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打造人工智慧生態系 軟硬融合帶動台灣產業升級

口述/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 整理/王珮華

第三波人工智慧(AI)復興,不僅Google、Facebook、IBM等歐美大廠強勢布局,中國大陸的百度、阿里巴巴也將AI視為科技國力的展現,影響所及,各行各業都無法置之度外,台灣產業應如何對應這波AI浪潮,厚植下世代的產業競爭力?

「人工智慧」可說是近來最熱門的詞彙,彷彿只要有了人工智慧,生活就能變得更便利、有效率。從產業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反映了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都有關,不僅背後蘊含龐大的商機,更是產業能否掌握數位經濟趨勢的核心關鍵。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主任蘇孟宗認為,不論是既有產業的轉型升級,或是新創企業的突破創新,人工智慧都會是極為重要的發展關鍵,也帶來不少挑戰與衝擊。目前已看到人工智慧被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在投資理財上,證實運用人工智慧能夠創造更好的績效並降低營運成本;或是亞馬遜(Amazon)採用倉儲機器人之後,原來需要1,500名員工的倉庫,現在大幅減少為不到10名的員工進行管理。

在台灣,也有科技大廠在內部客服中試行人工智慧系統,成效相當不錯,使用者甚至不太能分辨出應答者是真人還是機器。這也凸顯了在改變產業營運模式的同時,現階段人工智慧所產生的最直接影響之一,就是取代了部分的工作,對就業市場形成衝擊。對此,蘇孟宗指出,在全球化競爭下,若能有效運用人工智慧,可提升產業競爭力;反之,假如落後於競爭者,負面衝擊就會更高,這也是台灣產業在面對人工智慧發展時必要的體認。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 蘇孟宗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 蘇孟宗

AI根本改變產業型態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最近的統計,製造業與服務業合計占台灣GDP高達93%,其中服務業人口占總就業人數更接近六成,為此蘇孟宗認為,在探討台灣該如何發展人工智慧時,可先從服務業和製造業切入。他表示,服務業雖然附加價值率較高,並可為在地創造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不過台灣向來較缺乏國際型服務業,出口較少、進口較多;但在人工智慧的影響下,未來不見得能夠提供更多的在地就業,甚至還可能減少。蘇孟宗建議,台灣的服務業必須盡快從應用面著手,導入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工具,並藉此推進台灣發展更好的技術與解決方案,幫助服務業與國際競爭。

至於出口較多的製造業,是台灣產業的強項,在發展與應用人工智慧時,需要取得大量、全球性的資料,台灣的製造業優勢是台商工廠遍布全世界,若能結合人工智慧,可為台灣的製造業加值、提升競爭力。「比如從生產過程中擷取的各種資料,分析問題所在或可改善的地方,達到提升良率、優化製程、縮短生產週期等效果。」蘇孟宗解釋。

此外,過去談到製造業要提高附加價值,就會想到微笑曲線的二端,也就是「研發」和「品牌」。但像是蘋果公司、Alphabet、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Facebook等全球市值前10大的企業,卻不僅以提供軟體或硬體產品為定位,而是強調「以使用者為核心的服務生態系,整合各種技術、系統、利益關係人及供應體系等概念,「換句話說,就是要『軟硬融合』。」蘇孟宗說。

融合軟硬實力是關鍵

蘇孟宗所指的「軟硬融合」並非傳統上軟體與硬體的連結,而是要結合產業知識的「軟實力」及各種軟硬體技術的「硬實力」。他表示,人工智慧在軟硬融合當中,就扮演著關鍵的靈魂角色,「不是將二者相加(+),而是當成乘法(×)因子,驅動軟實力與硬實力的融合、互相影響;但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好,就可能會拉低另一方的優勢。」

換言之,人工智慧是以「乘法」與各種產業及技術結合,才能發揮乘法綜效、產生質變。蘇孟宗認為,台灣須以優勢產業的知識能量和ICT等技術,讓人工智慧融合在各種應用服務的系統中,例如: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零售等,或是以台灣優異的半導體和晶片技術,開發不同產業所使用的人工智慧晶片,這都有助於產業運用人工智慧來掌握趨勢與商機。

此外,由於各產業領域對於人工智慧的需求和方向不同,除了培植領導廠商、帶動示範應用外,更要長期投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包括加強產、學、及法人間的合作;對於國內較缺乏的演算法、平台等技術能力,也可透過國際網路鏈結、補足缺口,並且鼓勵產業參與投入、建構完善的生態系。同時,蘇孟宗也提醒,政府也要注意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法律、安全等議題,持續推動產業發展基礎,才能真正讓人工智慧成為提升產業經濟的要角。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