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聚焦南台灣助產業升級

撰文/李沛羽、編輯部 攝影/黃鼎翔 圖片提供/工研院

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結合高屏區域的政府、企業與學校,協助台灣找出跨界整合加速創新的關鍵方程式,以科技創造價值、加值在地產業,將技術推廣至南向各國。

為促進南台灣產業永續發展,2016年起成立的「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選定複合材料、光通訊、醫療器材、能源管理等多項議題,籌組聯合研發團隊,進行合作規畫,以進一步提出可發展的創新技術及產業化模式,以跨領域、創新技術,透過產、官、學、研合作,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接地氣帶動產業創新翻轉

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致力推動地方跨領域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工研院推動下,目前已成立五個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分別投入金屬、農業、醫材、海洋及產業調研等領域,並由中山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主導,透過跨領域產業技術合作,進行創新研發及創新成果商業化。

「我們現在正面臨第三波智慧革命,傳產在哪裡,哪裡就是創新點。」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對於產業的革新翻轉做了最精闢的註解。

劉仲明表示,工研院不但在新竹、台南都設有辦公室,也將計畫推進到高屏、台中、嘉義、花東,相當接地氣。而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的成立,可結合高屏區域的政府、企業與學校,將技術在地落實,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其中農業部分,工研院結合屏東科技大學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共同合作開發之「大氣電漿雞蛋殺菌應用技術」,跨領域創新應用在雞蛋殺菌,不僅省水、對環境友善,更增加雞蛋的市場價值與競爭力。

而海洋應用則以工研院與中山大學、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的「人工珊瑚室內環控養殖系統技術」,進行台灣珊瑚的養殖與開發,萃取珊瑚中的特殊成分可使用在美妝或是藥物的研發,希望可透過系統化的生產方式,讓台灣不靠海的地方也能養殖珊瑚。

至於金屬方面,由工研院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共同合作,發展創新的「金屬扣件之智慧檢測系統」,以達到真正智能型產線,提升扣件品質;醫材部份,則由工研院和高雄醫學大學進行「先進醫材與智慧型輔/復具技術開發及應用驗證計畫」。劉仲明指出,未來更以技術專業化、能成立公司為目標,並能把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地方,甚至是海外國家,協助留下在地人才。

跨域創新 產業增值

此外,工研院今年6月由董事長吳政忠率領前往泰國、菲律賓進行科技交流,除了與泰國簽署合作協議,也面見了菲律賓的科技部部長與資通訊部兩位次長,而泰國與菲律賓都非常嚮往能發展像工研院這樣的機構模式。工研院希望將經驗有效的擴散,以個案來精進做法,從結構性對產業進行輔助。

劉仲明表示,東南亞分成大陸型國家與海洋型國家,大陸型國家譬如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對於大陸型國家來說,金屬、農業、醫材是可以導入的產業技術,至於海洋型國家如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洋資源與資通訊的開發就相對重視。

「台灣的製造業是滿厲害的。」劉仲明說,由於傳統產業一向講求務實,工研院把科技經驗帶進工廠,協助企業掌握到全球的好處。台灣的發展不應該是在超英趕美、趕日趕德,而是在創新,目前各行各業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水準,應該要走到前面,認清「我們是誰、我們有什麼本事、什麼機會」,進行跨行、跨業、跨領域的創新。

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在整體的運作上,針對產業提出的創新技術研發需求,結合學界與產業能量,共同研發創新技術並建立產業生態系與協作平台。在開發期間,也將透過試量產與場域試驗等模式,進行創新技術產業化,找出獨具特色產品、服務與技術的支援後勤,幫助南台灣發展聚焦產業,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促進國家競爭力與國際能見度,形成南台灣產業增值的重要推力。

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致力推動地方跨領域產業的創新發展。左起為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高雄市長陳菊、屏東縣長潘孟安、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謝寶全。
南台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致力推動地方跨領域產業的創新發展。左起為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高雄市長陳菊、屏東縣長潘孟安、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謝寶全。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