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研院IEKCQM:2019年製造業產值預估成長率為0.02% 全球經貿局勢多變,臺灣應採取重構產業發展聚落策略

日期:2019/05/24

2019年製造業產值...(詳如圖說)
2019年製造業產值預估成長率為0.02%。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24)日發布2019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19年製造業產值為19.26兆元,產值成長率為0.02%,較上季預測下修1.56個百分點。受到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弱、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等因素影響,臺灣製造業今年產值與銷售表現受到明顯衝擊。若中美貿易戰情持續升級,可能導致國際經濟進一步趨緩,並對我製造業帶來更負面的影響,需密切關注。

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表示,雖然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略為回升,可支撐部分產品報價,且國內景氣領先指標亦有止跌跡象,惟今年以來主要經濟體景氣領先指標仍呈現偏緩趨勢,表示我主要市場需求成長受限,恐不利我國出口動能,此將連帶限縮製造業今年產值表現。根據IEKCQM預估,2019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將僅為0.02%。

值得留意的是,主要預測機構咸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動態不若去年,加以近期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延燒,將導致全球消費、投資、生產信心更趨保守,恐造成今年全球景氣趨緩機率向上攀升。根據IEKCQM預測,2019年臺灣製造業產值成長趨緩機率為65.1%,較上次預測上升3.8個百分點。

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分析,因美中雙方互祭加徵關稅手段,致使全球景氣不確定性上升,伴隨著需求減弱致使國際油價可能較去年下滑的影響,臺灣整體製造業成長動能受到壓抑。此外,因電子終端產品市場日趨飽和,將限縮資訊電子業產銷,不利我經濟擴張。然因美中貿易衝突引發臺商回流投資、國內消費信心回升、政府相繼祭出減稅及刺激內需等政策措施,仍然可期待2019年臺灣經濟溫和成長。

製造業四大業別預測結果:全球經濟趨緩影響各產業成長表現

  1. 金屬機電:鐵礦砂近期因產能受限,價格持續回升,世界銀行上調工業金屬價格預估值。然因整體市場需求仍然偏弱,世界鋼鐵協會(WSA)下修今年全球粗鋼需求至1.3%,將影響我國鋼鐵等基本金屬業產銷表現。根據IEKCQM預測,2019年金屬機電業產值為5.49兆元,年增0.85%。
  2. 資訊電子:今年首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衰退6.8%,創下自2015年來最大跌幅,致使市場對全年終端產品出貨預估偏向保守,連帶影響國際市場對我國電子零組件產品的進貨需求。此外,因主要國家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處於相對低檔,顯示各國供應鏈仍處於產能與庫存調節時期。根據IEKCQM預測,2019年資訊電子業產值為6.49兆元,將較去年減少0.6%。
  3. 化學工業:受中東產油國近期地緣政治風險攀升,美國能源資訊署(EIA)上調今年全球油價預期。惟就全年而言,受高基期和全球需求減弱因素影響,油價仍將較去年下滑,會壓抑我化學工業今年產值成長表現。根據IEKCQM預測,2019年化學工業產值為4.92兆元,將較去年減少0.85%。
  4. 民生工業:中美貿易衝突升溫,衝擊國際及國內股票市場,主計總處下調今年民間消費預測。雖然近期國內消費信心略有回升,但受整體經濟趨緩因素影響,仍將影響民眾消費支出,不利民生工業產銷。根據IEKCQM預測,2019年民生工業產值為2.36兆元、年增1.69%。

2019年臺灣製造業須留意美中貿易衝突風險,重構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聚落

工研院觀察,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關稅尚未擴及資訊終端產品(如手機、筆電、電視等),若扣除生產資訊電子終端產品所使用的中間財、原物料後,我出口至中國大陸商品多為供應中國大陸內銷市場,因此現階段中美貿易戰對我製造業者「直接」影響有限。然而,若美國執行對中國剩餘的3,250億美元商品加稅,預料將對我國資訊電子業出口帶來較大衝擊。

中美貿易戰促使中國境內外資廠商開啟跨國供應鏈重新布局,也帶動新一波臺商回流和外資投資。工研院建議,針對有意來臺之業者,政府可考慮策略性地重構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聚落,以發揮產業群聚效益;針對有意赴東南亞設廠投資的廠商,政府可結合新南向政策資源,建立統一輔導體系及窗口,協助業者展開跨國供應鏈布局。此外,由於中小型製造業在調整供應鏈布局的過程中,需較多的協助,建議政府與民間研發機構可共組科技服務團,為廠商提供客製化服務。將有助於我廠商加速累積競爭優勢,亦有利於促進臺灣產業升級。

此外,適逢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保證法」,臺美將可能重啟「臺美貿易投資框架協定」與「臺美自由貿易協定」協商之際,政府應先預作準備,透過盤點臺美產業的可合作項目,及早研擬對內溝通與對外談判之因應策略,以協助我產業開拓新興商機、深化與美國產業之鏈結與合作。

  • IEKCQM團隊對汽車與零組件產業最新觀察:
  1. 回顧2018年,上半年全球政經環境延續2017年的優勢,臺灣出口連續24個月正成長,外銷訂單亦持續暢旺;加以我國整體汽車產業在消費者偏好轉向SUV車型、標榜更安全、更智慧的車型改款、以及政府推動第三年的汰舊換新補助政策刺激下,上半年重點車型(客貨兩用車)及關鍵零組件(車燈、煞車系統)的產銷俱佳。然而,下半年遭遇美中貿易戰的全球成長逆風,中東輸入國需求疲弱與鄰近國家競爭的影響,整車及零組件外銷動能受到壓抑、內銷市場亦持續受到進口車的擠壓,連帶影響上游汽車零組件的需求。所幸消費者在汽車動力與安全系統的需求驅使下,新車所搭載的電子與安全輔助系統明顯增加,使得臺灣汽車電子產業仍維持相當的成長。綜合而言,工研院IEKCQM團隊統計,2018年臺灣汽車產業產值為6,125億元,較2017年同期微幅成長0.4%,汽車零組件及汽車電子業為成長主力,連兩年超越汽車整車。而全年新車掛牌數雖連續三年達到43萬輛以上高峰,但仍較2017年減少約1萬輛。
  2. 展望2019年,IEKCQM預測臺灣汽車產業產值成長區間約為-0.4至0.5%,展望2019年,IEKCQM預測臺灣汽車產業產值成長區間約為-0.4至0.5%,預計在第三季呈現較明顯回溫,成長主力在汽車電子。正向因素包括:一、多款國產暢銷車型改款、部分廠商已將產線升級至日系原廠等級,有利維持國產車市占率。二、政府汰舊換新減稅政策的加碼與延長研議,有助於加速汰換國內10年以上的老舊車種,營造國內車市的有利環境,預計在第三季呈現較明顯回溫。三、國際智慧電動車發展熱絡,國內業者也致力於提高汽車電子輔助系統搭載率,帶動汽車電子及電動汽車供應鏈成長。然而,在負向因素方面,因2018年進口車市占率已達45.3%的歷史高峰,且2022年能源局油耗法規加嚴,臺灣整車產銷亟需擬定新策略。其次,整車外銷持續受中東等主要輸入國需求疲弱與母廠策略改變影響,影響外銷表現。此外,2019整體經濟環境仍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包含美中貿易戰進展、2020總統大選、國際油價波動等因素,消費者信心趨於保守,預估國內汽車與零組件產業審慎樂觀。
  • 2019年汽車與零組件產業面臨二大關鍵挑戰:
  1. 「進口車壓迫內需市場」:在進口車向下搶佔小型車市場情況下,2018年進口車輛數19.7萬輛,市佔率達45.3%創歷史新高、年成長率為6.3%。隨著國產車與進口車在銷售的價差逐漸拉近,國產車未來在新車開發、車載駕駛安全輔助系統與車載導航娛樂配備加裝上,均恐遭遇規模經濟議題。2019年在國內總市場成長有限、進口車挾品牌優勢進逼下,國產車如何止跌回升,將是我業者在推出下一代車型與車種改款,須面對與思考此課題。

  2. 2022年油耗標準加嚴」:能源局修訂「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2022年後各品牌產銷新車的平均油耗標準加嚴至每公升20.9公里。目前觀察到Toyota代工廠國瑞汽車,已投入新臺幣60億元升級產線,提升至日本原廠產線相同水平,推出符合法規的車型,亦開始出口Hybrid車款至中東地區。對於其他整車廠而言,如何因應法規要求,導入節能新車款與升級現行國產車產線均為重要議題。此外,在零組件廠方面,如何因應生產混合動力車型及各大車廠布局共用模組化,研製所需之各類零組件及與整車廠共同探討產品規格,其中蘊含之技術能量及系統整合能力,成為企業轉型及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之重點。
  • 產科國際所提出三大策略方向建議:「加速開發臺灣特色節能車輛」、「槓桿臺灣資通訊產業優勢」,「運用國際級技術驗證與示範場域,打造智慧電動車營運典範」:
  1. 「加速產業及供應鏈升級,開發臺灣特色節能車輛」:預計於2022年實施新油耗法規,透過自有品牌車輛開發電動化車輛零組件,將有助於台灣電動車輛擴大高效率動力系統相關開發,例如:短期開發48V電動化系統、智慧車燈及充電設施等。中長期以零組件整合機械、電子、電機與材料等產業,開發相關電動化次系統或關鍵零組件、發展低功耗的功率模組(如IGBT)以運用於國內節能車輛產線及拓展國際市場。
  2. 「槓桿臺灣資通訊產業優勢,建立新型態智慧交通商業服務模式」:隨我國推動與加速汰舊換新車輛之政策實施,以及消費者對安全與動力系統的重視,國產新車已可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如自動跟隨、車道偏移警示、前方防碰撞、全週影像等)等汽車電子產品的滲透率提高。後續可結合我資通訊產業優勢(如AI、巨量分析、雲端服務等),發展新型態智慧交通商業服務模式,如塞車與事故預警、停車位搜尋、即時最佳路徑等。
  3. 「運用國際級技術驗證與示範場域,打造智慧電動車營運典範」:2019 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今年重點主題之一為「自駕車應用情境」,強調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多元情境,包含自駕物流車與微型巴士,及跨業間的系統合作。工研院指出,臺灣具備成熟的汽車與資通訊產業,建議短期以先進駕駛安全車輛系統、車聯網作為發展標的,透過政府在六都所提供不同等級自動駕駛實測場域,驗證自動駕駛新興技術與營運服務系統可行性,打造中長期智慧電動車應用與營運典範,進而累積未來輸出整體解決方案至全球之基礎。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丁嘉琳
電話:+886-3-5912903
Email:tingcl@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