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 Locomotive of ITRI

行動醫療App年成長翻倍的掌中商機

賴建宇

以技術力跨越「免費」的鴻溝

市場研究機構Flurry Analytics的調查顯示,行動裝置已經占據現代人一天的2小時又38分鐘,這個數字背後,代表怎樣的商機?在智慧型裝置的數位狂潮中,行動醫療(Mobile Health,mHealth)App已是高齡化社會下,最具有成長潛力的明星。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估計,至2016年,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使用族群將可達33億人,而行動醫療市場規模將可達近110億美元,到2016年複合成長率則高達72%。

而目前行動醫療與健康相關的App,已經是成長最火熱的類別之一。例如2011年蘋果的iTunes上,mHealth相關的App總下載次數達7.18億次;在過往一年,醫療類別下載數量幾乎翻倍,成長率高達97%。

目前App市場營收來源,以廣告與付費下載為主,預期未來透過App的交易收入,會搭配特定感測器或醫材裝置,以及衍生服務的營收比重將持續增加。IEK預估,後續透過App為樞紐而衍生的服務營收將會成為市場最大比重來源,2016年將可佔達43%。

以技術力跨越「免費」的鴻溝

市場研究機構Flurry Analytics的調查顯示,行動裝置已經占據現代人一天的2小時又38分鐘,這個數字背後,代表怎樣的商機?在智慧型裝置的數位狂潮中,行動醫療(Mobile Health,mHealth)App已是高齡化社會下,最具有成長潛力的明星。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估計,至2016年,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使用族群將可達33億人,而行動醫療市場規模將可達近110億美元,到2016年複合成長率則高達72%。

而目前行動醫療與健康相關的App,已經是成長最火熱的類別之一。例如2011年蘋果的iTunes上,mHealth相關的App總下載次數達7.18億次;在過往一年,醫療類別下載數量幾乎翻倍,成長率高達97%。

目前App市場營收來源,以廣告與付費下載為主,預期未來透過App的交易收入,會搭配特定感測器或醫材裝置,以及衍生服務的營收比重將持續增加。IEK預估,後續透過App為樞紐而衍生的服務營收將會成為市場最大比重來源,2016年將可佔達43%。

以前期監測減少後期醫療支出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僅重創世界經濟,許多先進國家更國債高築,使得政府在預算赤字的控制上更為嚴謹。「先進國家正計畫透過前期的診斷與監測,逐漸減少治療行為帶來的龐大醫療支出。」工研院IEK副工程師黃裕斌表示,在人口持續高齡化之下,造成先進國醫療支出占GDP比重不斷提升;因此為有效控制財政赤字,勢必要借重新科技應用,透過早期發現來,減緩後續的龐大醫療支出。

最明顯的改變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將於今年正式發表「行動醫療應用程式指引(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讓2011年發布的指引草案更完善。國際各大展覽與論壇也都競相討論、關注行動醫療商機。例如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已是第四年舉辦數位健康高峰會議(Digital Health Summit) ,除了聚焦消費者健康議題,以及展出各種行動健康產品與服務外,今年大多廠商更著力於展示穿戴式數位健康產品。而2012年起,在國際醫療器材大展Medica上,也有許多廠商推出相關應用及產品,台灣廠商在此也不落人後。

黃裕斌說,行動醫療目前以健康、飲食、體適能等「健康促進」相關的應用為主。根據MobiHealthNews於2012年4月發布的研究調查顯示,於蘋果iTunes上,慢性病管理類型App僅占5.3%,個人健康數據紀錄(PHR)則占0.9%。此外,IEK的研究顯示,目前行動醫療相關App在15到44歲年齡層中,有最多使用者。

借鏡外商 跨越「免費」的鴻溝

環顧目前行動醫療App市場,以運動健身、卡路里計算、飲食管理以及女性生理週期等應用為競爭紅海,雖然大多以免費為主,但部分已逐漸衍生出可營利之服務模式,例如運動健身App提供收費的健身訓練表,紓壓助眠App則提供音樂下載,卡路里計算除了提供紀錄功能外,也搭配收費瘦身食譜或運動建議等,以增加持續性的收益。

黃裕斌建議,未來布局時行動醫療App時,可從兩個面向來思考。在消費者健康方面,可從價值主張來設計;以更簡單的使用者體驗、更便利的量測方式、更適時適人的服務模式來出發,並結合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力量,來衍生出營運服務模式。而在高階的醫療照護方面,則可從醫護人員的角度出發,以改善臨床工作流程(work flow)為重點,但得注意因涉及醫療行為,必須符合相關法規。

黃裕斌提及,成立於2011年的美商Azumio,透過光體積變化描記圖(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號技術,並搭配關鍵演算法的開發,率先於2010年即推出可量測心率的Instant Heart rate App,後續更以此技術為基礎,相繼推出其他應用App,自如可量測壓力指數與記錄睡眠狀態的App等。2012年7月,Azumio以併購方取得其他健康與健身領域相關的App,強化聚焦健康意識高的族群,以增加競爭優勢、營收獲利,擴展品牌知名度。

「Azumio除了精進演算法技術開發,提供用戶更簡單更直覺的使用者體驗外;也透過網路社群的建立,如Facebook、Twitter以及官方Blog等方式,直接取得使用者意見與回饋交流。」黃裕斌強調,Azumio也善用消費者喜歡分享的心理,增加數據比對及朋友分享功能;例如量測後的個人數據,可與其他國家同年齡層的數據比較,或是與動物心跳數比較等,都增加量測後的趣味性。

智能醫學科技董事長黃世貝,本身也是醫師,他認為行動醫療App單要靠使用者付費下載,將會很難生存。「我從五、六年前踏入這個領域,兩年前已經對使用者付費獲利徹底死心。」黃世貝舉例,當知道跑步25分鐘等於消耗掉吃一碗飯的熱量之後,就不曾再去付費用卡路里計算的服務。他建議要從目前88%免費下載的使用者去想,創造可以延伸服務及銷售的平台去賺錢。

工研院服科中心技術長吳宗和則以過去在美國電信業服務的經驗建議,建議健康管理App可以跟電信、社區結合。「收費轉個方向,改由社區管理費來支應社區健康,就會比直接跟一戶一戶談容易。」吳宗和表示,行動醫療業者朝電信加值服務邁進,也比直接跟消費者收錢有機會。如何異業合作,將是行動醫療產業下一步發展的最大考驗。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