應鏈之連結;也擴大服務貿易開放,進一步開放各國服務業市場,排除跨國服務貿易障礙,促進投資活動;並強化各國法規調和,使各國相關技術規格、環保及勞工等法規與國際接軌。

全球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共有419個,從1948年至2015年區域貿易協定全球發展趨勢可看出,2000年後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占總數逾70%,對臺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TPP,可用太平洋盃來形容,而RCEP則是亞洲盃。

為什麼臺灣需要加入TPP與RCEP?因TPP 12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祕魯、智利、澳洲、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新加坡),占臺灣出口比重34%;而RCEP 16國(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印度、紐、澳)更占臺灣出口比重58%。扣除重疊的七國,TPP加RCEP占臺灣總出口72%,如果兩者都談成,就等同穩固臺灣經濟大半江山。

很多人覺得臺灣偏重TPP,忽略RCEP,這是因TPP是新的談判,但RCEP是東協與其他六國簽署FTA,統合在一起,因臺灣手上並沒有與東協的FTA,所以無法直接進入RCEP。而TPP是第一個高度開放性質的FTA,從2008年開始談判,到2015年公布文本,今年二月簽署協議,兩年內由TPP各國進行批准程序,批准後才會生效,生效後才會有第二輪談判,如果第一輪未生效,就不會開放新成員加入,因此何時生效很重要。

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希拉蕊與川普都公開反對TPP,但我們得假設它會成局,因為美國從未如此浩大地談判,最後卻破局,因此臺灣必須做好參加第二輪談判的準備。

根據2014年資料,臺灣貿易所享受到FTA覆蓋率僅約9.74%,日本達22.71%(TPP生效後將升至39.69%),韓國為64.29%,新加坡則高達76.65%,顯見臺灣未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廠商將處於不平等的競爭環境。

以東協、歐美市場來看,臺灣在美國與東協的市占率,在韓國和這些國家簽署FTA後,發生結構性變化。2007年韓國與東協FTA生效,2008年起,臺灣從原本市占領先反轉為落後;在歐盟,雙方市占率也有逐漸拉大的情況;在美國,2012年韓國與美FTA生效後,市占從2.6%升至2015年3.2%,臺灣僅由1.7%略升至1.8%,可明顯看出FTA的影響。

突破政治與經濟挑戰

兩岸經濟方面,雙方於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2011年同時啟動貨品談判、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四項後續協議協商,當時雙方共識是四項一起啟動,哪個先談完就簽協定,目前已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服貿仍在立院審議。

總統大選後,兩岸貨貿談判暫停,經濟部長李世光已表示「服貿重審、貨貿續談」,要在兩岸監督條例三讀後,在其架構下推動,在此之前,暫時不會直接重啟貨貿諮商談判。但因桃園是臺灣汽車產業重鎮,面對業者的殷切期盼,桃園市長鄭文燦主張貨貿談判要立刻重啟。貨貿談判何時能再啟動,攸關工具機、汽車、石化、面板等四大產業的競爭力,亟需新政府去思考。

中經院曾做過TPP對我國經濟影響的評估,如果臺灣加入TPP,GDP可增加1.95%,總就業人口則可增加0.65%,進口與出口量各成長5.65%、7.61%;反之未加入的話,就會導致負成長。

臺灣加入TPP或RCEP確實面臨很多挑戰,在政治面,礙於國際政治現實,我們和許多國家無外交關係,因而與成員國正式溝通平台不足;在經濟面,臺灣貿易仍有待完全自由化,將所有貨品納入談判,全面性地討論FTA章節,以及盤點內部法規,包括國營企業、勞工、環境、金融及電信法規等,須達到一致性。

究竟TPP對個別產業會帶來哪些影響?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暨趨勢研究中心IEK報告,全球四成登山滑雪服的戶外機能布料、五成消防隊防火衣及全球眾多知名運動服品牌布料,都來自臺灣;過去20年臺灣紡織業每年出口額約在110至120億美元,八成為紗布,第一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其次是越南,在越南加工後銷往美國。但TPP生效後,就必須在TPP國家生產紗,所幸目前TPP國家尚少,更有五年過渡期,供應不足部分可由非會員國生產;也就是說,臺灣廠商還有五年緩衝期,因此五年內我們須談進TPP,否則很多紗廠可能外移。

另外,自行車產業經過多年努力,去年成車出口399.5萬多台,出口值18.9億美元,單價達474美元,都較2014年成長,顯見臺灣自行車產業邁向高值化。如果未來不能加入TPP,12國平均關稅達7.55%,整車更達8.06%,廠商可能就得被迫關廠出走。

國家整體利益為上 兼顧弱勢產業

加入TPP對臺灣衝擊最大的可能是農業,尤其是自給率高的稻米與豬肉。但臺灣農民平均年齡逾60歲,年輕人不願從事農業,務農人口減少,加上自然資源有限,水資源稀少,每年都與科技園區搶水,到底水要用來種稻,還是做高科技生產,值得思考。
從管理學「木桶理論」分析,把長短不同的木頭架構成木桶,盛水程度取決於最短的木頭。假設臺灣參加貿易談判,完全取決於農業容忍度,那麼其他產業發展將有限。看問題須以國家整體利益作考量,當然仍要想出配套方案,輔導好弱勢產業。

TPP與RCEP都有意擴大會籍,臺灣必須盡早加入,愈晚損失愈大,可能要付的成本越高。尤其現在很多貿易與產業討論都沾上政治色彩,必須冷靜下來討論國家利益。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名句:「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臺灣現在正有這種感覺,看到希望,卻仍有很多難處。

未來討論區域經貿協定時,建議把握幾項原則,首先是貿易自由化要繼續延展,沒有回頭路,也就是要撤除關稅與非關稅保護;其次是產業升級須持續推動,提高附加價值,發展低耗能、低汙染產業;而貿易管理方式要與國際接軌,以科學方法做風險評估;兩岸與國際事務必須齊頭並進,否則會遭遇實際上的困難;TPP與RCEP則要雙軌進行,建立起全民共識,避免內耗。如果五年內TPP不能達陣,臺灣許多產業很難在國際間競爭下去。

工研院產業學院「藍海系列演講」邀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梁國新蒞臨演講,認為臺灣必須走出去,積極參與區域經濟。
工研院產業學院「藍海系列演講」邀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梁國新蒞臨演講,認為臺灣必須走出去,積極參與區域經濟。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