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08期2017年06月號

出版日期:2017/06/15

正方形 Icon 專欄Column

從泰國經濟轉型 展望東協共同體2025

口述/泰國外商聯合總會(JFCCT)主席、泰國臺大校友會副理事長 康樹德 整理/賴宛靖 圖片提供/工研院、Fotolia、謝慕郁

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而位居東協重要地位的泰國正推動大規模改革計畫,力求轉型成高附加價值和創新驅動的經濟型態,蛻變為「泰國4.0」,積極向外資招手。在此波革新浪潮中,臺灣企業可從中嗅出商機並站穩腳步,在南向中取得「雙向」優勢。


世界各國為挽救經濟紛紛打出新政策: 美國有「A Nation of Maker」、英國則是「Design inInnovation」、中國標榜「Made in China 2025」,而新加坡喊出「Smart Nation」,泰國訂下的方針則是「Thailand 4.0」。

翻開泰國經濟轉型發展史,「泰國1.0」鞏固傳統農業,「泰國2.0」落實輕工業,「泰國3.0」積極布局重工業,而「泰國4.0」則是創造高附加值產業。嚴格說來,泰國2.0、3.0 的升級,皆有歐、美、日、臺等幫上忙來點燃火花,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當泰國亟欲邁向4.0時,仍積極向外商招手。

泰國力推的4.0 鎖定高附加價值及具備創新驅動實力的產業,包含已有實力基礎的產業如現代汽車、智能電子、高端及醫療旅遊、農業和生技、食品加工業等;再擘畫出與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產業,像是機器人、航太、物流、生質燃料和生物化學、大數據產業、高端醫療等,希望將產業昇華為價值導向(Value Base),打破以往以代工為主、「Do More for Less」,大量衝高營收的工業型態,轉向Innovation、Technology & Creative及Trade in Service,也就是「Do Less for More」,並訂下目標希望在20 年內超越新加坡,晉身已開發國家。

東部經濟走廊 打造北東協經濟命脈

訂出目標後,如何布局才是首要任務。泰國當局端出「東部經濟走廊(EEC)計畫」,預計投入三兆泰銖進行基礎建設,吸引外商對10 大目標產業投資。EEC計畫為東海岸工業開發區的延伸,為泰國4.0 打造最佳舞台,包括第一波S 形曲線產業(First S-curve)和新一波S 形曲線產業(New S-curve),皆依泰國4.0 戰略發展工業來部署。此外還有第二波S 形曲線產業(2ndS-curve),涵蓋紡織服裝、皮革、珠寶飾品等時尚產業和金屬、合金、玻璃、水泥和陶瓷等材料產業。

EEC 在軟硬體基礎設施上皆下足功夫:硬體建設將整合東部經濟走廊內上下游產業供應鏈,預計建設高速公路、高鐵與曼谷連接,透過港口、機場、鐵路、公路銜接周邊國家,由地理位置上來看,與CLMV(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四國,稱之為北東協),串連一線後,搭配縱軸──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EEC 則要以泰國為中心點,進行橫向串聯,進而串聯全世界。

此舉將有助於泰國從製造大國轉型為貿易大國,因北東協每年的GDP 成長皆有6 至7%的亮眼成績,打開邊境貿易,地下經濟貿易轉而檯面上的分享經濟利益,做市場延伸,政府有稅收、經濟成長率會更大。

軟體上則起草《東部經濟特區法》,讓管理更加靈活、營運更具效率。甚至針對國際大企業祭出「八加五政策」,八年免稅五年減半,放眼全球很難有比這個更吸引人的條件;此外還針對中小企業個稅上繳比例降至15%。將有足夠實力與新加坡的20%、香港17% 匹敵。

Open Mind 泰國廣納外商建言

歷經政變後的泰國在經濟上力圖革新,新任總理帕拉育‧ 詹歐查(Prayuth Chan-ocha)極為注重泰國外商總會的意見,制定政策時也會聽取相關意見並落實積極政策,端出建設牛肉、做20 年長期規畫,更大刀闊斧訂出租稅優惠吸引外資,甚至為此精簡法規以提高行政效率。從基礎建設到軟硬體,共同著手打造吸引外資進駐的環境。

此外,也要借重外商力量,協助泰國從製造大國變成開放的貿易大國,並為產業注入創新。泰國希望成為更適合投資的環境吸引外資,因此包含外匯進出、金流控管安全相形重要,更要具備多項投資標的物。

再者,輔導觀光產業再升級、刺激國內經濟暢旺也是倚重觀光發展的泰國的重點規劃之一。過去一年來,泰國大打中國大陸零團費,希望合理創造出觀光附加價值。事實證明,泰國觀光人數並沒有因為拒絕中資一條龍而陷入低迷,反而吸引更高端的觀光客前來。

除了談南向 臺灣也能做到「雙向」

就我評估,目前泰國與臺灣經濟實力差距約落在五年,由於數位化時代加上創新思維快速發展,以往可能要苦追10 年,如今可以縮短成五年甚至更快,好比中國大陸的崛起,經濟學者預估50、60 年才能達到的榮景,中國大陸在20 年內做到了。因此臺灣在思索國家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時,也可思考如何與泰國合作。

國情、經濟結構與臺灣有許多相似之處的泰國,在面對全球化市場布局時,當然不能被邊緣化。檢視國內的供應鏈、舉凡材料科學、人資、供應商等的發展都有其基礎,算是強項,要思考的只是如何做到「別人不能做的事」,所以泰國逐漸向東協國家開放,比起鄰國給予外商更多吸引力,像是把研發中心、訓練中心移到泰國可以抵二至三倍的稅,有意願進駐的臺商皆可留意相關條文。

當然,除了南向投資,臺灣也能做到「雙向」。東部經濟走廊(EEC)計畫蓬勃推動,自然需要許多有能力的外資加入。像是軍用機場變身為商業機場,發展航太工業,每架飛進來的班機當然也能在落地後,就近完成保養維護,有其市場,而臺灣擁有出色的航太科技研發能力,自然能向泰國輸出技術與服務,進一步開發市場,獲得最大商機。

我認為要打下完美戰役必須派出「國家隊」,整編出最堅強的陣容去搶單,因為別的國家都在做相同的事。唯有國家級旗艦團隊順利走出去,才能帶動國內中小企業。舉例來說,就EEC 的布局來看,橫向開拓之路的投資就屬日本最積極,甚至出錢蓋公路也不無可能,原因就在於日本看見東協、尤其是泰國的未來發展潛力,預計打造從印度洋到太平洋捷徑,將來無論是零件、原物料,終端產品的橫向控制,一定要掌握這條供應鏈,北東協之中的寮國、緬甸、柬埔寨,也能透過這條橫向公路加速通往全球市場。

臺灣擁有出色的航太科技研發能力,自然能向泰國輸出技術與服務,進一步開發市場,獲得最大商機。
臺灣擁有出色的航太科技研發能力,自然能向泰國輸出技術與服務,進一步開發市場,獲得最大商機。

全球化思維 布局全世界

就地理位置來看,泰國是東協中心、歐亞轉運點,臺灣也是北美轉運點,同樣位居重要戰略地位。

在全球化的歷程中,人流很重要,其中觀光發展是最能即刻執行與看見改變的項目。以泰國有6,700 萬人口來說,只取一成金字塔頂端人口,就能創造出670 萬人造訪的商機。臺灣目前全年觀光人口加上中國大陸觀光客為1,000 萬人次,如何吸引泰國觀光客是值得布局耕耘的,目前日韓已積極吸引泰國觀光客,以坐收效益。

此外,臺灣呼叫計程車APP 早在Uber 問世前就有,發展很成熟,但新創力量早已席捲全球,美國過去的老企業凋零,但微軟、蘋果、Facebook 等產值高的企業都是近20 年發展起來的企業,因為在企業誕生的第一天就看準全世界。

在製造業發展的年代裡,MIT 臺灣製造產品走遍全世界,目前產品還是走遍全世界。在不同的生產基地,臺灣仍是很強的研發中心,面對大環境,轉向服務業及高科技業研發,我認為「MIT」的T,可以是Taiwan 與Thailand 結合。分享一下台達電與金寶的例子,台達電進駐泰國有泰達電,投資印度的資金便是來自泰達電;金寶電子也有泰金寶,之前去中國大陸、菲律賓投資的資金也是從泰金寶過去的,因此在貿易上受到雙重保護,找到正確的基地,再跨足全球也是一種策略。

組織國家隊走出方向 帶動國內企業

現在臺灣力推的南向政策也希望有很強的配套,使大集團、中小企業,甚至像工研院、學術單位等具競爭力的強大技術能向國際推廣,讓更多人來到這塊土地學習。產官學研合一,才能打出最好的國家團隊。

臺商是很有競爭力及前瞻性的,走遍世界各地都能看見臺商落地生根,有時拎著一卡皮箱就能單打獨鬥走遍天下,足跡也不只是南向而是往世界各地到處走。然而無論是日、韓、歐、美等國家,早將打入東協10 國視為積極布署的方向,臺灣面對歐、美、日、韓打的是團體戰,自然也不落人後。新南向政策是對的,就看如何落實,才能獲得豐碩的果實。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