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研院院士倡議數位轉型成決勝關鍵

日期:2017/11/01

工研院今日召開年度院...(詳如圖說)
工研院今日召開年度院士會議,19位重量級院士提出臺灣產業「數位轉型」建言。

政府致力發展「數位經濟」,力拚2025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達到6.5兆元,工研院今(1)日聚集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等十九位院士,召開一年一度院士會議,從掌握人工智慧應用、人才培育等方向,為臺灣產業提出「數位轉型」建言,院士主張人工智慧應優先聚焦智慧健康與醫療、智能製造,但也要避免過度強調AI、大數據,造成其他產業人才培育不足與供需失衡。

在人工智慧方面,院士們指出,工業革命確立人類體力的延伸,人工智慧的崛起確認人類智能的延伸。不同於傳統的人工智慧,易於發散,這一波的人工智慧,結合統計模型快速收斂,再加上大數據與強大的電腦/量子運算能力,使深度學習在應用明確的領域已有長足的進步;院士建言,人工智慧要從臺灣的核心強項,如硬體、優勢應用來發展,將人工智慧科技與合適的產業專業領域結合創新,可優先聚焦在智慧健康與醫療、智慧製造兩方面,要以臺灣市場為試驗場域,並以國際市場為目標。

針對智慧健康與醫療,院士們建言,其目標是要提高醫療體系的效率、降低醫療費用,讓全民生活品質更好,建議應由國家政策推動、法規鬆綁,來協助產業發展,施振榮院士比喻,目標是讓醫生睡覺也可以賺錢,同時也提升醫療品質!

林百里院士也分享廣達發展智慧醫療的經驗,他表示,隨著AI、雲端等技術的進展,智慧醫療應朝4P: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精準(Personalized)與參與(Participatory)的目標邁進,臺灣有很好的科技與醫療人才,也有完整的醫療體系與全民健保,有能力提供大數據資料庫,呼籲政府開放健保資料庫,以利智慧醫療商業化。

針對智慧製造,院士們建言,臺灣產業轉型到智慧製造,要先解決機器設備端的數據輸出、以及分析大量數據平台之課題,並且產業4.0應由產業界主導與出資發展,透過產官學研平台,共同推動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人才方面,院士們建議,政府要修改法令,讓在國內引進培育的外籍人才能長期留在國內以協助產業發展。同時,在人才培育上要避免過度集中人工智慧、大數據,造成其他產業人才的培育不足與供需失衡,在教育方面基礎科學如物理化學等不可偏廢。

106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由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主持,出席的院士包括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台達電子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長春石化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書鴻、榮剛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陳興時、長春集團總管理處副總裁陳顯彰、旺宏電子總經理/欣銓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志遠、晶電董事長李秉傑、中研院院士林耕華、工研院前瞻技術指導委員會榮譽主席虞華年、加州大學台積電傑出講座教授胡正明、盟立自動化董事長孫弘、中美矽晶董事長盧明光、長興材料工業創辦人高英士、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前台積電董事長顧問蔣尚義、台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暨中研院院士林本堅等19位。此外,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與院長劉仲明、副院長劉軍廷及張培仁也出席與會。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楊玟欣
電話:+886-3-5919392
Email:ellie@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