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經濟部推動智慧農工跨域合作 以科技協助農業永續發展

日期:2022/03/26

經濟部推動智慧農工跨...(詳如圖說)
經濟部推動智慧農工跨域合作,於今(26)日在彰化溪州公園舉辦「溫室 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活動,透過傳統與創新的撞擊,跨產業領域的交流,期望能以工輔農為臺灣農產業導入新思維、新願景!(圖左到右: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立法委員謝衣鳯、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邱奕志、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

經濟部今(26)日在彰化溪州公園舉辦「溫室 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展覽,展示25項智慧農工技術與循環設計成果,包含臺灣自主研發客製化電動無人噴藥車、最適合臺灣地形需求的長時間無人機物流,以及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展現經濟部投入人機協作、智慧感測和循環永續等技術發展,協助解決傳統農業因缺乏人工、氣候變遷而收成不穩,以及龐大農業剩餘廢材處理的問題,以科技帶領農業邁向智慧化與循環永續,進一步推動農業的升級和轉型。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我國農牧戶人口約269萬餘人,平均年齡達67歲,農業面臨人口老化的壓力,且近年極端氣候愈見頻繁,農業極需智慧轉型,減少看天吃飯的壓力,以提高青年務農意願,經濟部預見此趨勢,多年來投入智慧農工技術的研發,例如發展人機協作技術,讓老農省力耕作,並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運用智慧感測AIoT物聯網技術,偵測土壤、天氣等多重環境因素,可讓農民預先防範,並提高耕種效率;此外,因應循環經濟全球趨勢,經濟部也投入許多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以跨部會合作方式,將科技導入臺灣農產業,推動永續農業,創造智慧農工新價值。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自2019年起,在經濟部技術處和農委會的共同支持下,工研院開始推動農工跨域合作,藉由打造跨域生態系與數位新科技的導入,探索農業數位轉型的新策略與新價值,推動臺灣智慧農工的發展。在農業面臨的眾多困難中,人口急速老化所帶來的缺工問題更為難解,因此工研院團隊在農業試驗機關的專業協助下,共同將工業上已成熟發展的人機協作應用到田間。在人機協作方面,「智慧化複合式巡場噴藥移動裝置」可載重超過250公斤,農民只要在100公尺外遠端遙控,就可輕鬆完成噴藥工作,除了較傳統噴藥方式省去60%的人力時間,也省下30%的噴藥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農友們不用再擔心因為吸入過多農藥而影響健康。「長時間高負重無人機物流」可協助農民解決山區物流運輸費時耗人力的問題,只要透過地面遙導控系統設定好飛行路徑,即可進行自動飛行的運輸任務,為山區補給運輸的一大助力。在智慧感測方面,「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藉由大量收集作物生長期間田區環境溫度、濕度、光照或雨量因子,與作物根域附近土壤微環境等參數,進行作物發病機率預測,不須要重新安裝App,加入會員後直接透過手機上Line的聊天機器人,就可以提醒農民病害防治施藥,減少農產損失及藥劑支出,可有效預防病蟲害,避免農民們辛苦耕耘的收成因病蟲害而受影響。在永續循環方面,與農業改良場共同開發的「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將智慧與材料科技結合地方需求,將像是葡萄藤等農業剩餘廢料,轉化為生態炭和天然醋液,成為天然的資材繼續友善耕種,產生的熱能也能回收再利用。

出身彰化的立法委員謝衣鳯表示,彰化為國內的農業大縣,務農人口數達全縣1/5以上,為了在地農業能永續發展,支持在地農業轉型,特別邀請工研院與設研院合辦本次特展,期能透過智慧科技協助彰化農業升級,彰化縣近年來也陸續設立「智慧農業-農、漁、牧的標準示範場域」和成立二林精密園區,運用科技推動農業,讓當地農友可以利用相關資源,善用科技來提升收益,同時,從農作物耕種到農產品推廣,整體推動食農產業的創新研發,進而翻轉傳統產業型態、厚植彰化農產品的競爭力。

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表示,設計的價值在於協助科技,為使用者在不同場景中創新體驗。舉例來說,在本次展覽的策展形式,建造一座專屬彰化民眾的實驗圖書館,要從前所未有的創意角度,閱讀臺灣智慧農工的發展,透過設計師的視角,一窺科技帶給使用者的全新價值。此外,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設研院輔導下的循環設計展品,如咖啡渣回收再製的隨行杯、及100%竹纖維打造的菱格盤、都是將原本的農業廢棄物,藉由技術突破、設計創新並投入量產的循環產品。本次展覽參加市集的廠商,也多是設研院協助彰化在地農企業,設計轉型的成果,打造在地產業的新價值。

今日在活動現場同步舉辦智慧農工科技發展永續論壇,包括立法委員謝衣鳯、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台灣農機公會理事長楊建生、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以及設研院院長張基義等重量級產官學研代表,在論壇中暢談智慧農工合作的契機,共同探討科技如何改變農業的樣貌,透過傳統與創新的撞擊,跨產業領域的交流,期望能以工輔農為臺灣農產業導入新思維、新願景!

未來科技協作與永續發展將在臺灣農業發展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動新農業發展,發揮臺灣不同產業的既有優勢,找到傳統農業下一波轉型升級的機會,透過智慧科技的協助,創造農工跨界應用新價值,甚至能進一步實現循環與零碳排的產業生態,也將引領另一波創新產業發展!

立法委員謝衣鳯(左六)與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右六)體驗工研院「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透過無人機運輸與智取站系統,享用彰化在地米冰棒。(左四為設研院院長張基義、左五為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右三為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右四為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右五為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
立法委員謝衣鳯(左六)與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右六)體驗工研院「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透過無人機運輸與智取站系統,享用彰化在地米冰棒。(左四為設研院院長張基義、左五為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右三為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右四為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右五為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
工研院研發「遙控噴藥車」遠端遙控省力不傷身體,還能減少30%的用藥量。(圖左到右: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邱奕志、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立法委員謝衣鳯、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工研院研發「遙控噴藥車」遠端遙控省力不傷身體,還能減少30%的用藥量。(圖左到右: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邱奕志、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立法委員謝衣鳯、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工研院研發「作物病害預警系統」運用AI技術在病害未嚴重發生就可以先預測並發出警告,讓農民可以提早防治病害。(圖左到右:台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立法委員謝衣鳯、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邱奕志、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工研院研發「作物病害預警系統」運用AI技術在病害未嚴重發生就可以先預測並發出警告,讓農民可以提早防治病害。(圖左到右:台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立法委員謝衣鳯、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邱奕志、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工研院研發可搭載冷鍊物流箱的「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及地面遙導控系統,設定好飛行路徑,即可進行自動飛行之物流運輸任務。
工研院研發可搭載冷鍊物流箱的「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及地面遙導控系統,設定好飛行路徑,即可進行自動飛行之物流運輸任務。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沈如萱
電話:+886-3-5919107
Email:tracyshen@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