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生活十大痛點有解方

整理/陳玉鳳 圖片來源/工研院

日前工研院盛大舉行「2016IEK專刊發表會暨臺灣智慧城市發展關鍵論壇」,發表 IEK年度專刊《解問題:智慧創新 樂活城市》,提出食品安全、災害防治、環境監測、高齡照護及能源效率等十大關鍵議題及解方,並邀集產官界共同探討臺灣發展智慧城市的切入點及未來願景。

產官界共同參與2016IEK專刊發表會暨臺灣智慧城市發展關鍵論壇,探討臺灣發展智慧城市的切入點及未來願景。
產官界共同參與2016IEK專刊發表會暨臺灣智慧城市發展關鍵論壇,探討臺灣發展智慧城市的切入點及未來願景。

秒懂台灣智慧城市十大關鍵議題及策略
秒懂台灣智慧城市十大關鍵議題及策略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長期致力於觀測科技產業趨勢脈動,並自2013年開始每年發表IEK專刊,探討當前最重要的產業議題。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世界都市化前景報告」,全球70億人口中有半數居住在都市地區,其中擁有超過一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已從1990年的10個增加為現在的28個。另根據我國內政部調查,臺灣人口持續往六都集中,近七成的人集中在六個直轄市。都市化所衍生的治安、塞車、汙染…等等問題,越來越需要仰賴科技力量介入解決,這正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從市場發展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的主要訴求就是解決人民生活的痛點,而其中的每一個解方都有可能形成新興的市場需求。透過多方研究,工研院IEK歸納出臺灣十大在地民眾生活痛點,分別是食品安全、災害防治、消費購物、環境監測、居家生活、觀光旅遊、行的便利、能源效率、高齡照護及犯罪預防等。臺灣若能運用創新科技、政府開放資料、開源軟體或硬體、群眾創意等,針對這10大痛點提出解決方案並建立智慧城市產業供應鏈,則臺灣經濟轉型將再添一大動力。

智慧城市如何促成商機蓬勃?基本上,智慧城市的建構需仰賴感測技術、有線/無線網路、行動網路與雲端運算等科技,因此智慧城市的建置不僅影響城市運作的效率和品質,也創造龐大的經濟價值,更被視為是智慧型手機之後的最大成長商機所在。世界銀行估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在達到實際應用程度的85%後,財富約可增加2至2.5倍。

結合區域創新  關注在地需求


智慧城市商機誘人,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於論壇致詞時指出,發展智慧城市的關鍵,在於智慧城市發展與區域創新息息相關,且需與在地需求緊密連結。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在地政府與在地產業必需建立共識,透過在地大專院校及學術機構的鏈結,找出創新的在地想法並結合製造優勢,共同針對當前生活環境提出改善之道,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產業,「這也正是工研院近年積極扮演的角色,透過智慧科技加值,協助產業升級。」吳政忠強調。


 


他同時也提到,「城市的主體是人,一定要『以人為本』,我們不能再獨尊效率經濟,我們必需懂得觀察人的生活、人的需求,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培養出結合科技及人文專長的數位跨領域人才,工研院已長期投入相關人才的培育。」


 


智慧城市火車頭  拉動臺灣產業升級 


工研院院士、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於論壇致詞時也表達相同看法,「我們現在應該要走到微笑曲線的最右邊,也就是使用者需求及服務,我們需透過科技、人文、製造的跨領域結合來解決問題,目標就是讓人類活得更快樂、更舒適。」 



看好智慧城市的發展,工研院院士聯誼會已成立智慧城市推動小組,期望能以智慧城市為火車頭,來拉動臺灣其他產業前進升級。施振榮並提醒臺灣業者應該一改過去以服務西方歐美市場為主的觀念,因為智慧城市的主戰場是在亞洲。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指出,臺灣擁有適當的國土、適當的人口,且擁有深厚的資通訊產業實力,發展智慧城市的條件不輸其他大城市,非常適合做為各種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試驗場域,「針對臺灣的在地問題找到解方,透過複製,在國外也能創造市場。」


 


學習先進典範  IEK專刊提出關鍵解方


臺灣究竟該如何發展智慧城市,蘇孟宗建議應學習英國與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的新興模式,包括,以人為本,解決在地問題;從大型公司主導,轉向擴大公民參與;以及利用開放式平台,促成創業生態圈,激發跨界跨域創新動能等。 



為集思廣益,此次論壇亦邀集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臺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副主任委員吳漢章、聯安醫院執行院長吳右任、龍吟研論總監李竺姮、宇萌數位科技創辦人白璧珍等各界領袖參與,共同描摹臺灣智慧城市發展的新願景(表)。此外,2016 IEK專刊《解問題:智慧創新 樂活城市》已針對臺灣發展智慧城市的定位及策略已提出諸多深入解析,並針對各項關鍵議題提出解決方向,值得有志人士探究箇中商機及市場可行性,為切入智慧城市產業及早做準備。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