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70期2023年1/2月號

出版日期:2023/02/15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1

科技大風吹向移動載具、元宇宙

撰文/陳怡如

CES大展上可見各廠商著墨在顯示螢幕上,提高情境帶入感,「尺寸及畫質是王道,」70吋以上及8K為各家展示重點。(圖片提供/CES 2023)
CES大展上可見各廠商著墨在顯示螢幕上,提高情境帶入感,「尺寸及畫質是王道,」70吋以上及8K為各家展示重點。(圖片提供/CES 2023)

年度科技趨勢前哨站美國消費電子展,今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展中一探國際大廠年度布局重點、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科技創新應用之新生活樣貌,揭開未來科技發展序幕。今年CES聚焦移動載具、健康科技、元宇宙和永續等四大議題,勾勒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藍圖。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向來是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的風向球,也是全球創新技術和應用的試煉場。擺脫疫情陰霾,今年CES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最大的商業活動,共有3,200個參展商,來自超過173個國家、地區,整體參展人數已恢復疫前7成水準。除了國際大廠的動向備受矚目,CES也成為全球創新基地,其中42%是新廠商,新創動能強烈。

時序邁入2023,消費電子市場的景氣仍面臨考時序邁入2023,消費電子市場的景氣仍面臨考驗。由於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美中科技競合升溫、俄烏戰爭未歇、新冠疫情未滅,在多重不確定因素衝擊下,全球經濟活動普遍放緩,國際重要經濟研究機構對2023年的經濟展望相對保守,預估成長率將較2022年衰退。

對此,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趙祖佑認為,「雖然未來消費電子市場可能衰退,但也是帶動技術創新最好的時間點。」就如2008年全球颳起金融風暴,仍造就4G、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爆炸性發展;同樣的,2023年也是5G、自駕車、元宇宙等科技的創新時代。

在2022至2026年,全球總體電子產品出貨值的年複合成長率仍有6.3%的成長動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未來3C電子產品的成長趨勢減緩,取而代之的是工業、醫療、航太、伺服器,以及車用電子產品,其中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將驅動各種創新落實。

四大科技主軸 帶動未來發展

趙祖佑點出今年CES四大科技主軸,第一是移動,「車輛革新是CES重中之重,CES幾乎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車展,」展中揭露未來創新移動載具及人車互動模式,各種移動載具朝向自駕化和電動化已成趨勢,同時也透過軟體進行即時智慧化與個人服務。

第二是健康,後疫時代加速遠距、居家、On-Demand的健康與健身解決方案,甚至從傳統生理醫療提升到心理健康等身心整合,並運用各種創新穿戴裝置提升健身效率,以及更為沉浸的健身體驗。

第三是元宇宙,5G是元宇宙發展的重要骨幹,全球已有超過30%的國家,完成5G商轉。雖然元宇宙概念仍在成形中,但全球仍持續探索元宇宙的平台、服務與創新虛實互動模式。各種垂直應用的元宇宙平台成形,其中工業製造與零售應用率先落實,協助產業建構元宇宙平台與技術的系統整合商機也逐漸浮現。

第四是永續,國際大廠持續提出綠色永續概念,特別的是,過去談到永續大多是和企業ESG相關,但近來永續觀念逐漸延伸至消費者端,透過數位與材料技術的創新,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結合,像是食物科技、能源使用、循環再利用等,讓永續生活更深入貼近消費者。

各產品年均複合成長率。
各產品年均複合成長率。

智慧車四大趨勢 革新汽車生態系

汽車科技成為今年CES主戰場,傳統汽車品牌如福斯(Volkswagen)、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BMW、賓士(Mercedes-Benz)、現代汽車(Hyundai)都來參展,就連消費性電子、科技大廠品牌Sony、Google等,也都推出車用產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Sony攜手Honda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品牌AFEELA,整合HONDA車輛技術和SONY感測技術,車上共有45個感測系統,車內則以Media Bar整合各種車內資訊,實際量產車預計於2026年出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鍾淑婷指出,今年CES汽車應用共有四大重點,包含安全、娛樂、連結、自駕,「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乘車的安全性、娛樂性、便利性是主要的成長動能。」

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如LG透過車內相機可監控駕駛精神狀態,車內雷達可檢測乘客的心跳狀態、安全帶是否繫上、監控小孩臉部狀態等。

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對商用車的重要性也持續提高,除了供乘客娛樂外,也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更徹底放鬆。像是NVIDIA雲端串流遊戲平台GeForce NOW,在汽車上以串流方式提供遊戲;BMW全新7系列,首創獨步車壇、8K畫質的懸浮式劇院螢幕,搭配沉浸式4D音響系統,直接將車內打造成頂級私人豪華劇院。

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之間的連結也將更加緊密,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幫助管理時間,讓生活更便利。如藉由偵測車輛和路線動態,透過Samsung SmartThings控制家用電器,提前開啟空調和空氣清淨機、上車後仍可確認家裡門窗及電源是否關閉等,打造更安心舒適的體驗。

自動駕駛也正快速發生中,不管是相關技術的成熟度,以及各大廠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顯示,自駕是移動載具的未來;Mercedes-Benz更成為世界首家取得Level 3自動駕駛認證的車廠,2023年將在德國與美國進行特定條件測試。

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將持續推升移動載具的發展進程,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智慧化及電動化是車用半導體的兩大成長動能,」雖然高階中央電腦晶片NVIDIA、Qualcomm、Mobileye三巨頭成型,但隨著汽車領域的廣度及深度持續擴大,車用廠商愈來愈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車用電子走向開放,迎來各界生力軍,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

鍾淑婷認為,這正是臺廠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好時機。臺灣在半導體領域具有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優勢,有助未來切入全球車用供應鏈。

迎接後疫時代 科技深入健康生活

在疫情和元宇宙推動下,科技更加深入健康領域,也催生運動科技的創新研發。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董鍾明指出,在數位醫學上,感測工具再進化,更輕便、更隨時或是長時間連續檢測,也更強調透過數據上傳及AI分析,提高精準度及檢測範圍。

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未來對於疾病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再度受到全球重視。不論是透過呼氣病毒檢測,或是在公共場所裝設自動消毒器,都是希望降低病毒感染及傳播的機會。

在運動科技上,為了避免在室內運動的枯燥感,未來室內運動更講求樂趣。像是SONY展出重量僅8克的動態捕捉裝置「mocopi」,使用者在家只要利用感應器、手機鏡頭及App,就能輕鬆達成動態捕捉,免去繁瑣高昂設備,還能將動作製成動畫影片,增加運動樂趣。

又或是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讓居家變身運動健身房。如搭配虛擬情境,打造置身在不同地方騎單車或跑步的場景;在運動器材裝設高階影像鏡頭,藉由影像感測判斷動作次數及標準度,進行如真人教練的動作指導修正。

每天使用的日常生活小物,也將注入科技,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狀態。像是Mui lab的壓力釋放器,可穿戴於手、足、頸,透過微振動,將壓力引起的交感神經系統,轉變為邏輯平和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運用科技讓生活更加愉悅。

三大面向 邁入物宇宙世界

CES主辦單位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也宣示2023年六大科技主軸,包含移動載具、元宇宙、健康科技、企業科技、沉浸遊戲和永續。董鍾明表示,「元宇宙(Metaverse)和沉浸式(Immersive)是CES 2023的重要關鍵字,物宇宙(Metaverse on Things;MoT)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實現。」

他以三大面向切入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首先在家庭方面,以電視作為發展核心,各家大廠紛紛著墨在顯示螢幕上,提高情境帶入感,「尺寸及畫質是王道,」70吋以上及8K為各家展示重點,今年OLED電視更強化亮度的提升,部分顯示技術如3D、可捲、透明等,雖仍在持續發展,但僅在特殊應用產品,不易成為家庭電視的普及規格。

在汽車上,多螢幕創造車室氛圍,「車內螢幕只有更多沒有最多!」董鍾明指出,今年4個螢幕已成展場車輛最低標準,多數均有6個螢幕以上,且螢幕不再只是擔任顯示角色,而能強化辨識、控制等功能。

另一方面,擬人化車輛也是未來發展重點。人機介面不再停留於語音控制,運用AI自然理解車主意識,創造更多舒適及陪伴的沈浸感。像是BMW今年發布的全新電動概念車「BMW i Vision Dee」,就能讓駕駛與車輛對話,宛如科幻影集中的「霹靂車」走入現實世界。

最後在個人裝置上,未來將出現更多VR穿戴裝置,除了VR頭盔外,還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皆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但能否完全無線化,成為未來真正創造沈浸感的關鍵。在AR發展上,除了維修、訓練等專業應用,AR也開始進入一般消費者市場,AR眼鏡已邁入商品應用,但設備能否平價化為一大關鍵。

扣合未來趨勢 工研院推九大創新技術

全球廠商在CES大展創新技術,臺灣也不落人後,今年約有148家廠商參展。在智慧車輛、健康、元宇宙與永續四大科技主軸下,工研院也以虛實整合的方式參與CES 2023,展出包括運動科技、AI人工智慧、ICT資通訊、機器人等9項創新技術。

展出期間,多項運動科技吸引外國媒體駐足採訪,美聯社記者Rick Bowmer體驗「「運動生理感測與指導數位分身」技術時表示,「可以邊騎邊矯正姿勢!這正是我想要的,我要靠它恢復身材!」MacVoices的Podcaster Chuck Joiner則大讚工研院的元宇宙科技「iMetaWeaR」,可讓玩拳擊或西洋劍遊戲者,猶如身歷其境,「很有看頭!非常創新!真是太棒的設計」

在AI、電動車、智慧製造及無人商機有多項創新應用陸續吸引洽詢,其中,「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吸引韓國電子技術研究中心、工業領域、時尚領域專家洽談,期望有進一步合作機會;來自時尚領域Echnofashion的Huseyin Ozturk表示:「我覺得RobotSmith可以有很大的應用,例如用在珠寶業的戒指跟銀飾手工拋光。」

這些在CES亮相的嶄新技術,彷彿可讓人想見未來創新世界的樣貌。今年CES展雖已落幕,但科技創新沒有終點,仍持續為人類生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