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百萬獎學金培育年輕電力菁英 為產業注入活水 邁向綠電永續新未來

日期:2020/07/29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詳如圖說)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總計17名來自各校的優秀電力學子得獎,圖中左5起依序為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暨電網學校校長周怡君、臺灣汽電共生董事長張明杰、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委員會主委暨大同公司總處長林常平、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主任劉志文。

因應氣候變遷,世界各國紛紛把發展綠色能源當成國家政策或目標,像是美國州政府規範售電業者必須購買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RECS)、加州訂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50%目標、歐盟甚至要求會員國2020年再生能源占比至少要超過20%。產業掀起綠電搶購潮,為了提供足夠綠電,臺灣將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作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隨著綠電占比提高,包括儲能、電力調度、電網預測等相關應用領域也蓬勃發展,帶動企業對電力電網人才需求大增。為了幫助國家培育下世代人才,工研院號召25家產學研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提供170萬元獎學金,並於今天舉行電網人才獎學金頒發典禮,總計17名來自各校的優秀電力學子得獎,不少得獎者決定把獎金用於投入在電力領域研究,讓這份獎學金成為學子們未來邁向電力菁英的養分。另外,今年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特別以父親名義,成立「劉書勝紀念獎」,希望以「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精神,透過獎學金資源拋磚引玉,輔以臺灣人堅定的韌性與毅力,帶動臺灣電力人才世代傳承。

工研院因應能源轉型,2018年成立「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匯集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所有領域專家,積極推動電網管理技術和解決方案,維持電力系統穩定可靠,並整合工研院專業能量與資源,推廣正確的能源管理理念,扮演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樑。同時為了解決產業對於電力電網人才的迫切需求,2019年也號召產學研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開設專業電力課程,並設立電網人才獎學金培育電力新秀,為臺灣電力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委員會主委,同時也是大同公司總處長的林常平表示,電網人才獎學金分為優秀專題提案獎、優秀學生獎、傑出專題成果獎3項,本次總計17人得獎,這次報名人數超過歷年非常踴躍,競爭激烈,顯見越來越多優秀年輕學子,看好電力電網產業的未來性,紛紛投入其中,得獎者的研究題目從風力與水力發電機組排程、需量反應的應用、輸配電系統的巡檢系統、太陽能模組診斷等,領域涵蓋非常廣泛且實用,希望這些得獎者繼續研究,將優秀成果帶到產業界,共同為臺灣供電穩定盡份心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電力系統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內各產業拚經濟的堅實後盾,不過,臺灣在過去20年間電網與電力產業面臨人才競逐,畢業生投入少,產業人員供不應求。面對能源轉型的挑戰,可預見未來電業供應鏈上會有許多創新商業模式,電網的規劃、設計、運轉與維護之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而電力與電網領域人才需求也將大幅提升,產業對於電力人才需求非常急迫,因此,工研院以領頭羊之姿,去年號召國內上市公司、離岸風電業者、學研界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要以百萬獎學金、專業課程,培育優秀電力電網菁英。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劉書勝為臺灣電力奉獻超過半世紀,今年他以父親名義成立「劉書勝紀念獎」,針對35歲以下,且投入電力產業3年以內的年輕電力人才,提供八萬元獎學金,希望延續父親對臺灣電力現代化的理念,培育優秀電力人才,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願景。

拿下優秀專題提案獎的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生丁兆昇,對於無人機如何應用在電力領域上非常著迷,不但早早就拿到無人機使用證照,更多次自己購買馬達、控制器等材料,成功組裝出無人機。丁兆昇這次獲獎的研究題目「輸配電系統之無人機智慧巡檢」也跟無人機密切相關,他說,現在的電力系統巡檢主要靠人力為主,就算使用無人機,也必須依賴人力操控觀看,他希望設計出智慧型無人機,導入AI人工智慧軟體,讓無人機可以自動判讀電力電網乾淨程度,發現有損壞就會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大大節省人力與巡檢精準度。他會將這筆獎學金拿去購買無人機製作材料,希望早日完成這台智慧型無人機,幫助臺灣電力產業。

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的臺灣大學電機所碩士生鄔世興,得獎研究題目為「太陽能發電系統驅動三相感應電動機之ATP模擬」,他求學生涯其實不輕鬆,在高職統測考試時跌了一跤,但他憑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大學二年級時決定轉學考,成功考進雲林科大電機工程系,並且以該系第一名成績甄試進入臺大電機所,這一路上遇到兩位貴人,啟發他的電力之路。鄔世興說,當時轉學考進入雲科大時遇到第一位貴人,教授王耀諄,王耀諄不但讓他的電路學表現突飛猛進,在剛轉學時的不適應期,也當起心靈導師不斷開導鼓勵他;後來大學四年級實習時有機會進入到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實習,資深工程師王裕龍不厭其煩的教導他,讓他學習到非常好的實務經驗,到現在學習上有任何問題,他仍會撥出時間加以指點。沒有這兩位貴人,就沒有現在的他,因此,他計畫親自拜訪教授王耀諄、資深工程師王裕龍,用獎學金請兩人吃飯表達萬分感謝。

另外,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的3位得獎者都是女性,在男性數量眾多的電力領域中,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霸氣,其中,來自中正大學電機系的郭婉宜、高雄科技大學電機系的林沛其,去年已拿下「優秀專題提案獎」,今年更再接再厲,把研究成果完成,成功拿到「傑出專題成果獎」的肯定。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由產學研組成,聯盟成員包括大同公司、臺灣汽電共生、臺灣綜合研究院、亞力電機、和平電廠、東元電機、海龍離岸風電、健格科技、康舒科技、祥正電機、達德能源集團、海鼎風力發電(捷熱能源、安能集團、麥格理綠投資集團)、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等,聯盟匯集170萬元獎學金,歡迎年輕學子積極參與,讓臺灣電力產業發展能欣欣向榮。

第二屆第一次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得獎名單暨獎學金報名詳情:https://college.itri.org.tw/powerschool
劉書勝紀念獎,詳情請洽: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886-7-5254154。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詳如說明)
「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發典禮」總計17名來自各校的優秀電力學子得獎。
在父親節前夕,工研院...(詳如說明)
在父親節前夕,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宣布以父親名義成立「劉書勝紀念獎」,期待帶動電力人才世代傳承。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朱則瑋
電話:+886-3-5913855
Email:itriA70541@itri.org.tw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楊桂華
電話:+886-3-5914968
Email:youngharry@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