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Editor's Note

畫一個生生不息的圓

撰文/許淑珮

現代人的生活相當便利,隨時都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新產品」可以使用,舉凡日常生活的電視、電腦、手機等,或許您不難發現,這些無所不在的產品,大都充斥著液晶面板螢幕,但是廢棄液晶面板若無妥適處理,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我們享受生活的便利之餘,也需考量對環境永續的影響。

台灣是全球液晶面板的生產重鎮,每年產生的廢液晶面板高達數千噸,如何讓廢棄的液晶再利用,又能兼顧對環境的友善,工研院有新良方,全球首創的「廢液晶面板創新處理再利用技術」,不但可將廢棄螢幕中的液晶取出,再次利用製造螢幕,減少採購液晶以及處理廢棄物的成本,每年也可處理超過1,000噸廢液晶面板量,達成資源充分運用,讓已成廢棄物的面板搖身一變,成為處處都是寶的資源,開啟循環經濟的新商機。

面對資源逐漸耗竭的衝擊,「循環經濟」打破了過往線性經濟的思維,將經濟活動繞成一個圓。圓的起點是「廢棄物資源化」,透過資源交易及技術服務平台,讓廢棄物再利用,再經由優化製程促進產業共生,這個循環過程中能促使企業選擇再生、無毒等友善環境的材料,目的是希望能夠實現資源循環零廢棄、從搖籃到搖籃的理想。

政府已將「循環經濟」做為未來的願景,產官學研各界也都積極啟動,為台灣及全球環境永續發展共同努力。本期的封面故事特別以「轉動循環經濟嶄新思維大進擊」為主題,提出循環經濟的「7R評量公式」,包括:「新思維」、「新環境」、「新服務」、「新科技」、「再製造」、「再利用」、「可再生」等七個關鍵要素,以協助政府與產業探索台灣實踐循環經濟的各種新機會。

同時也分享國內外許多實踐循環經濟創造價值的成功案例,包括使用木薯等天然材料推出的PEF生質聚酯材料,可製造出更輕薄卻更結實的寶特瓶或食品包材,不僅能降低碳排放量50%-70%,而且完全不用石油;聚酯材料製成纖維後所生產的布料,也廣泛用於吸濕排汗、涼感、發熱等機能服飾上,壽命上也不會因為是生質纖維而提前崩解,卻能減輕對環境的負擔;此外,廢棄面板液晶回收技術,則可解決液晶面板掩埋時造成的污染,不但能將液晶回收純化後重新進入LCD製程,剩下的玻璃也能回收,為台灣建構循環經濟體系的基礎,接軌全球綠色商機。

在循環經濟的概念中,「共享」也是重要的一環,包括提高使用效率及減少能源消耗的汽車共享服務。這項作法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可降低汽車擁有率、提高汽車使用率,減少車輛閒置時資源的浪費,使得汽車共享成為大眾運輸系統外,另一種交通問題解決方案。

另外像德國化學大廠巴斯夫(BASF)將有機廢棄物或植物油脂再生取代石化原料,以「一體化」的製造系統進行產品生產的規劃,一個生產裝置的產物或副產品,可做為另一個生產裝置之原料,創造了從上游基礎化學品到中下游的高值產品的高效價值鏈,都是體現循環經濟的絕佳例證。

對台灣的產業界來說,「循環經濟」既是產經實力再發光的機會,也是未來的經濟新引擎。因為循環經濟亟需跨域跨業合作,使得傳統產業界線模糊,生態系內利益將重新分配,此時若能藉勢擘劃出整合經濟成長、環境永續、社會共融的思維及作法,將會帶來充沛的躍升動能。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