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Episode 01】女力崛起,女性科技新創打破刻板印‪象

【Episode 01】女力崛起,女性科技新創打破刻板印‪象
按P,播放及暫停
按R,循環播放
:
:

節目簡介

三月是「女性歷史月」,
開播第一集就要探討科技業女力崛起的現象。
女生念文組,男生念理組,是很常見的刻板印象,
但這樣的印象,這幾年正逐漸被打破。
今天我們邀請到女性科技創業者,豐趣科技總經理裘以嘉,
談談如何從行銷人,變身為科技人的心路歷程,
也希望這樣的分享,讓更多女性投入科技領域,以堅韌女力化身臺灣護國群山。

Apple Podcast-EP1。   Spotify Podcast-EP1。   KKBox podcast-EP1。   SoundOn Podcast-EP1。   Google Podcast。  

節目導航

00:00-03:53 撕下標籤,做自己最美
03:54-06:48 目光精準,如何從趨勢中抓住商機
06:49-12:53 掌握自己的優點,每人都能有所發揮
12:54-17:05 勇敢去闖,就有機會成功

精彩全文

王珮華:「科技解壓縮,創新隨時說。大家好,歡迎收聽科技解壓縮,這個節目是由工研院直播,每個月提供您最新、最熱門的科技議題,臺灣產業科技動態,還有科技研發背後的精采故事。我是主持人珮華,今天是我們第一次播出,搭配3月號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封面故事科技女力節氣,來談談科技業的女性新勢力。今天我們邀請到的特別來賓,就是一位女性科技人,我們歡迎豐趣科技創辦人,也就是現任的總經理,裘以嘉,歡迎Sandra。」

裘以嘉:「哈囉珮華,哈囉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豐趣科技的Sandra,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首播的這個受訪。」

王珮華:「很高興邀請到Sandra來上我們第一集的節目,剛好我們這期月刊的封面故事就是科技女力,我覺得這個議題作為節目的開始是非常有意義的。Sandra原本是工研院同仁,她2015年帶著團隊,以及創新的商業模式成立了豐趣科技。Sandra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您創辦的這家公司嗎?」

裘以嘉:「好,謝謝珮華,當時成立豐趣科技的初衷,最早是希望能夠透過數位科技整合目的地內的多種旅遊的資源,包括像是數有構型、電子票證,或者是多元支付工具等,來提供國際自由行旅客更豐富、便利,以及友善的旅遊體驗,那豐趣的作法是打造一個全通路的旅遊資源管理平臺,我們可以將旅遊產品或服務電子化,透過商業模式的設計,整合從供應商一直到中端消費者之間,相關的這些服務、生態系的業者,一起來滿足消費者的旅遊體驗。」

王珮華:「那可以再跟我們說明一下,如果我是一個終端的消費者,那豐趣可以提供我們終端消費者什麼,或者是說豐趣做的是一個B2B的一個聲音。」

裘以嘉:「事實上豐趣的商業模式是B2B,就是我們真正的客戶是所謂行銷通路,尤其是海外。因為當時豐趣成立最主要是針對國際的自由行趨勢的興起而設立的,所以我們在想的是,國外的消費者自由行,他們在選擇商品的時候,一定是透過他們熟悉的旅遊通路平臺,那各個國家可能會有他們熟悉的,有一些是全球性的,包括KLOOK、KKDAY這樣子的一些旅遊電商。豐趣本身是針對站在目的地的這個角度,我們把目的地,例如說像我們以臺灣為核心,我們推出了北北基好玩卡,我們就把雙北跟基隆的旅遊產品,包括交通、包括旅遊、包括景點、門票,全部整合起來,甚至連消費的一些優惠都綁在我們的服務平臺上,透過我們的通路夥伴,把這樣子一個經過設計打包的旅遊產品遞送到消費者的手上,所以他們在海外通路購買後,他們可以直接拿著QRcood或者是這張好玩卡到臺灣,中間並不需要經過任何的額外的所謂的旅遊、旅行社的服務,他們就可以直接到了景點,就直接核銷入場,減省他們的排隊,或者是買票的,甚至驗票的這些時間。」

王珮華:「所以就是說你們包裝一個產品,提供給旅行社來銷售,最後由旅行社販售給最終的消費者,就是來臺灣旅遊的人這樣子嗎?」

裘以嘉:「差不多,因為旅遊現在的旅遊產品,我覺得對它的定位是更活用了,並不像以前一定是一個團體的配套產品,就像我們推出了愛臺灣博物館卡,他就整合了這些博物館的各種博物館的1年免費進出的權力,所以像這樣的產品,他並不需要透過旅行社來賣,她並不像那樣的執照,消費者在旅遊體驗越來越多元了。這些多元的體驗可以讓消費者透過他們熟悉的通路,不一定只有旅行社各式各樣的通路,都可能可以買到這種所謂的旅遊體驗。我覺得關鍵是在體驗這件事,就是這些體驗性的產品,可以經過設計跟打包,然後這個組裝就可以包括從旅客的行徑,例如說他可能到這個地方需要有交通,那她的交通可能是公共運輸,或者是私人運具達成,他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我們會站在消費者的角色,把他的這個體驗流程所需的服務思考進來,然後經過設計後,讓他可以在他的第一線購買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相關的元件買齊。」

王珮華:「是,那科技在豐趣裡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裘以嘉:「ok,我們在成立豐趣的時候,我定義豐趣是一個可以促進旅遊產業三個c ,就是Connectivity、Collaboration、Co-creation的一個in ebeler,簡單地說,這一切的基礎都是來自於科技跟產業的所謂的Domain Knowledge,那我稍微簡單說明一下,這三個c ,第一個connectivity就是我們期望透過科技來打造一個無縫隙,服務沒有斷鏈的數位網絡。那第二個collaboration就是透過這個數位往行程後,我們可以透過服務或商業機制的設計來進行整合,就像我剛剛舉的那二個例子,北北基好玩卡或愛臺灣博物館卡,我們創造說讓大家因為合作才能夠發揮更高價值的這種旅遊體驗就是Collaboration。那第三個Co-creation ,就是走到最終,當參與的夥伴們,他們都認同也經歷過,因為合作能夠創造更好的價值後,豐趣的平臺就可以成為這些所謂的產業夥伴們,在上面共同創造出更多可能的商業機制,或者是新型態的旅遊體驗,這個就我們認為豐趣就成為一個所謂可以促成共創的一個開放創新平台,所以就本質而言科技是豐趣最核心的資產,以及競爭力的來源。

王珮華:「是,我聽說Sandra在大學的時候念的是行銷是嗎,那怎麼會改到科技這條路上?」


裘以嘉:「是阿,我大學念企管系,畢業後,我就在化妝品產業工作大概將近7年的時間,後來是因為結婚的關係嫁到新竹,所以就在新竹找工作,不過我當時的學經歷背景在新竹真的超級超級難找到一份工作,我所有寄出去的履歷大概都石沉大海,最後我覺得真的是因為很感恩老天的一切安排,讓我有在很多機緣巧合下,很幸運能夠進到工研院來服務室。」

王珮華:「是,那您到工研院來推廣技術,卻不是科班出生,剛開始會不會覺得很難切入?」

裘以嘉:「我自己覺得我有一個滿大的優點,就是我很熱愛學習,然後我有我自己學習新事物的一些方式,我當初到工研院的時候,我覺得所有技術名詞對我來講就很像看那個所謂的天方夜譚,那種無字天書一樣,就有看沒有懂,所以我當時就會嘗試用我自己所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問問題,然後取得我的學習的經驗。例如我可能會問我們的技術同仁說,這個技術這個新技術是用在哪裡,以前是怎麼做,工研院的技術如何改善,優勢在哪裡,那我們對於客戶的好處又是什麼,當我問完這些問題得到我要答案之後,我馬上就可以開始我去對客戶做所謂的初步的推廣了。」

王珮華:「是,那您的突破,你那時候會不會覺得有一個低潮期或者說一個要一個轉換過度期?」

裘以嘉:「還好,我覺得因為在學習的過程,我本身是蠻快樂的,然後工研院的人上,大部分同人都非常友善,然後我在問問題的時候,他們也都很聰明,我通常問話的方式跟我所謂的follow up question,讓他們很快用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理解,甚至他們會用很多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例如說交通,交通運輸的例子、紅綠燈的這些例子來解釋一個新的技術,所以對我來講整個過程是很愉快的。」

王珮華:「所以您很快就進入狀況,對不對?」

裘以嘉:「是,我覺得就技術推廣這部分,我的進入障礙滿低的。」

王珮華:「後來又怎麼想到要創業創業的?」

裘以嘉:「創業這件事滿有趣的,我最早是執行經濟部技術處的一個科專計畫,當時就是執行了幾年後感受到這個我們整個設計的這些服務,對於距離商業化的這個市場機會越來越近,而且當時工研院是非常鼓勵創業,我想到目前為止也是就是非常鼓勵創業,所以我們在當時計畫的目標就設立了要成立新的公司。」


王珮華:「那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呢?」

裘以嘉:「是一個智慧生活,智慧生活在生活場域裡面去淬鍊智慧生活創新服務的一個計畫。」

王珮華:「是,那那時候做您做在那些事情?」

裘以嘉:「我在計畫當中,事上我們當時這個計畫的本質,因為我當時是在服務系統科技中心,那服科中心的角色,就是要做利用科技來創造出新的創新服務,這個計畫本身當時應該是說,所謂的服務這件事,他比較不像一個硬體,我可以在實驗室裡面做功能測試,那一個所謂的服務,他可能在場域裡面,它會面臨到有法規、有不同的合作夥伴的業者、有很多商業模式,必須要在真實環境去做淬鍊,所以當時這個智慧生活的這個計畫,就是我們在臺灣要選擇一些場域,我當時選擇的場域就是埔里日月潭那我們事先選擇了這個場域進去研究後發現觀光這個主題很適合這個在地的經濟發展,因為當時還是從臺灣的未來、經濟價值能夠提升的角色去思考,那我們後來就選擇這找到了這個發展方向之後,我就去思考,當代科技對觀光這個產業,尤其是觀光是在地的需求,經濟發展的需求時候,我們在思考在這個產業下科技能夠做什麼,所以我那時候就做了很多全球化的研究,包括旅遊型態的改變、產業的發展,以及臺灣在這方面,這是過往的一些產業的結構。那時候就是看到了自由行這個趨勢,當然一部分也是因為我自己非常熱愛自由行,從我第一份工作,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自由行,所以在旅遊的過程中,自己的經驗也可以讓我看到很多痛點跟需求,然後我也很認同自由行這件事在旅遊體驗上面會有很多可能想像。科技事實上在團體有上面幫不了太大的忙,可是反而在這種新興趨勢上面,我覺得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所以我當時就是設計我想要做國際自由行,尤其是觀光就是在做外匯,而只是說產品出口是外匯,然後觀光是境內的這種外匯,所以我那時候就希望說我們的科技能夠吸引更多國際自由行引他們到臺灣來做這種更好的旅遊體驗。我當時做的就是取名,當時的定位就是智慧觀光,就是希望用智慧觀光、用科技來幫助這個臺灣的旅遊產業去做一個轉型,然後能夠迎接國際自由行趨勢的興起。」

王珮華:「後來這個專案怎麼走到創業的歷程?」

裘以嘉:「事實上,因為我們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真的在場域裡面驗證,所以我們就會跟很多很多的夥伴持續的互動,會得到很多來自於產業夥伴對我們肯定,在過程中很多產業夥伴也開始看到了這樣的平台,可能可以讓他們看到一個新的機會,當時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因為當時臺灣的產業幾乎都是團體有,就比較沒有針對自由行的這種業者,所以我們在做的時候老實說是很辛苦的,因為我們並不像過往的一些科專計畫,我們可以找到已經在那個產業領域的業者來做合作,所以我們一開始事實上的確是跌跌撞撞做了很多的嘗試,但是慢慢的就是蠻幸運的,就是一直到後來就在計畫第4年的時候有遇到剛好交通部運研所,他在日月潭這邊有一個叫做愛山travel愛上旅遊的計畫,他就是希望能夠去整合所有低碳運輸,因為臺灣的交通很便利,而且政府也很希望用低碳的方式來促進旅遊,所以我們那時候就用我們發展的平台跟交通部運研所做了一個算是產官學員的一個整合省合作。裡面包含了像低碳運輸電動車、電動公車,裡面有經濟部工業局的計畫,然後由我們技術處發展這個平台,有交通部運研所在場域,還有觀光局在日月潭風管處的投入,大家合作跨部會跟跨產業做了一個這樣子的一個算是試驗場域,整個把服務跟在地的這些商業跟交通觀光整個整併起來,那這個計畫後來也得了那1年apak一個所謂智慧能源社區一個最佳創意的智慧金獎,我覺得也對團隊有很大的鼓勵,也到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驗證原來認為我們可以用平台去整合生態系這件事,在商業上面是可以走到可被驗證的階段,所以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發現更多人的焦點放在這個題目上面,所以我們也就覺得說可能市場商機是一個可以準備進入商業市場,直接去驗證的機會。」

王珮華:「是,所以您之後就跟團隊一起去創業了嗎?」

裘以嘉:「事實上是沒有的,因為也不瞞您說就是因為我自己是一個非常享受生活的人,所以我很熱愛休息、熱愛休閒生活,然後熱愛這種吃喝玩樂,所以我覺得當時創業這二個字在我的人生裡面,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念頭。」

王珮華:「太沉重,有一點沉重。」

裘以嘉:「對,對我來說,感覺創業是一個很大的承諾,對他有很大的責任,然後可能要面臨很多各式各樣新的挑戰跟變化,你的未來你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勾勒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覺得倒也不是害怕變化,或者是未知,可是可能真的當時還滿怕犧牲自己的休閒生活,這是我當時滿大的一個考量點。」

王珮華:「對,的確承諾要創業是要想清楚,而且要考慮很多事情的,那你會覺得說你那時候創業的時候考慮的因素有哪些,那你覺得女性創業考慮的問題會跟男性一樣嗎?」

裘以嘉:「因為我自己的個性是當我決定要做的時候,我就不會再考慮很多會把自己往後拉著這些因素,那如果要說的話,我當時唯一的一個最大考慮是我有沒有辦法有沒有能力做好一個ceo ,因為我剛剛有提過說創業這二個字,從來不在我的人生規劃中,所以我也會去思考說,我過往人生裡面所做的學習,、備,好像沒有一件事是在為做一個ceo做準備,所以我自己又認為說當一個ceo他應該要不管是在管理、技能、知識,然後產業或者是包括,包括他自己在各方面的準備度,還有對一個責任的承諾度,我覺得這些就像您剛剛說的,或許在當時對我來講是有點沉重,或有點惶恐的,就是我我會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做好,所以這個是我當時最大的一個考量點這樣子。」

王珮華:「那你覺得女生跟男生創業有差嗎,就是說在考量考慮問題的這個部分。」

裘以嘉:「就我個人,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影響在這件事,可是我的確旁邊有些女性的創業朋友,我在跟他們聊天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他們他們在扮演生命生命中不同角色的時候,他在面對那些期待值的確對他們來講是一個蠻沉重的負擔,尤其是在時間的平衡,在自己追求夢想跟學習的過程中,家人和孩子或者是長輩對一個做母親做太太的一個期待,可能會讓他們有蠻多的觀點,或形象要去克服,他們自己要怎麼去面對這個角色扮演。」

王珮華:「那你在創業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是因為說因為是女性,所以你這個事情就比較困難,或是說你如果是男性的話,可能這件事情就變得比較簡單,有沒有遇過這種事?」

裘以嘉:「老實說是沒有,就是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王珮華:「真的很幸運耶。」

裘以嘉:「可能我自己我覺得我有時候也覺得滿有趣的是說,或許你不要刻意去凸顯過去對自己有這樣子一個認定,就是性別這件事,也許在我生命中,我從來沒有把他認為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標籤,所以可能在我的人生中,我也相對很少碰到這個標籤對我帶成帶來什麼樣大的負擔。」

王珮華:「其實跟很多國家比起來,臺灣性別平權的表現是非常的名列前茅的,我手邊是有一個數據是根據聯合國的一個兩性平等指數,臺灣的二性平權的表現在全球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一,那臺灣呢,有36.8%的企業負責人是女性,其實是高過全球平均的,我還提供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就是說有一個信用卡公司,他最新的調察,平均投資一美元的資本,如果你投資在由女性創業經營的中小企業,他可以創造七十八美分,就是美金的那個美,美分的回收,那如果你投資在男性的新創企業,只有回收三十一美分,所以女性的公司比較會賺錢。」

裘以嘉:「是這個意思。」

王珮華:「想請教Sandra,你會不會覺得對臺灣對於女性創業者,會呈現更多的信賴跟尊重呢,是不是因為有這樣子的說法,我很相信你所以說我給你更多的空間,或者是財務。」

裘以嘉:「這個問題滿有趣的,我當然我想我沒有辦法代表臺灣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倒是可以分享一個經驗就是很多人遇到我的時候會說第一句話都會說你好勇敢,然後甚至連我上節目專訪的時候,主持人的開場白也說,這是一個勇敢創業的代表,那老實說這對我來講就滿疑惑地就是說,我自己不太會去對創業的人說話,你好勇敢,就是過往以來到現在都不會,那所以我也很疑惑說,當他們提出這樣子的一個問題的時候,到底是哪一點勇敢,是我離開了工研院這麼良好的環境,所以我很勇敢,還是說因為我的年紀,因為我是屬於熟齡創業,我的年紀在這個時候去創業是很勇敢,還是說真的是因為我是個女性創業者,所以我很勇敢,老實說我到現在沒有沒有這個答案,那至於說如果從創投業的角色來看女性創業這個我也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我的創業沒有讓我在面對創投業者,或者是投資業者,他們對於我是女性而有任何的額外的差別待遇,但是我也知道前一陣子有一個報導是說美國的那個有一些所謂的創投的資金在資本市場很蓬勃的時候,的確女性的這個投資在女性的回資回報率,或者是投資的金額也逐年增加,可是去年在疫情的狀況,像這個部分又往下跑了,我事實上很難講說到底投資本市場對於女性創業這件事,抱持了一個什麼樣的觀點,但是我認為全球的趨勢,就是對於性別平等這件事會是逐漸的高漲,然後女性的創業應該是被越來越固定鼓勵跟支持。」

王珮華:「是,那Sandra有沒有什麼話想要對投入科技業的女生來說呢,特別是像你這樣是大學念文組,對科技有點陌生,甚至有點畏懼的女生?」

裘以嘉:「我記得我有讀過一句話,忘記是在拿本書裡面,他說當你實現夢想時,關鍵並不是你得到了什麼,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你變成了什麼樣的人,我這邊會很鼓勵女生們就是人生是一點一滴去創造出來的,就是每一次的選擇我希望大家都是因為價值而去做選擇,而非因為你要付出的代價做選擇,那每一次的選擇是不是都讓你成為你自己更喜歡的那個自己,那這一點是我自己人生覺得很重要的,也是我在做很多重要選擇時的一個重很一個評量的轉折。」


王珮華:「是,非常謝謝Sandra來上我們節目,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分享,您全力以赴,不怕困難的精神值得大家來學習,也祝福Sandra創業順利,豐趣越來越好,謝謝。」

裘以嘉:「謝謝,謝謝各位聽眾。」

科技加油站

王珮華:「接下來我們進行科技加油站單元,科技加油站,是與您分享近期發生與臺灣科技產業相關的資訊,或正在熱議中的科技話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在2月的這一份科技女力調查,為了瞭解大家對女投入科技領域的觀點,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共有四百多個網友參加,結果我們很高興的發現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性別不會影響,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理解力、對工作的選擇以及成功的機率,也就是說並不因為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就應該對科技領域感興趣,或者你會更擅長科技,也不會因為你是男生或女生就選擇跟科技相關的工作,更不會影響在職場上的成功機會。

我們的社會,對性別觀念真的很先進,還有近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女性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合適的,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說,如果自己有女兒會讓女兒選擇自己喜歡,符合他個性的科系,當然這個工作在未來有沒有競爭力,也是家長非常關心的。我那個年代很多家長都覺得女生最好的工作就是當老師,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當時對職業的想像實在太少,有太沒有安全感所致,其實現在社會有很多工作都是以前聽都沒有聽過的,因為怎麼知道這些新奇的工作適合哪一種人呢?

此外調查的結果也顯示,現代的父母不會因為是女兒就覺得他不需要有競爭力,我覺得女生不只要過得開心自在,在職場上或著經濟能力、成就感、提升自我的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好的,今天的節目就分享,那這邊有沒有讓你很想投入科技業成為護國群山的一份子呢?想要知道更多科技女力崛起的故事,歡迎搜尋工業技術與資訊,上網閱讀或下載我們的月刊,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可以在訂閱平台上按下訂閱或關注,並分享給身邊關心臺灣科技創新議題的朋友們,我們下次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