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74期2023年06月號

出版日期:2023/06/15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從農場到餐桌 減碳再進化

撰文/許淑珮

面對2050淨零排放的世界趨勢,減碳行動需要全產業動起來。農業作為我們食物的來源,也扮演人與自然間的重要紐帶,在實現淨零排放的過程中位居要角。為了滿足人類對於食物攝取的需求,農業在生產過程中,耗用各式資源投入生產,畜牧業的動物排氣等,都產生不少溫室氣體;但與此同時,農業也是固碳增匯的主要貢獻者。

為回應農業減碳目標,2022年農委會率先宣示,將透過減量、增匯、循環和綠趨勢等四大主軸來增強臺灣農業韌性,並將於2040年率先達成農業淨零排放目標。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工研院也持續運用科技,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創新應用,協助我國農業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全新低碳循環模式,為農業淨零開創新局。

相關技術包括開發優質平價的中小型電動農機設備,在提升農民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達到減碳效果;與農業改良場合作研發的「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將葡萄的枯枝廢藤,轉化為對環境友善的土壤改良材料,除了減少農藥使用量,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還能回收再利用;分析不同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特定光譜,並結合軟硬整合技術,開發的「LED智慧光源系統模組」,不僅提升作物的生長品質,也達到農場節電的效果;運用獨家綠色無菌製程,與高效率的萃取技術,研發高抗菌、高抗氧化效果的「芭樂葉萃取液」,協助農民去化廢棄枝葉的同時,也製成清潔用品和個人護理化妝品,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此外,工研院也投入「未來食物」的研發,運用大型藻類搭配獨家的微生物培養技術,陸續開發出兼具營養成分與口感風味的植物基龍蝦、鵝肝、培根等產品,鼓勵消費者透過「吃」的方式來延緩氣候變遷。

臺灣的經濟發展始於農業,如今,結合工業與高科技產業技術所帶動的農業低碳循環模式,不僅翻轉了原有的產業局面,同時也為臺灣淨零轉型帶來新契機。透過更完善的農業減碳行動,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能夠在生產、享受美好食物的同時,也為地球的永續貢獻一份心力。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