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產研共創 耀馳國際 工研院奪三項 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日期:2020/10/05

工研院以創新研發實力...(詳如圖說)
工研院以創新研發實力勇奪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三項大獎,得獎團隊與院長合影。(左起為工研院綠能所組長林福銘、工研院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材化所組長陳金銘)。

臺灣科技研發實力、耀馳國際!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甫公布2020年得獎名單,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能源局的支持下,工研院以創新研發實力,勇奪三項大獎,包括與台塑公司合作,只要三根蠟燭亮度的弱光即可產生電力之「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與台灣中油、台塑、有量科技、格斯科技進行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與高能量電池驗證合作,搭配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的「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可解決高能量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導入AI人工智慧可優化遠距醫療照護品質之「慢性傷口智慧照護」,以突破性的創能、儲能與智慧照護科技,在後疫情時代帶來嶄新商機。今年為工研院連續13年蟬聯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也讓臺灣與產研共創的科技研發實力,讓世界看見!

R&D World雜誌副總與主編暨R&D 100 Awards主席Paul J. Heney表示,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所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由得獎技術中可看出近年趨勢著重於汽車鋰電池製程優化、健康照護、AI與安全等議題。工研院今年有3項技術獲獎,顯示這些研發的影響力與創新力備受肯定,其卓越設計展現實際應用並符合社會所需。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指出,創新能力是因應變局的最佳解方,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因疫情動盪不安,仍看到臺灣有許多企業將創新能力轉換為競爭優勢,在困境中屹立不搖。「解決產業問題」向來是經濟部交給研發法人最重要的目標,在2019年,平均每一元法人科專經費促成廠商投資效益達4.79倍效益;這些年來也看到法人科技專案運用專利成果促進產業技術創新,綜觀2017年至2019年間,就累積獲得4,638件專利,其中近五成為國外專利,有助於授權企業進軍全球市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是全球研發界最具代表性的獎項之一,過去13年來,法人累積59項的獲獎技術,更有超過九成技轉國際大廠或國內廠商,未來期許法人能持續助產業一臂之力,將研發成果實際化為產業價值。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只有16個是由美國以外的機構獲獎,其中臺灣就得了七個,日本有五個,顯示臺灣科技研發實力已經是連年被國際肯定的創新國家。今年是工研院第13度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連同過去共得獎的44項技術,不但是對工研院科技實力的持續高度肯定,同時這些創新科技九成已技轉產業應用,為產業在國際開創新價值。此次獲獎的三項技術,展現工研院擘畫的「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成果,包括:有別於傳統太陽能電池需要強光發電,只要約3根蠟燭的亮度,即可產生電力並首創全球第一條試量產線之「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技術,具有難燃性、高溫循環壽命佳特點,使高能量密度鋰電池更為安全,已與多家國內電池廠商公司合作,帶動臺灣未來電動車輛與儲能系統產業發展。「慢性傷口智慧照護」技術,以AI人工智慧辨識慢性皮膚損傷的傷口大小、深度與壞死情形,並即時上傳醫療系統,優化遠距醫療照護品質。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獲獎對台塑來說,意義重大。顯示台塑的創新研發能量與商品化能力,獲得全球科技界肯定,符合企業永續發展的國際潮流。回想這段艱辛的研發歷程,自2009年台塑即投入研發,當時考量染敏電池是一種非矽材料的化學太陽能電池,較接近台塑的化工產業,跨入障礙較小;與研發成熟、競爭激烈的矽晶太陽能電池相較,以弱光發電的染敏電池,仍具市場潛力。2011年與工研院攜手合作,當時全球並無相關成熟技術,世界各國也無業者投入生產,台塑在仁武建置實驗室,自行開發材料、製程及設備。十年磨一劍,直到2018年底,在臺南沙崙設立自動化試量產線,成功產出全球第一片染敏電池模組。藉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王總裁的領導,工研院這個最佳夥伴的支持,以及研發團隊全心投入,讓我們歷經10多年的努力與付出,終於開花結果。工研院作為臺灣產業創新研發的急先鋒,今年是連續13年獲獎,是相當不容易的紀錄,身為工研院院士,也對工研院致上最崇高敬意。

工研院獲獎技術亮點如下:

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弱光創能新星
染料敏化電池是弱光發電的創能技術,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研發之染料敏化電池具有發電門檻低、輕量化、低成本及技術100%掌握等優勢,有別於傳統太陽能電池需要強光發電,只要約3根蠟燭的亮度,即可產生電力。同時,工研院與台塑公司合作,已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全球首條年產能10萬片的試量產線,整線採自動化生產,已取得多項製程、設備專利,設備100%國產化。此次獲獎的「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模組轉化效率達17%,領先全球;合作夥伴台塑公司多年來力求應用整合,也成功將染料敏化電池導入電動窗簾、感測器、電子紙等多項商品應用,展現具體成果。

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電動儲能產業新發展
鋰電池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筆電,甚至電動車,為解決高能量鋰電池安全性問題,工研院開發出「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主要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不需加熱或使用UV光,NAEPE在常溫下就可固化,保有原本電解液高離子導電度,同時改善高電壓穩定性。固化後NAEPE閃燃點溫度提高,具有難燃性、高溫循環壽命佳特點。採用NAEPE的固態鋰電池內部可像積木一樣進行內部串聯(Cell To Module),突破鋰電池單一結構限制,達到1個電池有12V的高伏特電壓。製程操作容易,可快速導入現有電池製程,目前已與數家國內電池業者,包括台灣中油、台塑、有量、格斯合作,帶動臺灣未來電動車與儲能系統產業的發展。

慢性傷口智慧照護—AI加持慢性傷口照護
面對醫療人員短缺及城鄉醫療差距的挑戰,為了優化遠距醫療照護品質,工研院研發的「慢性傷口智慧照護」系統,採用彩色、熱感與3D感測等三合一裝置,以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辨識慢性皮膚損傷的傷口大小、深度與組織情形,並即時上傳醫療系統,讓遠端的醫生立即掌握病患資訊,節省醫病溝通時間。整合多種傷口感測元件呈現分析功能,這項系統的判斷準確度已達85%,藉由傷口的彩色、熱感及深度影像,協助醫護人員快速記錄與評估,不僅縮短醫護人員作業時間,在即時處理下可減少兩倍以上的傷口癒合時間,達成高品質、高效率的遠距照護創新服務。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詳如說明)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能源局的支持下,今年榮獲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六項大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及獲獎團隊共同合影。(左到右為:資策會處長洪毓祥、工研院綠能所組長林福銘、工研院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傑、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技術處專委楊傳國、能源局組長林文信、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工研院材化所組長陳金銘、金屬中心處長蘇子可及金屬中心博士楊光勳。)
工研院與台塑公司共同...(詳如說明)
工研院與台塑公司共同研發的「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榮獲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已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全球首條年產能10萬片的試量產線。

工研院研發之「高能量...(詳如說明)
工研院研發之「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榮獲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保有原本電解液高離子導電度,同時改善高電壓穩定性。
工研院研發之「慢性傷...(詳如說明)
工研院研發之「慢性傷口智慧照護」榮獲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以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辨識慢性皮膚損傷的傷口大小,達成高品質、高效率的遠距照護創新服務。

工研院研發之染料敏化電池具有發電門檻低、輕量化、低成本及技術100%掌握等優勢,有別於傳統太陽能電池需要強光發電,只要約三根蠟燭的亮度,即可產生電力。

工研院開發出「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主要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不需加熱或使用UV光,NAEPE在常溫下就可固化,保有原本電解液高離子導電度,同時改善高電壓穩定性。

工研院研發的「慢性傷口智慧照護」系統,採用彩色、熱感與3D感測等三合一裝置,以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辨識慢性皮膚損傷的傷口大小、深度與組織情形,並即時上傳醫療系統,讓遠端的醫生立即掌握病患資訊,節省醫病溝通時間。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張琬琳
電話:+886-3-5916123
Email:wanlin.chang@itri.org.tw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王友信
電話:+886-3-5914903
Email:Sean.Wang@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