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

「忘了復甦」的全球總體經濟趨勢

口述/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 資料整理/賴宛靖

金融海嘯早已結束、市場回歸基本面,但為何遲遲無法回到正常水準?現階段從全球經濟成長率研判,好消息是,看不出未來有什麼壞消息,但壞消息是,未來也沒有什麼好消息。經濟成長已進入無風帶,正面思考是風平浪靜,負面思考則是無風借力得靠自己划。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今年四月所做的2000年至2019年長期比較表顯示,2000年到2005年全球經濟歷經網路泡沫,平均經濟成長率尚有4%的水平;2005年到2009年遭遇金融海嘯降到3.8%;2010年至2014年仍有4%,然而2015年到2019年竟只有3.4%。如果普遍認為金融海嘯已結束、市場基本面回歸正常,為何未來五年不能回到正常水準?對此我用「全球經濟成長出現『失憶症』」來形容。


 


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以上報告是統計至今年三月,而八月發生了英國脫歐、英國央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QE)及恐怖攻擊。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沒料到英國脫歐,於是七月份的預測做了調整。英國2017年全球經濟展望(WEO)降至負0.9,本來預估今年英國經濟成長率超過2%,如今掉至1.3%,顯示國際對英國脫歐後的未來看法保守;針對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率下修至0.1到0.2%,對新興市場國家下修較少,顯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英國脫歐對先進國家影響較大。


 


再來研究德國著名的景氣調查機構於8月16號出爐的《World Economic Survey》顯示,歐美亞三大洲的景氣預測都是下跌的,顯然脫歐影響不僅是歐洲,連帶導致亞洲新興市場疲軟不振,但其背後仍有不同因素,像是中國大陸經濟仍處於下行階段,不管指標預測如何,經濟仍一再降溫。


 


而臺灣的出口在連續15個月衰退後,年增率終於在七月份走向正成長,但細看金額,七月出口為240億,以往高峰有260或270億,我不認為有什麼值得高興之處,且目前還看不出有回到250億的格局,因此臺灣產業還要多加努力。


 


聯準會升息陷入天人交戰


聯準會官員在今年四月份曾預計,由於美國第一季經濟表現不錯、就業數字強勁,最快可能於六月升息,因此美元走強,然第一季GDP僅有0.8,因此七月時聯準會官員改口說相信將來會升息,把理由推給英國脫歐,導致市場混亂,美元於年中逐漸走弱。


 


其實六月份美國公布非農就業數字連續兩個月都超過20萬美元,給市場打了強心針,本來有機會反彈,認為升息條件已成熟,但聯準會鴿派官員對此仍有疑慮。其實美國失業率在4.9%左右,薪資成長在2.6%左右,算穩定改善,是有升息條件,但為什麼不升?我認為是美國面臨總統大選導致決策保守。


 


然研究聯準會決策官員預測未來幾年聯邦基金率(Fed Funds Rate)的軌跡,中位數於今年年底是0.875,去年聯準會升息1碼,利率從0到0.25,再從0.25升到0.5,中位數來到0.375,換言之從0.375到0.875是升息兩碼;而期貨市場預測中位數為0.477跟現況接近,顯然官員總是比較樂觀。


 


六月份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公布的數字可見,今年12月是最後一次升息機率為33.5%,八月份公布的數字升高到48.5%。但仍未過半,顯然與聯準會官員認為的升息兩碼差距仍大。


 


受脫歐之累 歐洲經濟前景未明


歐洲第一季表現不錯,第一季歐元區經濟成長有0.6%,第二季卻腰斬成0.3%,年增率由1.7%降至1.6%,歐元區失業率雖有下降,但失業率仍高,且就業問題未解又有大量難民湧現,造成社會動盪,加上歐洲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個是0,一個是1,都是很低的數字,所以歐洲央行還有空間做負利率,於是7月21日提出的貨幣政策對市場暗示,量化寬鬆會持續延長到2017年三月,有必要會再延長,也會再加碼購買債券,此對金融市場的資產配置將產生不小影響。


 


中國大陸貨幣政策持續審慎保守


中國大陸第二季經濟成長率6.7%,季增年利率為1.8%,感覺有改善,但仔細分析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長期還是下探。中國大陸自今年以來沒降過息,沒降過任何存款準備率,且消費者物價指數現已不到2%,但為何不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我想能分析出幾個理由:其一進出口還是負成長。外匯存底高峰時有將近四兆,現在剩3.2、3.3兆,不只是減少7,000億美金這麼單純,中國大陸的外貿每年出超5,000億美金,等同資金外移一年高達1兆多美金,難怪中國大陸不敢讓資本向下開放,放了外匯存底可能掉得更兇,這也是人民幣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中國大陸還有另一個矛盾是,貨幣供給M1(短期)是往上,M2(長期)是往下,呈現分歧局面,顯示長期資金成長率是往下,短期資金(熱錢)是往上的;專家認為M1穿破M2時股票會大漲,中國大陸已經穿破很久了卻沒漲,原因是熱錢都跑去房地產了,這也突顯出中國大陸貨幣政策面臨的困境,一放錢進房地產就漲更多,造成更多泡沫。中國大陸官員也說,中國大陸的利率仍高、年增率將近7%或8 %,但恐怕已到了流動性陷阱,就算採取降息也沒什麼幫助,因此到目前中國大陸貨幣政策仍審慎保守。


 


基本面與股市脫鉤


由美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S&P)跟製造業指數(ISM)分析,製造業指數代表企業基本面,股價代表金融市場的表現,可窺見2008年與2009年股市一路漲,如今股市創歷史新高,但製造業指數卻上下震盪,與高點相比是下滑的,符合美國經濟成長率下滑趨勢的預測,但股市卻一路勁揚,顯見股市與經濟基本面已脫鉤。


 


目前全球經濟似乎陷入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況,像歐元對美金強勁,不被看好的貨幣居然能走強,令人訝異。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大自然自己會找出路」,市場也是,但是口袋裡的資金卻要善於應用,因為,它是不會自己找出路的。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