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期2021年07月號
出版日期:2021/07/15

關鍵數字 Behind the Figures
2021年 臺灣製造產業景氣展望佳
整理/編輯部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大型振興政策支持下,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強於預期。儘管本土疫情在5月中旬突起,但對製造業影響有限,在國際需求強勁回升帶動,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轉單等因素下,估計全年製造業將迎來10%以上的成長,產值達20.92兆元。
四大製造業全數正成長
四大製造業全數正成長。
國內外需求強勁,激勵金屬機電產值由負轉正
全球經濟重啟,在國際鋼材需求帶動下,我國基本金屬及機械設備業外銷訂單及出口額呈正向成長;政府購車補助延長,臺灣車市來到近15年高峰,激勵金屬機電業產值成長10.15%。
國內外需求強勁,激勵金屬機電產值由負轉正。
遠距商機、宅經濟帶動臺灣電子產品出貨旺
疫情帶動遠距商機、宅經濟,5G、智慧物聯網與高速運算等新興技術持續應用、國際消費電子大廠新品紛紛上市,臺廠主要電子產品合計出貨年增9.5%,尤以智慧型手機成長最大,估計年增12%。
遠距商機、宅經濟帶動臺灣電子產品出貨旺。
消費回溫、原油看漲,化學工業產值強彈
全球消費回溫帶動油品需求,OPEC+協議減產,2021年國際油價預估將上揚,加上化學品產品報價提高,我國化學工業產值可望強勁反彈,年增12.5%。
消費回溫、原油看漲, 化學工業產值強彈。
紡織復甦,民間投資強,支持民生工業正成長
主要消費市場需求回歸,紡織品外銷訂單逐季成長,今年首季外銷訂單金額年增8.8%。雖然疫情衝擊國內零售、餐飲等終端消費,但民間投資意願仍高,將支撐臺灣民生工業維持成長,民生工業產值可望成長1.48%。
紡織復甦,民間投資強,支持民生工業正成長。
工研院觀察當前國際趨勢,2021年臺灣面臨三大關鍵議題
第一,國際綠色供應鏈趨勢強勢來襲,衝擊臺廠生產製造,企業須審慎留意並及早因應。
第二,疫情及新興科技應用促使數位化時代加速來臨,產業數位轉型刻不容緩。
第三,自主供應鏈加劇國際產業競爭,擴充研發人才儲備成關鍵。
美中科技戰與宅經濟,推升臺灣半導體產值續創高峰
臺灣半導體產值近10年,呈現持續上揚走勢,2014年登2兆元大關,2020年突破3兆元,2021年總產值將攀升至新臺幣3.8兆元,年成長高達18%,優於全球半導體業平均水準。
美中科技戰與宅經濟,推升臺灣半導體產值續創高峰。
晶圓代工撐起臺灣半導體產業半壁江山
晶圓代工自2017年以來即占臺灣半導體近半產值,2020年更突破50%大關;而IC設計比重也持續增長,成長動能強。
晶圓代工撐起臺灣半導體產業半壁江山。
通訊、消費電子拉抬IC設計產值首破兆
5G、Wifi 6市占率提升,消費性電子銷售暢旺,IC設計產值首度破兆,年增3成,是今年IC產業成長主要動能;IC製造產值也有14.8%成長。
通訊、消費電子拉抬IC設計產值首破兆。
臺廠應打造半導體業強韌產業生態鏈,持續扮演全球客戶可信賴的關鍵伙伴
♦ 宅經濟與5G需求,推升晶片需求暴增,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代工與晶片價格調漲。
♦ 應與客戶/協力廠商協作開發,以開放創新平台,串接上下游協作,提高生產效率。
♦ 可與客戶研議新產能的開發,簽訂互惠協議,確保雙方在未來新建產能的保障。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