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已成為備受全球各大產業矚目的熱門議題,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研究預測,2020年全球AI應用主要成長力道將來自製造業、醫療業、金融業、零售業等四大領域,充分顯示AI技術將是2020年的產業焦點。
此波AI浪潮的技術核心是機器學習,而驅動機器學習的必備條件就是要有充足、有效的資料,才能確保AI學習的成效。工研院巨量資料科技中心執行長馮文生表示,台灣產業樣態豐富,舉凡半導體、資通訊、傳統產業、醫療業等,上下游供應鏈均堪稱完整,發展AI的過程中,可以很容易結合相關的領域知識,從中淬煉AI所需的大數據資料庫,透過AI與硬體設備的結合,提昇硬體設備價值,是AI對台灣產業的最大助益。
根據此觀點分析台灣產業,最有機會發展AI應用的應是製造業與醫療。尤其台灣是製造業大國,不僅製造實力雄厚、產業鏈完整,更意味著擁有許多數據資料庫,這些都將成為AI發展的豐沛養分。
例如,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研發的「機台故障預診斷」透過AI技術分析機台設備過往的故障紀錄,及早預測設備需維修的時間點,大幅降低產線突發機台故障的風險與成本;另外,工研院的「深度學習瑕疵影像分類技術」運用AI技術讓機器視覺擁有學習能力,目前在PCB板檢測發揮極大功用,有效解決傳統光學檢測設備誤判率太高、需要大量人工複檢的產業痛點,大幅提高PCB板良率,並已擴散應用到晶圓檢測。
在醫療方面,根據《CEOWORLD》雜誌今年度針對89個國家的「健康照護指數」排名,台灣名列第一,醫療水準備受國際肯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全民健保覆蓋率至今已超過99%,長期累積的健保資料、就診資料、醫療影像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數據庫,可望能發展出守護國人健康的AI解方。例如,工研院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輔助分析系統」取得數10萬張眼底醫學影像,由50多位眼科醫師標記影像,建構巨量的標記資料庫,可透過AI技術有效辨識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並自動偵測標示四種主要病徵位置,此系統目前已搭配技轉廠商的手持式眼底鏡導入偏鄉,有效輔助偏鄉巡診的非眼科醫師為糖尿病患者進行眼底檢查。
簡言之,AI技術必須結合領域知識,擁有充足、有效的數據資料庫,才能讓AI從「聰明」變成「智慧」,真正為台灣產業加值。
領完年終的下一步!讓AI幫你理財優化報酬
收到紅包、領完年終獎金,該如何以錢滾錢?讓AI幫你理財,絕對是一個好選擇!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投資關注的焦點不外乎是:要投資什麼、資金比重如何配置、如何操作等,在投資期間會不斷重複詢問這些問題,直到達成投資目標。工研院的的理財機器人,透過AI技術幫忙理財,分析並解決前述投資問題,滿足青年、小資族的理財需求,更實現AI平民化的目標。
工研院的「理財機器人」與現行大多數金融機構提供的「自動化投資」理財服務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自動化投資主要是靠人工來篩選投資標的,搭配投資理論及財務金融技術,最終由電腦程式達成投資自動化;工研院「理財機器人」則是透過AI深度學習,分析大量異質性的資料,包括交易資料、經濟指標等量化資料,以及政策報告等質化資料,運用多種模型進行市場方向預測。之後人機協同,建立精準的「機器人市場觀點」(Robo View),運用演算法篩選出投資市場與標的,並結合投資理論,進行資產配置和動態重配置,降低投資風險。
根據工研院開發團隊測試結果,在全球33個股債市場中,採用理財機器人篩選投資市場、再進行資產配置,報酬率贏過直接配置的機會超過八成,年化報酬也有約25%的改善;另以演算法預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未來方向,平均準確度也超過七成。
工研院「理財機器人」除了可以針對全球33個市場做篩選,找出最有獲利前景的市場,還能就篩選出的市場所有發行的基金做進一步挑選,找出未來報酬率較佳的基金,不但幫你「選市」,也順帶幫你「選標的」!
此外,為滿足青年、小資常用的單一基金定期定額理財需求,工研院「理財機器人」新研發單一基金定期不定額投資操作技術,AI機器人能自動建議加碼、減碼、停扣,以及贖回單位,讓投資決策不再惱人。
目前工研院的理財機器人已與全台最大民營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合作,推出「阿發總管」,是全台首創由國內設計的「懂配息、會進化」的機器人理財服務,投資人於「鉅亨買基金」平台開戶完成,即可享受這項智能理財服務。
【新聞連絡人】