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 News

總統蔡英文肯定工研院做臺灣產業發展後盾

撰文/王珮華、劉映蘭 圖片提供/工研院

總統蔡英文到工研院視察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成果,她肯定工研院是產業堅實的後盾,在臺灣扮演技術領頭羊的角色,也是中小企業創新的驅動力。

總統蔡英文到工研院視察合照,左起依序為經濟部長李世光、工研院院長劉仲明、科技政委暨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立委柯建銘。
總統蔡英文到工研院視察合照,左起依序為經濟部長李世光、工研院院長劉仲明、科技政委暨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立委柯建銘。

總統:期待工研院再一次挑起經濟發展的擔子

總統在致詞時表示,產業的發展對臺灣很重要,希望在尋求創新的題材時,能夠回應民眾的需求,解決包括超高齡社會、環境污染等社會議題,透過研發與創新,讓大家的生活更好,讓社會永續發展,這些都需要工研院的協助。她說,工研院做為學界與產業的橋樑,期待工研院同仁將「如果沒有工研院,臺灣產業會變成怎麼樣?」的問題放在心裡,再一次挑起臺灣的工業、產業與經濟發展重要的擔子。

在參觀創新成果技術特展時,總統對於工研院研發的「高速充放電鋁電池」技術,能夠將能源有效儲存及利用,是下一代的儲能利器,並可解決電池穩定、安全及耐久性等問題,對於能源或再生能源的使用將發揮更大的貢獻,有助於綠能科技產業政策的推動深表讚賞。對於工研院研發的水科技「奈米纖維濾膜」與「玻璃微孔洞材料」,能夠運用新技術將廢水處理循環再利用,不但大幅減少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處理成本,更達到節水的成效,可協助高雄產業及民生用水達到水循環經濟的使用效益,更有助於打造高雄地區成為高值材料循環專區,兼顧環境保護及循環經濟的發展。此外,對於工研院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投入技術與人才等資源成立新創公司,落實新技術產業化的成效,皆給予高度肯定。

其中,總統對工研院的「研磨拋光機器人技術」印象深刻,她對於此項技術能夠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給予肯定;原本水五金的研磨過程大量仰賴人工,不僅拋光師傅必需暴露在粉塵中,拋光品質控制也有難度,如果可以透過人機協作,人力負荷可以減輕,生產速度加快、生產品質也可以提升。總統提到,水五金是許多中小企業的集合體,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產業,如果這個產業能夠有各方力量的集結,工研院也能幫助水五金技術升級,將這個產業轉變為下一世代有競爭力的產業,相信是臺灣傳統產業升級很重要的指標,其他產業也會受到水五金產業的鼓勵。

配合五加二政策 連結在地產業生根

面對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劉仲明表示,跨領域合作以掌握下一波軟硬整合的智能化系統發展,是產業發展關鍵。工研院積極配合政府創新產業計畫五加二政策,推動新技術產業化的最後一哩路,連結上中下游產業在地發展,並與國際領導型企業合作,快速捕捉商機,促成產業新聚落形成。包括選擇已推進至試量產或場域驗證的項目,例如:卷對卷(R2R)OLED照明試量產線及應用系統、航太及運輸零組件快速試製及示範與驗證基地、智能醫院系統、高階醫材臨床前試驗中心、物聯網雲端資料中心,以及國際級水務產業開發及推動平台,協助連結在地產業生根發展。

近來智慧機械將在臺中建置航太及運輸零組件快速試製及示範與驗證基地,打造智慧機械系統驗證生產線,並由工研院主導產業應用,預計四年後成立新創公司。而國際級水務產業開發專區及推動平台,將結合工研院頂尖的創新膜材技術,將生活廢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再生水,預計五年內,在大高雄地區建立完整高值化材料水資源產業鏈。綠能科技方面,劉仲明指出,工研院將聚焦節能、創能、儲能、智能系統、高值材料循環主軸,以關鍵自主技術與研發成果,打造台南沙崙創新綠能科技園區,成為臺灣綠色能源及綠色生活科技「研發」與「產業」重鎮。

第1站:一點就動,最安全、最精細的工作夥伴──安全型協作機器人

機器人時代來臨,總統也很關心工業用機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生產,她特別伸手體驗這台一點就動、一觸即停的安全型協作機器人。為確保勞工與協作型機器人一起工作時的人身安全,國際標準組織(ISO)發表ISO/TS 15066協作型機器人新技術規範,做為ISO 10218「工業機器人安全要求」標準的補充文件,未來所有的協作型機器人製造商與零件開發商,都必須依循此一規範進行設計。工研院所研發的安全型協作機器人,已率先合乎ISO/TS 15066協作型機器人新技術規範,可確實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同時,工研院更開發觸覺順應手環模組,只要一隻手指點觸機器手臂末端的順應手環,就能用最直覺的方式操作機器人,並可達到精準定位的順應協作需求。

第2站:結合航太與工具機產業,進軍國際──智慧機械技術

工研院響應政府政策,蔡英文特視察智慧機械集聚的技術能量,以高精度切削和車銑技術,帶動位於中臺灣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原本機械產業近年來受到就業人口減縮、產業國際競爭遭受前後夾擊的雙重挑戰,由工研院結合航太與機械工具機業者,籌組航太產業聯盟,建構航太智慧製造及中部地區共同量測中心,協助整合國內精密製造業者組成航太旗艦隊,切入航太高值化應用領域,並開啟國內航太與工具機產業的深度合作,計畫打入國際產值達5.57兆美元(約新台幣178兆元)的航太市場供應鏈。

第3站:一分鐘充飽的超級電池──可高速充放電的鋁電池

總統拿起由「可高速充放電的鋁電池」所充電發光的LED等,非常驚艷!這項技術是工研院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共同合作,以地球上蘊藏豐富的石墨和鋁為原料,研發出新一代鋁電池。不但可撓曲、安全性高,一分鐘就能充電,可充放電超過三萬次以上,超越鋰電池的一千次,穩定、安全、具耐久性,即使受到外力破壞,亦不須擔心引發災害,是未來儲能的超級潛力新星。一般汽車鉛酸電池若改採用鋁離子電池,壽命可望延長至10年以上。鋁電池是一種容易量產的薄型導電材料,使用上可和紙張一樣柔軟、可彎折。此研究成果一舉登上英國《Nature》期刊。目前已申請美國及臺灣專利,與史丹佛大學專利共享。未來鋁電池可以搭配再生能源發電機組,裝設定置型的大型儲能裝置,並且能針對不同需求與特性來製造生產,進一步更有機會取代壽命較短的汽車鉛酸電池,或提供動力給輕型電動車。

第4站:低壓高水量、輕鬆取水不費力──奈米纖維濾膜

政府也相當重視環綠能科技產業,總統在看到工研院今年入圍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非常開心。此技術是全球首創廢液晶螢幕處理再利用技術,面板玻璃有別於一般玻璃,具高度耐酸、耐高溫等特性,經改質技術成為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對銅離子具備極高的吸附能力(每公克吸附劑可吸附47毫克銅),評估可用以處理國內大量的含銅電鍍廢水,同時解決廢液晶面板玻璃之去化問題,相較於現行之化學沉澱法,約可減少一億元處理成本,預期可將國內每年回收600公噸之廢液晶面板改質為540公噸奈米孔洞吸附材料,不僅可減少480萬元廢棄物處理成本,亦可應用於處理廢鉛蓄電池處理業之含鉛廢水8,750公噸及電鍍業之重金屬廢水90萬公噸,且自電鍍廢水回收182公噸重金屬,價值達2,687萬元。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