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 News

展現創新研發實力 國際獎項大放異彩

整理/洪晟芝 攝影/黃鼎翔

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獎」稱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第 54 屆得獎名單揭曉,臺灣科技專案研發技術成果豐碩,工研院多達11項創新科技入圍,並有五項技術得獎,締造了連續九年獲獎佳績,讓臺灣的科技研發成果與創新能量,再度躍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工研院多達11項創新科技入圍「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並有五項技術得獎,締造了連續九年獲獎佳績。
工研院多達11項創新科技入圍「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並有五項技術得獎,締造了連續九年獲獎佳績。

在經濟部技術處與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以「iSmartweaR智慧感知衣」、「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行動輔助機器人」、「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以及「SpeedPro製程優化軟體」等五項創新科技獲獎;資策會以「視覺化導覽解決方案」從創新技術軟體與服務類中脫穎而出。今年臺灣獲獎數與麻省理工學院、陶氏化學公司並駕齊驅,並超越美國太空總署(NASA)、通用汽車(GM)等研發實力一流的單位,顯見臺灣科技實力以及創新研發技術已達國際水準,同時也奠定了臺灣產業科技的國際地位與形象。

產業化潛力 獲國際肯定

工研院院長暨資策會執行長劉仲明提到,新技術的開發是一條漫漫長路,此次獲獎,代表對研發人員的鼓勵與肯定,更對後續技術的產業化,產生很大的助力,而產業化正是臺灣獲獎技術領先其他各國之處。每年申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技術高達上千件,過去九年工研院榮獲27個獎項,資策會也獲得了五項,今年再度傳出捷報,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顯示科技專案研發的創新技術獲得國際肯定。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評審主委提姆‧史達特(Tim Studt)以他長期擔任評審的經驗談到,工研院的創新技術能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肯定,從產業觀點來看,是因為工研院這些創新科技深具產業化的潛力,可以迅速地獲得業界採用及商業化量產,進而達到產品上市的目的。

劉仲明強調,獲得國際獎項是創新推動成功之前的一個亮點,要如何掌握方向且有效率地繼續往終點邁進,要從人的需求出發,以人為本,真正解決問題,在這個前提之下把新科技不足的地方,運用各種方式提升,不僅創新,更要切合產業所需。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傅偉祥表示,科技專案技術研發團隊連續九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代表臺灣在全世界科技研發上有重大突破,尤其目前政府正在推動五大產業創新研發,這些獲獎技術將成為支援產業轉型、產業升級的重要動能。

行動輔助機器人 友善科技造福傷友

這次獲獎的技術均是以前瞻創新技術解決目前人類及產業的問題,其中,「行動輔助機器人」便是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秉持使用者導向,以使用者角度進行創新研究開發,優先考量使用者的生理條件和生活模式,依據人機合一之行走步態設計,在腰部位置裝設感測器,偵測使用者的姿態,評估走路時步態的風險;同時減少對使用者設限,減輕機器的重量,方便傷友自行穿脫,增加穿戴的便利性。

多年來工研院投入友善科技發展不遺餘力,研發行動輔助機器人,就是希望能幫助脊損傷友可以獨立、安全地使用輔具,並擴展日常生活之活動範圍,帶來生活的便利性。劉仲明提及,由於全世界對於這項技術的需求非常大,因此目前正積極促成新公司的成立,將此研發技術商品化,推動至全世界,讓更多人獲得幫助。

行動輔助機器人能幫助脊損傷友可以獨立、安全地使用輔具,並擴展日常生活之活動範圍,帶來生活的便利性。
行動輔助機器人能幫助脊損傷友可以獨立、安全地使用輔具,並擴展日常生活之活動範圍,帶來生活的便利性。

智慧感知衣 跨領域結合開創新局

另一項前瞻創新解決問題的獲獎技術為工研院與儒鴻紡織跨領域的合作,透過非接觸式雷達感測技術,提供量測脈博、心跳、呼吸等生理訊號,並且在材料和製程上著手,以奈米銀線取代銀粒和銀片,提供和織品相同的觸感及更佳的導電效果,開發出「iSmartweaR智慧感 知衣」,不但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才能量測的限制,也擴大了穿戴應用的範疇。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表示,未來這項技術將擴展至健康照護和運動服飾兩大領域;健康照護領域目前正和醫院洽談中,估計一年後這款智慧衣將有機會上市。

洪鎮海談到,儒鴻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智慧衣,二年多來歷經了很多辛酸、克服了許多困難,工研院同仁不斷地突破創新,做出印刷天線和微型雷達技術,為智慧衣增添附加價值。「誰說異業不能結合,傳產不能走向科技化?只要大家有意願去做,持續異業合作往前邁進,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智慧感知衣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才能量測的限制,也擴大了穿戴應用的範疇。
智慧感知衣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才能量測的限制,也擴大了穿戴應用的範疇。

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 潛力無窮創新應用

「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技術也備受矚目,由工研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共同合作研發,透過與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在一年間即找到突破的關鍵,擺脫以往鋁電池材料的技術瓶頸,找出鋁金屬與石墨的最佳搭配組合;同時研發出能在短短一分鐘內快速充飽電,且可彎曲、可撓,又容易量產的薄型導電材料,未來能配合不同需求與特性進行生產。鋁離子電池擁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可高效率快速充放電等特性,突破鋁電池壽命不足的限制,可望取代傳統鉛酸電池,應用於汽車電瓶、電動輔具車、倉儲電動車及再生能源儲能等領域,成為下一代儲能新星。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陳鈴慧表示,工研院以能源相關科技「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在臺灣正值著重發展再生能源之際,更顯得意義非凡,未來若能發展成為儲能的應用技術,搭配再生能源發展,將可使臺灣能源更有競爭力。

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低成本、高安全性、可高效率快速充放電,可望取代傳統鉛酸電池,成為下一代儲能新星。
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低成本、高安全性、可高效率快速充放電,可望取代傳統鉛酸電池,成為下一代儲能新星。

多屏抬頭顯示器 物聯網應用新商機

此次以物聯網相關技術獲獎的「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是以微型雷攝投影技術為核心,採用新一代顯示與光學技術,在駕駛視野前方創造一個透明顯示場域,避免駕駛因低頭看儀表板或導航設備造成分心,提高道路駕駛安全。此裝置的特殊之處,在於結合工研院的專利技術「蝶式分光技術(Butterfly Beam-Splitter)」,透過此技術,將26吋左右的寬幅畫面分割成三個獨立畫面,投射在駕駛前方兩公尺視線範圍,並將屬性不同的資訊分門別類獨立顯示。

工研院已將此技術技轉給廠商,相關商品也已投入汽車後裝市場,未來將進一步串聯各項關鍵元件的供應環節,以迎接抬頭顯示器標準配備市場需求,推升車用電子新商機,產生突破性的創新。

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採用新一代顯示與光學技術,在駕駛視野前方創造一個透明顯示場域,提高道路駕駛安全。
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採用新一代顯示與光學技術,在駕駛視野前方創造一個透明顯示場域,提高道路駕駛安全。

製程優化軟體 發揮產能加速產業升級

智慧製造相關技術方面,工研院研究團隊歷經無數次實驗、蒐集各式材質、刀具的切削應用數據,建立龐大資料庫後,逐步構建出「SpeedPro製程優化軟體」,讓工具機彷彿內建虛擬的專業技師,能夠計算出加工路徑上每個點的刀具與工件受力狀況,將每個工件完美且一致地生產出來,並確保刀子不斷裂,達到保護高價零組件及發揮製造設備最大產能等目的。「SpeedPro製程優化軟體」結合切削動力學與最佳化方法,幫助更精確地駕馭工具機,掌握生產過程的變數,讓每個細節量化,大幅改善生產效率,同時提供產業快速整合應用的捷徑,協助產業升級。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