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72期2023年04月號

出版日期:2023/04/15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從碳足跡走出淨零之路

撰文/許淑珮

在極端氣候威脅下,全球超過137個國家承諾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減碳」已不只是產業的道德議題,更是刻不容緩的必要行動。歐盟率先開了第一槍,今年10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當各國產品外銷歐盟時,如果超過進口國規範的碳含量,除了必須購買碳權外,也將被課徵碳關稅。

臺灣也積極回應淨零行動,今年初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成了臺灣首部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律,明定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啟動碳費徵收等配套措施。

在政策法條和商業貿易的制約下,未來企業的競爭力,不在規模,也不在價格,而是積極的減碳作為,如何開發出更低碳排的產品,成了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生存的重要關鍵。企業想要減碳,就必須先知道排多少碳,學會計算「碳足跡」,是企業在未來淨零時代最迫切需要學會的新技能,也是最關鍵的綠色競爭力。

碳足跡代表生產一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涵蓋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處置/回收等五大生命歷程。事實上,臺灣在碳足跡計算上,能量領先國際,政府建立「產品碳足跡資訊網」,提供用電、用水、運輸等1,068筆基礎碳排資料,其中不乏臺灣自己擁有的特殊數據。

為了協助產業更快速上手計算碳足跡,工研院也開設相關課程,將多年來輔導廠商的經驗,化成精準的學習步驟,透過實踐研習的方式,協助業者建立計算碳足跡的觀念。

此外,更打造「永續碳管理平台」,整理過去20多年累積的產業數據,提供1萬2千多筆本土係數資料,橫跨電子業、石化業、鋼鐵業、造紙業、紡織業等近20種產業類別。平台從基礎的資料庫查詢開始,提供業者計算碳足跡的工具,到產出碳排分析報告,最後提供減碳建議,如此一站式的碳足跡線上服務,希望協助產業達到減碳目標。

計算碳足跡,就像進行一場「碳健檢」,先用科學的方式找到碳排熱點(Hot Spot),才能擬訂後續的改善方法和目標。工研院實際運用這套方式,協助許多業者揪出高碳排的「兇手」,本期封面故事特別採訪4家廠商,分享他們如何找到減碳之道。

過去企業很會算帳,現在更要會算碳,從單一企業出發,進而帶動整個供應鏈減碳,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生存危機,大家分頭並進,一起邁向淨零永續的未來。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