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策略性全球布局_提升創新效益

撰文/陳德怡 攝影/黃鼎翔

湯森路透東南亞與東北亞區常務董事Tony Kinnear這次專程來臺到工研院頒獎,典禮隔日即飛返新加坡。百忙之中抽空與本刊分享他對臺灣及工研院創新的觀察與想法。

湯森路透東南亞與東北亞區常務董事Tony Kinnear
湯森路透東南亞與東北亞區常務董事Tony Kinnear

Q1:請問湯森路透為何會表揚全球創新領導者?創新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有何影響?

A:湯森路透全球百大創新計畫研究中顯示,投資創新會帶來經濟成長。整體而言,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的營收逐年成長遠高於美國標準普爾指數(S&P 500 Index)各大企業成長。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已經連續四年勝過S&P 500指數各大企業,在2014年總共創造了近3.69兆美元的營收,年營收成長率高達12.6%,大約是S&P 500企業(6.85%)的2倍。
若仔細觀察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的表現,會發現入榜機構都是發展新產品與服務的領導者,他們創造新就業機會並刺激全球經濟發展。湯森路透設立此獎項便是希望能鼓勵更多的機構投入創新研發。


Q2:根據湯森路透的資料,這是亞洲第一次超越北美,躍居全球創新力的領導地位,您認為這中間的原因及其意義為何?

A:這並不意外,因為亞洲地區近年來專利相關活動持續成長,尤其是在日本、中國、南韓與臺灣等地。日本向來表現不錯,近年來因為政府大力鼓勵創新產業發展,未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機構進榜。南韓政府也將「創新」納入國家政策,像三星、LG跟現代汽車(Hyundai)等國際型南韓企業,皆以研發投資及領先技術聞名全球。中國政府規畫長期計畫將國家經濟由製造為主轉變為創新為主,目前已經實施數項政策希望能刺激創新,並進一步促成經濟成長。臺灣從去年的一個機構得獎,今年則有2個,相信未來數量也是會持續增加。
這麼多亞洲企業機構進到百大創新機構名單中,表示亞洲已意識智慧財是目前左右全球經濟一大關鍵,進而開始強化智慧財的管理與商業化以保障自己的競爭優勢,並在亞洲與全球市場裡搶得先機。我覺得這個對於整個亞洲地區,甚至是全球未來走勢,都是非常好的現象。


Q3:觀察各國的獲獎名單,您覺得臺灣、甚至是亞洲,未來的競爭優勢何在?有什麼地方是可以再加強創新的?

A:臺灣企業向來是科技研發領導者,而且創新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顯示器、IT、半導體製造等跨領域科學研究。這些技術研究與發明在世界各地帶來極大影響,顯示創新是臺灣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力。
至於未來的發展,我認為應找出成長潛力高的產業,並就相關資訊決定要將資源投資在哪個領域。除了往前看,也可考慮回頭去看過往的研究成果,從中找到靈感或資料再創造出新發明。譬如大型的製藥廠商會去參考以前的專利申請文獻內容,結合過去成果與當下研究來找出新的療法治療不同的疾病。


Q4:您認為與其他獲獎機構相較,工研院的創新優勢為何?有什麼地方是未來可以再加強的?

A:工研院在很多領域皆在臺灣專利申請機構中名列前茅,也有很多與產業、學界的合作經驗。工研院在很多方面的創新能力與投入大家有目共睹,未來可再努力的方面是專利申請的全球化布局,也就是要在世界主要市場的國家申請專利。工研院需要思考如何分配資源進行投資,並找出更大的趨動力去別的國家申請專利。
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挑對的方向及產業來投資,找到未來商業化機率比較高及較有競爭優勢的發明或應用非常重要。建議可以去觀察分析其他機構在某個產業當中做了什麼,產品的競爭是不是非常激烈,或是這領域中未來是否有很多潛在合作機會。
工研院也提到,有時要說服企業運用新技術是項挑戰。我會建議工研院在與企業洽談合作時,除了提供專利、技術相關資訊,同時也可以附上一些相關的市場分析及產業現況觀察報告,包括可能的潛在客戶與競爭對手、其他公司運用類似科技技術的成功案例等等。有了這些實際的產業分析資料,我想潛在合作企業會對新技術更有信心,並更有意願運用。


Q5:對於工研院或臺灣產業界,是否有其他建議?

A:臺灣現在已意識創新對於產業發展有決定性影響,相信未來會持續投資研發及創新科技,維持經濟成長動能。我想機構不論規模大小,都須要投資智慧財的研發,並思考如何將它化為有形的經濟助力。智慧財產管理不僅限於研發領域,也包括地區性與國際性的人才管理與合作,如此才能加快創新過程並增加成功機會。
工研院跟產業與學界都有密切合作,我們也看到很多實際案例帶來的經濟效益。學界合作方面,工研院從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大專院校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我想這是個很好的活動,可以讓參賽學生進一步認識專利與創新,同時也可以讓社會大眾接觸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研發跟創新的重要性。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