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研院研發打擊癌症新利器 癌症精準基因檢測領先國際 打造健康臺灣願景

日期:2024/07/26

Bio Asia經濟...(詳如圖說)
Bio Asia經濟部技術司專館整合工研院、生技中心、食品所三大法人,以「深耕精準醫療、打造健康台灣」為主軸,精選10項科專前瞻技術,期盼藉由產學研醫攜手,強化上中下游供應鏈,加快促進臺灣生醫產業發展。左起食品所簡相堂副所長、生技中心涂醒哲董事長、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莊曜宇所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承簡任技正、列特博戴極昇總經理、朗齊生醫陳丘泓董事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李芳蘭科長。

BIO Asia-Taiwan 2024亞洲生技大展隆重開幕,工研院於經濟部技術司專館展出五大創新生技技術,展現臺灣核酸藥物CDMO及精準醫療之量能,為產業注入創新活水,並共同守護國人健康。同時也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見證下,由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與國際醫材大廠列特博生技總經理戴極昇共同簽署「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技術授權,為多種癌症提供既快又準的檢測方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專館今年以「深耕精準醫療,打造健康臺灣」為主軸,工研院特別展出創新癌症標靶核酸藥物關鍵技術包括:核酸傳輸技術平台、短鏈核酸藥物的創新量產及新穎核苷酸原料與生產製程技術,相關關鍵技術與原料均已申請專利,且可依據產業需求進行客製化調整,將有助於臺灣發展核酸藥物CDMO。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研發靈敏度優於國際大廠的「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針對電腦斷層檢查小於0.8公分的肺結節,搭配「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只要取得少量血液樣本,即可透過血液中微量腫瘤基因檢測,及早發現與診斷癌症,精準度高達90%。同時可進行多種基因標的,檢測時間更較現行國際領先產品縮短至少一半,技術靈敏度優於國外同業十倍以上,該技術已技轉國內醫材大廠列特博生技,預計最快明年進行臨床驗證,成為癌症精準醫療重要的新工具。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指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年來大力推動法人新創及科專成果的產業化,非常高興見到研發成果陸續成功技轉國內廠商,具體落實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根留臺灣的政策,後續將以接棒開發的模式,落實臺灣生技產業專業分工,強化國內生醫製藥產業之核心技術與價值,讓全世界看見臺灣在新藥開發及製造的堅硬實力。經濟部為推動臺灣生醫產業技術深化,預計四年內投入百億經費進行生技醫療前瞻技術研發,包括精準藥物、再生醫學和醫療器材等,期盼藉由產研攜手強化上中下游供應鏈,加快促進臺灣生醫產業晉身兆元產業,替臺灣建構新的「護國神山群」。

除了「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再生醫療已成為相關疾病的醫療新星,工研院開發「體內組織細胞修復OK繃」結合自建細胞庫與生醫材料,只要將細胞混合液放入機台,就像操作膠囊咖啡機,半小時內即可生產細胞層片,未來可在手術現場「現做現用」直接貼附在體內患處,治療效果佳。目前已獲臺灣、日本專利,中國、歐洲、美國等在申請專利階段,未來將可投入高齡、心血管、退化性及慢性疾病細胞治療領域。

而針對核酸藥物工研院開發的「核酸傳輸技術平台之醫藥應用」,依不同種應用開發逾70種核酸藥物傳輸的關鍵脂質奈米顆粒(ITRI-LNPs),且關鍵原料已申請專利保護。從試驗結果顯示,ITRI-LNPs體內轉染效能媲美或優於上市LNP配方組成,將LNP應用在免疫細胞上能達到80%以上的轉染效率,更榮獲2023年亞洲首屆《莫德納臺灣(Moderna)mRNA前瞻新創獎》肯定。在自動化量產技術上則開發短鏈核酸藥物的創新量產系統,由毫克等級、公克等級到百公克等級的批次產能,有效支援製程開發、優化、放大,滿足客戶從研發到量產階段的需求。且系統中的合成管柱具可重複使用六次且維持產出效率92~99%,降低反應原料用量並減少耗材成本。歡迎廠商及民眾即日起至28日前往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N339A攤位蒞臨技術司專館參觀。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在「健康樂活」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如在本次生技展中發表的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就是希望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

工研院技術簡介

技術名稱 重  點

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

  • 多重循環核酸檢測可檢測微量癌病變基因。
  • 僅需少量血液樣本,24小時內精準檢測。
  • 對肺癌、大腸癌、乳癌檢測靈敏度優於國外同業十倍。
  • 早期檢出率高助醫師精準用藥,減緩病患痛楚並延長生命。
  • 推升國內檢測技術完全自主,助產業快速切入高靈敏檢測之血液基因檢測市場。

核酸傳輸技術平台之醫藥應用

  • 開發逾70種核酸傳輸之脂質奈米顆粒(ITRI-LNPs),關鍵原料已申請專利保護。
  • 應用在免疫細胞上達平均80%以上轉染效率。
  • 體內轉染效可優於上市LNP配方組成。
  • 榮獲2023年亞洲首屆《莫德納臺灣mRNA前瞻新創獎》肯定。

體內組織細胞修復OK繃

  • 以創新系統化細胞列印快速製成。
  • 結合工研院細胞庫與生醫材料放入機台,30分鐘完成。
  • 無菌包裝、使用安全,臨床上直接使用,用於肌腱、皮膚組織、心肌組織等損傷修復。
  • 已獲臺灣、日本專利,中國、歐洲、美國等在申請專利階段。

短鏈核酸藥物的創新量產系統

  • 創新自動化短鏈核酸生產技術,可依客製化需求滿,足毫克、公克到百公克等級之批次產能,並提升純度。
  • 針對核酸藥物合成管柱開發高質傳的流道表面改質技術,可重複使用六次且維持產出效率92~99%,降低反應原料用量並減少耗材成本。

新穎核苷酸原料與生產製程技術

  • 研發新型Cap關鍵原料,突破現有專利保護限制
  • 一鍋式IVT製程較二鍋式步驟少,可減少30%以上的mRNA製造成本
  • 針對核酸製程,自主研發關鍵原料導入一鍋式IVT製程,建構臺灣IVT量能,供國內發展CDMO的廠商進行商業應用

工研院研發的「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技轉國內醫材大廠列特博生技,以既快又準的特性,精準發現原位癌,預計最快明年進行臨床驗證,可實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癌症精準醫療重要的檢測新工具。左起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莊曜宇所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丞簡任技正、列特博戴極昇總經理。
工研院研發的「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技轉國內醫材大廠列特博生技,以既快又準的特性,精準發現原位癌,預計最快明年進行臨床驗證,可實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癌症精準醫療重要的檢測新工具。左起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莊曜宇所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丞簡任技正、列特博戴極昇總經理。
工研院開發「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針對電腦斷層檢查小於0.8公分的肺結節患者搭配「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只要取得少量血液樣本,即可透過血液中微量之腫瘤基因,及早發現與診斷癌症,精準度高達90%。左起生醫所劉振凰經理、列特博戴極昇總經理、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丞簡任技正、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莊曜宇所長。
工研院開發「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針對電腦斷層檢查小於0.8公分的肺結節患者搭配「癌症高精準血液基因檢測」,只要取得少量血液樣本,即可透過血液中微量之腫瘤基因,及早發現與診斷癌症,精準度高達90%。左起生醫所劉振凰經理、列特博戴極昇總經理、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丞簡任技正、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莊曜宇所長。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黃馨儀
電話:+886-3-5917612
Email:itriA40227@itri.org.tw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王友信
電話:+886-3-5914903
Email:Sean.Wang@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