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Innovation

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 讓你不再「呼呼」大睡!

葉芷嫻

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
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

漫畫裡,主角的鼻子上,打呼泡泡忽大忽小地起伏著,那副鼾聲大作的逗趣模樣,總能使讀者呵呵一笑;但是,當同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時,可就不是那麼有趣的事了。

寂靜無聲的夜裡,被如雷的鼾聲吵醒,相信曾是許多人共有的不愉快經驗。而對於打鼾(打呼)的人來說,擾人清夢的打鼾行為,不僅僅為周遭人們帶來困擾,對於自身的睡眠品質,也造成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事實上,不少醫學研究均指出,擁有良好的夜間睡眠品質,不僅白天工作效率好、學習效能提升,也較能保持健康的生理及心理狀態,避免疾病上身。相反地,品質不佳的睡眠,則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感到倦怠,大大降低生活品質。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統計,國內約有600萬人有睡眠障礙,也就是說,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國人,其實是長期處於「睡不好」的狀態。其中,還有將近45萬人是屬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卻不自知,這對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來說,是極大的潛在威脅。

進不了家門的傳統檢測

一般而言,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往往是透過身邊親人的提醒,才發現自己的打鼾問題而就醫。然而,國內的醫學睡眠中心並不普及,再加上好不容易來到睡眠醫學中心就診,卻因為傳統診斷式睡眠檢查,需要安排受測者在睡眠中心過夜,在床位有限的情況下,一等往往就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

不僅如此,當求診患者好不容易等到測驗床位,測試時在頭部與身體要黏貼許多感應電極與訊號線,也讓原先就睡不好的受測者,更不容易入睡,使檢測效果大打折扣。工研院醫療器材科技中心主任邵耀華認為,患者去醫院求診只是想找出睡不好的原因,卻因為不習慣醫院與檢測環境,夜裡睡得更不好。這對於要判斷睡不好的實際原因,究竟是家中睡眠環境不佳,還是個人生理因素使然,自然有其難度。

工研院醫材中心創新醫材商機開發計畫工程師林楨喨指出,「睡眠檢測的困擾,不是現行儀器的問題,關鍵在環境。」現行的睡眠檢測除了等待時間久、環境陌生等常見問題之外,還有資料正確度高低,以及後續追蹤不易等困難尚待克服。此外,在醫學睡眠中心裡,醫生問診是以病患自述或問卷調查為依據,如果患者陳述的資料不正確,也會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而且,在完成睡眠檢測後,無法得知病患服藥後的睡眠改善情況,又是另一個衍生的問題。  「在家進行睡眠檢測是最好的選擇,問題是醫院的儀器不可能讓患者搬回家使用。」邵耀華解釋,傳統的睡眠檢測設備比較複雜,體積也很大,要搬回家進行睡眠檢測,甚至是追蹤檢測,幾乎是不可能。

「居家睡眠檢測儀」使用簡單,只需將脈動血氧計感測器夾在手紙上超過6小時,儀器就能記錄睡眠時的狀況,隔天再將資料提供給醫院進行分析,發揮定點照護功能。
「居家睡眠檢測儀」使用簡單,只需將脈動血氧計感測器夾在手紙上超過6小時,儀器就能記錄睡眠時的狀況,隔天再將資料提供給醫院進行分析,發揮定點照護功能。

定點照護新利器:居家睡眠檢測儀

為了克服這一點,工研院醫材中心研發的「居家睡眠檢測儀」,由患者的需求出發,以體積小、操作簡便為設計考量,希望未來能由醫院提供這套檢測器材,讓患者可以在經過醫師診斷後,自行攜帶回家使用。

林楨喨戴著居家睡眠檢測儀表示,「居家睡眠檢測儀使用簡單,只要一個啟動鍵,就可以記錄受測者的睡眠狀況,隔天再將器材與資料送回醫院分析,便能完成檢測。」可攜的居家睡眠檢測儀,不但省去睡眠檢測的等待時間,及早發現患者是否有呼吸中止症困擾,對於監測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結構,與提供醫師做為診療時的客觀參考數據,都有很大的助益。

這套檢測儀透過夾在手指上的脈動血氧計感測器,以穿透式的紅外光進行測量,並記錄各項數據資料。邵耀華表示,脈動血氧感測除了穿透式檢測外,尚有在手腕量測的反射式檢測技術,但兩者相較以穿透式效果為佳,因此工研院的居家睡眠檢測儀便採用穿透式的技術。

至於為什麼要設計成夾手指?「夾在手指上,是因為穿透式的檢測方式,以手指部位的效果最好,重點是,配戴時也不易脫落。」邵耀華透露,其實研發人員曾嘗試過人體其他檢測效果不錯的部位,例如耳垂,但耳掛式的感測計,容易在睡眠過程中因翻身或擺頭而移位脫落,因此最後仍選擇採用夾手指的設計。

睡眠呼吸中止治療系統助好眠

睡眠呼吸中止治療系統助
睡眠呼吸中止治療系統助

在檢測之外,對於因生理構造引發睡眠障礙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醫材中心也發展出一套十分有效的「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患者僅需口含一個狀似牙套的口部介面,就像嬰兒咬住奶嘴一樣,利用這個口部介面將口腔內的空氣抽出,在口腔內造成負壓的效果,可以使患者在仰躺時,舌頭不會往呼吸道方向掉落,避免呼吸道阻塞,產生睡眠中斷的情況。

事實上,醫學界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指的是在睡眠中因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中止,並導致血氧濃度降低而干擾睡眠的狀態,其中,打鼾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最重要的徵狀。因此,目前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包括連續氣道陽壓呼吸器、止鼾口腔矯正器、以及手術等。

邵耀華指出,陽壓呼吸器可說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患者必須承受面罩壓迫、漏氣、攜帶不便與價格高等問題,病患能否耐心持續使用,成了治療的關鍵。而便於使用的止鼾口腔矯正器與手術治療,則因效果不夠好,或須承擔開刀風險而較少採用。

相較之下,工研院的「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結合了口腔矯正器的便利,與陽壓呼吸器藉氣流維持呼吸道通暢的優點,而且改採負壓、吸出空氣之後,可以適當地吸住患者的舌頭,維持不墜。再者,只要口腔內的負壓能維持,機器也毋須整夜運作,「有效避免呼吸道阻塞之外,還能節能,患者也不用像使用陽壓呼吸器一樣,整晚都接受氧氣打入口腔的治療,」示範使用傳統陽壓呼吸器的林禛喨分析道。

而一旁與林楨喨屬同一研發團隊的工程師黃振寧,更是忍不住點頭,他本身也受打鼾困擾,再加上研究需要,曾親身使用過這套睡眠呼吸中止治療系統,身為開發者又兼任測試者的他坦承,「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真的能有效遏止打鼾,也沒有傳統式陽壓呼吸器的負擔,以患者的角度來看,真的很實用。」


健康居家,未來診所

不論簡易睡眠呼吸照護系統,還是居家睡眠檢測儀,這兩項助人好眠的醫療保健器材,除了能協助患者獲得有效的治療之外,最大的特性,在於它們能縮短醫療的時程,讓患者可以避開醫院睡眠檢測所需的冗長等待,卻又能快速獲得可靠完善的醫療照護,除發揮定點照護(Point of Care)的功能外,也符合當今預防保健醫學的照護潮流新趨勢。

事實上,隨著預防保健與個人化醫療照護意識抬頭,醫療資源開始向外分散的趨勢也愈來愈明顯。在分散式照護趨勢之下,大醫院以外的醫療機構,對於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開始有了變化。

邵耀華觀察,這些分散在外的照護點,需要的醫療器材,不是研究級醫院使用的那些超精密檢測儀器,而是要「提供足夠可信度,而且可以較快得知結果」的醫療器材。而工研院醫材中心貼近這些需求,以微小化、精準化、結合數位化開發的先進醫療器材,便可適用於分散式照護,甚至居家照護領域,降低整體社會的醫療成本。

未來,醫材中心也將視廠商的需要,結合檢測(居家睡眠檢測儀)與治療(睡眠呼吸照護系統)於一身,達到治療時也能追蹤監控個人睡眠品質的目標。邵耀華強調,檢測不能只有檢測,還要納入治療,「檢測加治療,這樣一套完整的睡眠管理大師,才能一次解決睡眠問題,完整發揮健康管理的功能。」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