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News

自駕車智慧技術再進階

撰文/李幸宜 圖片提供/工研院

從自駕車到無人車,次世代汽車正展現多元化面貌,但要真正達到自駕或自主的水準,還需要融入更為廣泛的感測能力與先進的智慧技術。



工研院鎖定自動駕駛(Automated Vehicles)、車聯網(Connected Vehicles)、電動化(Electri- edVehicles)三大車輛技術發展趨勢,於2017 年臺灣國際車用電子展展出八項車用電子技術,其中工研院結合資訊、通訊、電子、機械等跨領域技術,展出自動駕駛車輛的檢測平台及影像感測技術,提升車輛智慧安全,帶領國內廠商搶攻未來車用電子龐大商機。


 


針對全球汽車市場,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預估,2023 年全球汽車電子與車聯網產值將達4,511 億美元,較2015 年的2,703 億美元成長1.67 倍,其中,又以車輛主動安全、節能環保相關零組件的成長率最高,平均年增率將超過25%以上。




影像感測提升智慧能力

除了平台以外,工研院在自駕車亦擁有多項關鍵元件技術,像是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疊合導航、行車紀錄器及車子的運動,投影於車窗玻璃,透過路況資訊的融合做為導航的依據,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減少駕駛來回瀏覽遠處的車況和近處的儀表板資訊,所導致的眼睛反覆對焦的疲憊風險,以及低頭觀看行車資訊的分心風險,讓行車更安全。

連豊力表示,隨著讀取電子訊號的技術穩定化,車輛狀態的偵測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過去的焦點都放在車體本身的自主安全如ABS,但未來除了車體本身之外,車與車之間的感測將愈來愈重要。可以預見的是,要迎接自動駕駛、車聯網時代,包括車用影像系統、盲點偵測、車道偏移警示、停車輔助、主動車距控制、緊急煞車輔助等技術都是商機所在。

像是距離偵測的主動感測技術以光學式的雷射、電磁波的雷達為主,被動感測技術則以攝影機為熱門產品。例如:影像式前方障礙物辨識系統,就是以攝影機為基礎的辨識方法,在車輛上實現即時運算偵測,可正確辨識行人、機腳踏車、車輛等多種障礙物,並藉由判斷移動物的快慢,精準掌握煞車的時機點,達到即時煞停的功能。此外,車用智慧影像感知融合平台亦是以攝影機為基礎,融合不同感測器的數據,使車輛具備多種生物感知能力,以及360 度無盲區主動偵測。

目前各個車廠的駕駛感知平台都是封閉環境,外界難以插手進行整合,連豊力特別強調,工研院的作法是將自動駕駛的技術成果整合於現有的電動車,以提供更好的自動控制與速度操控,為國內業者開發專屬的駕駛感知平台,希望藉此為臺灣業者拓展全新的應用模式與商機。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技術長連豊力表示,工研院將自動駕駛的技術成果整合於現有的電動車,以提供更好的自動控制與速度操控,為國內業者開發專屬的駕駛感知平台,希望藉此為臺灣業者拓展全新的應用模式與商機。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技術長連豊力表示,工研院將自動駕駛的技術成果整合於現有的電動車,以提供更好的自動控制與速度操控,為國內業者開發專屬的駕駛感知平台,希望藉此為臺灣業者拓展全新的應用模式與商機。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